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2021-12-15 02:51李颖,阎墨桐
中国水产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渔业水产

本刊讯(李颖 阎墨桐 报道)10月18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上海海洋大学联合承办的2021年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市开幕。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利锋、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江敏、江苏海洋大学副校长许兴友出席年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水产学会副秘书长胡红浪等领导专家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集美大学副校长、教授谢潮添主持。

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并决定恢复举办“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2020年10月,中国水产学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恢复后的首届青年年会,来自全国4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的300余位国内青年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活动得到广大青年学子和研究生们的一致好评。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的举办,搭建起水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出有利于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有效促进了科技人才的成长。

崔利锋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未来,也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希望。“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渔业发展将进入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渔业发展理念需要更新转变,生产方式需要转型升级,设施装备需要更新迭代,科学技术需要创新突破,质量效益需要持续提升,大量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需要解决,这一切都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努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希望水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们勇立潮头,勇敢担负起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不断增强使命担当、培养优良作风、潜心刻苦钻研、提高创新本领,努力在解决渔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引领性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创新和突破,为早日实现渔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强国目标作出新贡献。

江敏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广大水产青年学者和青年学子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急国家之所急,不忘初心,潜心钻研,把科技成果应用到渔业发展实践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上海海洋大学将凝心聚力,继续加强水产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特色大学,适应和满足青年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和工作科学化水平,并一如既往地积极支持青年学者和青年学子,在中国水产学会的指导下为广大青年提供学术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江苏海洋大学作为2022年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承办单位,副校长许兴友庄严地从崔利锋手中接过了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会旗,并代表承办单位向广大青年水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发出诚挚邀请,明年在美丽的海滨城市连云港相聚,继续畅谈交流水产领域的创新成果。

活动中,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水产高校、渔业企业的12位专家作年会特邀报告,12位青年学者作青年学者报告,18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作研究生报告。年会就水产养殖技术与设施、水生生物技术与育种、水产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与质量安全、渔业资源与生态养护、渔业经济与管理等六个主题发布电子墙报71篇、视频报告18个。共有300余位国内青年专家学者参加学术年会。

活动期间,《中国水产》杂志记者就当前渔业领域相关热点问题,对参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了现场专访,并整理归纳如下,以飨广大读者。

水产科技工作者对《昆明宣言》中提及的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之路做了哪些准备或有哪些期许?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邵长伟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10月13日通过《昆明宣言》,该宣言承诺,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水生生物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一环,不仅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保障优质蛋白供给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水生生物资源大国,数量众多,分布区域广,仅海洋生物就占全球种数的11%。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水利水电工程以及水环境污染等系列不利因素影响,我国水生生物种类数量减少,资源量逐年下降。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建立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包括水生生物非原生境保护和原生境保护。其中非原生境保护主要是遗传育种中心、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等。原生境保护体系以53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主。上述保护框架体系为我国水生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水生生物种类系统调查、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价以及多样性保护的机制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水产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工作力度。本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摸清自己的家底。同时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完善水生生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等,助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高效保护,也为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作出自己的贡献。

面对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提出的发展可持续水产养殖、构建绿色低碳水产养殖等目标,我们应如何去实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宋炜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正处于由快速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发展绿色低碳水产养殖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我认为,一是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快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退出禁养区的养殖,规范限养区、养殖区内的养殖生产,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的生产方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样板,辐射带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广泛应用,助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三是水产高校与科研机构要大力加强绿色水产养殖的科技创新,主要包括水产良种繁育、病害防控、营养与饲料、资源增殖、设施与装备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为水产养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支撑保障。

水产养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障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的意义在哪里?

四川农业大学 教授 冯琳

水产养殖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动物食品生产方式,饲料报酬高于其它养殖动物,对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产品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2014年FAO的报告指出“水产养殖能为全球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产生持续的利益。”在一些沿海和岛屿国家,水产品消费比例可高达肉类消费7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水产品消费已占肉类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49万t,养殖产量占比接近80%,养殖产量占世界60%左右,解决了中国人乃至是世界人民的水产品消费问题。

水产品蛋白质可消化性好,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DHA和EPA含量高,对改善我国国民膳食结构和保障心脑血管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被鼓励用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人的膳食中。同时,水产养殖为世界10%左右的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水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活动中,水产养殖为妇女供职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多,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水产养殖已经连续32年雄踞世界第一,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中国水产养殖大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了水产力量。

推进水产种业振兴水产人能做些什么?

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赵章定

中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迅速。水产品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蛋白质的重要摄入来源。行业的健康发展由很多环节组成,种业是产业的源头,种子是基础,基础的优劣决定行业是否可持续。种业是决定产业高质高效、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如何推进水产种业振兴,我认为需要从安全和商业两个角度来考虑:

安全层面,控制粮食就控制了发展命脉,种业是战略问题。保障社会稳定首先需要生产足够的粮食,要生产足够的粮食就需要有足够的生产面积,或者足够的单位产量,而这两个问题的核心都需要以种子为载体来完成。渔业的资源发展跟不上消耗速度,因此更需要靠提升养殖效率来解决供需矛盾。保护好种子源头,保障好种子资源的多样性,对生态的保护和种子的评估都势在必行。

商业层面,我国是制种大国,研发了大量新品种,但是在商业层面上推广的成功率相对较低,研发出的新品种能否成为一个新品种产业还有待商榷。我国在全球化市场上竞争力相对不足,科研、商业推广等模式还有待提高。宝路模式证明我国可以在水产种业板块做到很好,在育繁推一体化体系下做出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抢占行业制高点。

种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科技性质的行业。以国家战略为指导方针,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种子研发,可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评估,进而完善种业企业的用地等问题,让企业安心长期做下去。要完善对种业企业认定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以市场认可来做评估,加强对认定种子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部分现有机制,更好推动水产种业全面振兴。

如何推动国际水产养殖领域的人才培养,为渔业“走出去”等贡献力量?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 高泽霞

目前,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渔业产业需求持续攀升,人们对渔业资源的需求和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渔业资源衰退(过度捕捞)、生态环境恶化(栖息地退化、气候变化等)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影响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海洋与渔业国家之一,是世界第一水产品养殖大国,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世界60%左右。不断拓展的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为我国海洋与渔业带来了新机遇,为渔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与便利条件,为打造向海经济、在对外开放中合作共赢提供了新支点。

我们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应对渔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打造全球水产教育机构、产业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协作平台,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和国际合作,提升全球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能力。中国渔业毫无疑问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如何开展水产养殖科研技术国际合作,推动知识和技术共享?

上海海洋大学 教授 白志毅

一是积极履行《上海宣言》的承诺。9月22日~24日,由中国农业农村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亚太区域水产养殖中心网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通过《上海宣言》,分享知识和技术是《上海宣言》的重要承诺。

二是加强科研合作平台建设。建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集聚各国顶尖人才,开展合作研发。例如,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引进葡萄牙籍专家,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取得显著成效。力争推动建立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产养殖分中心,提高中国水产养殖国际影响力。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项目规划。上海海洋大学的“澜湄稻渔合作项目”将先后研发出的稻田养鲤(青田模式)、稻田养蟹和稻田养虾等多种养殖模式与泰国渔业局、泰国农业大学、越南芽庄大学、越南芹苣大学、老挝农林部、老挝国立大学等进行技术交流。还将选育的罗非鱼良种运回非洲,推动“罗非鱼回故乡”,加强种质资源交流与合作。

四是开展国际化教育和人才培养。鼓励中国学生走出去,建立水产养殖学全英语课程体系,实现知识和语言的国际化对接,并通过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将学生送出去。同时,坚持将外国留学生引进来,通过亚洲校园、留学生教育等,不断提升留学生教育规模,通过人才培养,推动水产养殖知识和技术共享。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渔业水产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加油!水产人!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