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渔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在上海举办

2021-12-15 02:51冯东岳,李颖,阎墨桐
中国水产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

本刊讯(冯东岳 李颖 阎墨桐 报道)10月11日~12日,由中国水产学会渔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渔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在上海市举办。大会以“绿色发展、质量安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为主题,聚焦渔药科研、生产、应用、检测和监管等环节进行广泛交流研讨,以促进政产学研推用密切合作,推进渔药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助力渔业现代化建设。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崔利锋,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处长周建敏,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江敏出席大会并致辞。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中国水产学会渔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秀娟主持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得到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学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指导,以及上海海洋大学等19家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水产科研教学单位、技术推广机构、渔药企业、水产养殖企业等单位的代表,以及大专院校在读研究生等近300人参加大会。

崔利锋在讲话中指出,渔药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对保障水产养殖生物健康安全、水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水域生态环境安全和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举办“渔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是中国水产学会及渔药专业委员会根据新时期我国渔业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需求,从“推进渔业科技创新、助力建设现代渔业”的职能定位出发,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的。这是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有效防控水产养殖病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是提升渔药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渔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促进渔药科技创新、推动渔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需要。下一步,中国水产学会及渔药专业委员会将紧紧围绕新阶段“三农”和渔业发展中心任务,积极推进渔药领域工作研究,进一步打造“渔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政策咨询、学科建设和科技交流等工作,大力推进渔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渔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渔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周建敏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积极推行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方式,有效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工作,上海市养殖尾水达标率达到81.13%,遴选一批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江敏在致辞中指出,上海海洋大学长期以来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致力于我国渔业人才培养,为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时代,上海海洋大学将凝心聚力,继续加强水产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特色大学,为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曾昊、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杨先乐、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元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战辉、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董义春、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杨彩梅、湖北武汉九州神农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分别以《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我国渔药发展过程及未来方向》《鱼类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水产品中化学性危害因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我国兽药注册评审工作介绍》《水产益生菌的突破性应用》《淡水养殖中部分常规疾病防治与药物的缺失》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会议期间,10位专家就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准入管理、兽药残留标准解读、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渔药研发与评价等内容进行了交流。10月12日,大会设置2个专题分会场,继续开展交流。本次大会共交流报告60余篇。大会期间还进行了渔药相关领域新成果、新技术展示。

本次大会编印了论文摘要,收录文章170余篇,内容涵盖渔药研究及新药创制、药效学研究及药效评估、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生产工艺优化及提升、产品质量控制与提升、安全使用与效果评估、残留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水生动物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与控制技术等方面。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有关规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会还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渔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了一场沙龙活动。嘉宾代表就规范管理水产养殖用投入品,开展新渔药研究和申报,促进渔药行业整体水平提升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表示要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切实提高渔药产品质量,积极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促进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为加强渔药研究领域青年才俊培养,增强科研后劲,助力渔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会前,大会筹备组还开展了水产科研教学单位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论文征集工作。共征集77篇论文,经专家评审,评出研究生优秀论文一等奖10名,二等奖10名。开幕式上,与会嘉宾为获奖研究生颁发获奖证书。会议同期举办了启明星论坛,研究生就渔药相关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交流。

会议期间,《中国水产》杂志前方记者对参会嘉宾进行了现场专访,希望通过专访报道,进一步呼吁行业提升养殖用投入品自律,有效防控水产养殖病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渔药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渔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助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二级调研员

曾昊

水产养殖用投入品是养殖生产所必需的重要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相关指示的重要工作举措,是社会各方的政治任务。

希望有关专家、企业、协会、推广和研究单位能服从大局,严守法律红线,不参与违法活动,加快相关产品的试验、申报工作和配套生产设施建设,共同构建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投入品的新格局。

希望通过中国水产学会渔药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架起政府与企业、社团、学者等多方间沟通的桥梁。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大家做好服务,一是进一步提供国家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相关法律和政策咨询,二是继续编印《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和举办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等活动,三是建立与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审批部门、使用监管部门的联系,加快渔药产品审批流程,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杨先乐

控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其方法主要有生态防治、药物防治和免疫防治三个手段,其中药物防治是最直接、最方便、最有效以及最价廉的方式,但是如果不予高度注意,极易导致安全性隐患。解决渔药安全性问题,关键是要将药物的副作用及毒性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确保渔药物质量可控。

我国在渔药的安全及其安全性控制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强化了渔药应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二是深入进行了抗生素、氟喹诺酮类、磺胺类以及杀虫类等渔药在主要水生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三是提出了孔雀石绿等有毒有害化学类物质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危害及其禁用,研制出替代孔雀石绿的药物制剂“复方甲霜灵粉”(“美婷”)。四是加快了新型渔药创制的研究。五是建立了渔药的微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免疫学法等检测方法。六是开展了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机制及控制耐药策略的研究。七是推进了渔用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八是综合在渔药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我国渔药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渔药管理的相应措施,并在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区建立了风险可控的示范区,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困扰我国水产养殖安全长期发展的难题。

这些成绩不仅对渔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水产养殖安全提供了充分保障。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陈昌福

一般而言,防控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有三条途径:即生态防控、免疫防控和药物防控。

当水产养殖现场出现水产养殖动物因病大量死亡的情况时,让水产养殖业者不采取药物治疗而任由其死亡,是不现实同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渔药对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为防控水产养殖病害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渔药企业可以做的工作很多,同时也极为重要。首先,在渔药制售过程中,要按照“质量可控、安全有效”的基本标准与要求,保质保量地生产每一袋渔药;其次,在将每一种渔药推向市场之前,渔药企业要严格完成产品功效性试验,并且根据功效性试验结果编写好渔药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以帮助渔药使用者按照用药方法与剂量做到科学用药;其三,要遵纪守法,杜绝制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胡鲲

渔药事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渔药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首先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绿色发展的背景要求。其次需要聚焦渔药行业在产业链中的技术痛点,进行前瞻性的预判和跟踪研究。第三,要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渔药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鼓励渔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包括注重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第四,要聚集科研队伍,发挥人才优势,解决智力因素对渔药产业的制约。

值得关注的是,推动渔药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特别注意激发创新积极性,建立并落实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渔药技术成果转移平台,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渔药科技成果挂牌交易与公示平台,解决成果交易流通与市场化定价问题。

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蒋火金

在我看来,渔药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对水质的研究,包括研究各种微量元素、水质指标,各种水体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

二是对营养和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增强水产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三是对病原体与药物的研究,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湖南渔美康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刘绍春

渔药行业正处在一个行业整合与变革的关键时期,变革得好是发展,变革不好是困难。在行业整顿规范要求以及原料暴涨、拉闸限电的总体环境下,变革难度可想而知。健康高效水产业是渔美康人的使命,推进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是渔美康人和广大企业的共同追求。

行业需要发展,企业也需要发展。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筹备,我们认为新时期渔药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2018年,渔美康成立了“芯片”研发部门,组建了由两位教授及十多位博士生、研究生组成的研发及质量管控团队。三年来,渔美康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好产品,这是能看到希望的,也是越干越有信心的事情。

二是以中草药、发酵中草药等绿色安全的原料作为研发基础,开发有效果且符合国家规范的产品。

三是扎实推进新兽药及新饲料添加剂的持久研究和开发。研发工作投入巨大,周期较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未来3年~5年内,渔美康将争取继续推出优秀的新产品。

四是进军饲料及功能料领域。渔美康投资两亿元建设了岳阳渔美康工厂,2021年又在江苏省盐城市、广东省江门市投资了两个功能料及饲料工厂。这标志着渔美康正式迈向功能饲料及饲料领域,多元化经营对企业既是挑战也是希望。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势不可挡!持“双证”挺进百亿级水产动保市场,又一新锐水产动保企业将大展身手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看!拼搏的水产人这样总结他们的2021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