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实践新探

2021-12-14 14:47计彩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群文阅读初中语文

【摘 要】在初中阶段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不同文本的综合理解和感悟,促使学生利用不同的语文阅读方法提升知识整合能力和迁移能力。本文围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应用展开论述,以期推动群文阅读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033-02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领略群文阅读的实践意义,通过阅读让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感知文学作品的内在意蕴,体味世态万千。部编版语文教材主要是根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编写的,强调以多元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样的编排结构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味语文的韵味,提高语文素养。

一、群文阅读概述和意义

群文阅读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选定的话题和教学目标,将不同阅读文本串联起来,找到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能力。教师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目前传统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对文本进行分类处理的能力。教师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信息中对语文要素加以整合,找准文本之间的关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部编版语文教材也体现出了群文阅读的理念,教材的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同一主题的,由此可以让学生对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体会群文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

二、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语文各要素的联系,选择合适的群文阅

读文本

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在古诗群文阅读中教师要找到能够串联起教学内容的线索,找到其中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同时,群文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增强阅读体验[1]。

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两首古诗《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的教学中,从写作手法上分析,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用细致委婉的筆触描写了色彩鲜明、形象各异的山水诗境,但这两首诗在内容表达上却有所不同。王维的诗曾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是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描写的是边塞风光,其中有人们口耳相传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唯美的意境,细细品读,仿佛穿过浩瀚无垠的沙漠,看到远处的孤烟直冲蓝天;站在开阔的高原之上,一轮赤红而浑圆的太阳缓缓落下。这首诗从表面上来看是诗人用传神的笔触刻画了诗画相融的大漠风情,但是这首诗实际表露的是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抑郁、孤寂的情感。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怅惘、苦闷的情绪,而是巧妙地将这种情感融于自然景色之中。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诗人用“征蓬”和“归雁”来比喻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漂流;像归雁一样,飞向胡天,表达出作者心有不甘的惆怅心情。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表达的是诗人离乡的不舍之情,“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短短数字描绘出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整的原野、磅礴的江河、辽阔的荒原。诗人运用流动的视角描绘出壮阔的景色变化,给人以动态的空间感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壮阔的景色下,浓浓的乡愁蕴含其中,故乡的水不远万里为“我”送行,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故乡之水对“我”的不舍,表达了诗人在离开故乡时浓烈的思念之情。将这两首古诗整合起来阅读和理解,就会发现这两首古诗都包含了对景物的描写,通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以此为线索将两组古诗结合到一起开展群文阅读,能够以新的脉络拓展学生学习的角度。

(二)围绕教材内容,选择特定的阅读话题进行解读

群文阅读是依据特定的阅读话题展开的,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筛选合适的群文阅读话题,根据文本的共性和群文阅读的意义进行重新组合,依据文本层次进行串联。为保证群文阅读教学能够适应学情,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环节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掌握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阅读兴趣,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避免因选取无效阅读话题导致难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课堂时间被浪费。

如部编版教材中收录了多篇鲁迅的作品,包括《孔乙己》《故乡》等,结合上述文本的共性特征,教师可选取“感受鲁迅作品的批判力量”为阅读话题,通过预设相关话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建构的过程中,促进课堂学习的动态生成。

再如学生在阅读这两篇文章后总结出鲁迅主要采用小说的方式控诉封建糟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伸出“鲁迅的文章中是否有其他表达方式传达出批判性色彩?”“不同表达方式在语言风格上有着怎样的异同?”等问题,并引出鲁迅的议论文《拿来主义》、杂文《战士与苍蝇》等课外文本进行阅读比较与延伸,在此过程中丰富阅读教学的生成性资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鲁迅的语言风格及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建构起全方位、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阅读思维体系[2]。

(三)巧妙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信息加工能力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增强群文阅读效果,促进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改变单一的阅读模式,初中语文阅读文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阅读情境,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现代诗歌作品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在课前将思维导图及微课视频上传至微信群、自主学习平台,由学生自主下载观看相关学习资料并安排时间开展群诗赏析活动。其中,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上,教师可以群诗赏析为核心延伸出若干分支,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模块开展已学诗歌作品的梳理,自主寻找关键词及内容。

再如“意象”模块包含《乡愁》《我爱这土地》两首诗歌作品,其中《乡愁》中的意象包含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包含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领字”模块包含《沁园春·雪》《我看》两首诗歌,其中《沁园春·雪》中包含望、惜等关键字,《我看》中包含“我看……我看……”的句式;“情感色彩词”模块包含《我爱这土地》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两首诗歌,其中《我爱这土地》中的情感色彩词包含“嘶哑的”“悲愤的”“激怒的”“温柔的”等,《你是人间四月天》中包含“鹅黄”“绿”“柔嫩”等情感色彩词。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群文阅读内容及不同诗歌作品之间的关联,在阅读过程中增进学生对于诗歌要素、情感色彩的理解,使其掌握不同诗歌蕴含的典型文体特征与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配合相应背景音乐,提供诗人生平纪录片等影像资料,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诗歌作品的情感体验、对诗人生平及其创作特征的探究兴趣,进而由某一首诗歌自然过渡到群诗赏析环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合对比思维与诗歌鉴赏能力[3]。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群文阅读,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带领学生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布置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如同一作者不同主题的阅读,同一主题不同作者作品的阅读,同一主题不同体裁作品的阅读等。在网络的帮助下,学生可以高效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识内容,并加以研究,以此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加深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增强阅读和学习的体验。

群文阅读的开展成为了学生探究语文教材内容的契机,围绕着一个或者多个主题串联不同文章,对其进行分析并建构阅读体系,通过对比和归纳的阅读方法将每个单元内容的共性加以整合,可以深入理解该单元文章的写作技法、思想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对课本内容有整体把握,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谭文琴,王以琴,倪海坤.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1(4).

[2]刘晶.群文阅读: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J].文理导航(上旬),2021(1).

[3]余华英.浅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

【作者简介】

计彩子(1978~),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初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群文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