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技术

2021-12-15 02:52李刚王庆龙张凯强
中国水产 2021年11期
关键词:仔鱼轮虫亲鱼

文/李刚 王庆龙 张凯强

绿鳍马面鲀是一种海水近底层经济鱼类,近些年由于过渡捕捞,导致其海洋资源数量锐减,急需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本文总结了近两年来笔者关于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亲鱼选择与培育、产卵与孵化、苗种培育、饵料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同时提出了绿鳍马面鲀成功人工繁育需要把控的三个关键点,即做好亲鱼营养强化,严防苗种培育过程中的4个死亡高峰期(开口期、开鳔期、饵料转化期及“断奶期”)和强化日常管理。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隶属于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单角鲀科(Monacanthidae)、马面鲀属(Thamnaconus),俗称象皮鱼、面包鱼等。绿鳍马面鲀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沿海、日本、朝鲜等地区,属于近底层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20世纪80年代前,绿鳍马面鲀捕捞产量很高,近些年由于过度捕捞,导致其海洋资源数量锐减,急需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近几年对绿鳍马面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色素细胞发育、幼鱼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及肌肉品质等方面,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的研究较少。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日照海水良种示范基地,近两年对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一些成效,现总结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生产条件

(一)养殖场所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日照海水良种示范基地占地90亩,建有五个高质量工厂化育苗车间,共有水体3600m3,其中育苗水体2000m3,中间培育水体1600m3,实现了牙鲆、半滑舌鳎、绿鳍马面鲀等多种海水品种的自繁自育,年繁育能力达300万尾以上。

(二)繁育条件

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在工厂化育苗车间水泥池中进行,亲鱼培育池为30t圆形池,孵化池、苗种培育池均为长宽各为5m的方形池;水源为多级砂滤后的自然海水,水质稳定;微孔增氧,配备增氧机和燃气锅炉。

(三)亲本选择

亲鱼应满足体重300g~500g、体色纯正、无伤无病、活力好,每年挑选300尾~500尾进行繁育。

二、技术要点

(一)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期间投喂沙蚕、牡蛎肉和虾仁,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待亲鱼不再摄食后停止投喂。投喂1h后换水,清除池底的残饵和粪便。定期检查亲鱼的性腺发育程度,待性腺发育成熟后用于繁殖。

(二)产卵与孵化

挑选腹部柔软、膨大,生殖孔微红的雌鱼及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的雄鱼,雌雄配比1:1~1:2。若亲鱼性腺发育不好,可人工注射催熟、催产激素,选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RH-A3)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参考剂量为雌鱼3μg/kg~5μg/kg LHRH-A3,800IU/kg~1000IU/kg HCG,雄鱼减半,采用一次性背部肌肉注射的方式。

绿鳍马面鲀的卵为沉性卵,具油球2个~10个不等,遇海水后卵膜出现黏丝,产生黏性,粘附在产卵池底部或侧壁上,不利于收集和孵化,因此需要在产卵池中投入合适的附着基。可选择的附着基种类较多,如塑料波纹板、筛绢、木板、尼龙网片、瓷砖、红砖、水泥地砖等,其中塑料波纹板和筛绢的附着效果最好。2021年孵化期间随机挑选60粒受精卵,测得卵径为(0.537±0.020)mm。孵化条件为温度22℃,盐度29,pH7.9~8.1,DO≥5mg/L,光照1000Lx~2000Lx,孵化48h可见初孵仔鱼。随机挑选30尾初孵仔鱼,测得全长为(1.980±0.080)mm,卵黄囊长径为(0.660±0.030)mm,短径为(0.360±0.010)mm,油球1个,直径为(0.203±0.013)mm。在方形培育池中选择五个取样点(四角和中间),测得受精卵孵化率平均为88%。

(三)苗种培育

育苗池水面上方1m处配备4个20W日光灯,全天光照。仔鱼3日龄口裂张开,4日龄肠道完善,开始摄食小型轮虫,5日龄时卵黄囊几乎完全消耗。轮虫骨骼呈蝴蝶状,可通过制片观察轮虫骨骼数量的方法来判断仔鱼是否摄食及摄食量。在投喂饵料前1h~2h,用5g/m3~20g/m3的土霉素或氟苯尼考消毒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

绿鳍马面鲀亲鱼及强化饲料牡蛎肉

受精卵附着基塑料波纹板和受精卵

初孵仔鱼

绿鳍马面鲀前期仔鱼(A:开口期;B:卵黄囊消耗完成期;C:初次摄食轮虫期;D:仔鱼制片图;E:仔鱼肠道放大图;F:轮虫制片图)

(四)饵料投喂

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期间应根据发育阶段、口裂大小和摄食强度适时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以保证正常发育和生长。

饵料顺序一般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饲料。3日龄~15日龄鱼苗投喂轮虫,12日龄~26日龄鱼苗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2日龄后可驯食配合饲料。不同饵料之间存在交叉期,交叉期内均采用逐步过渡方式。仔鱼约2日龄~3日龄口裂张开,3日龄~4日龄肠道完善,开始摄食小型轮虫,因仔鱼口裂较小,选择SS型轮虫作为开口饵料,如果SS型轮虫难以获得,也可用200目筛绢筛选出的小型轮虫代替。初次投喂轮虫时,密度维持在1个/mL~2个/mL即可,后投喂密度逐步增加至3个/mL~8个/mL,根据育苗池内实际轮虫密度及镜检情况酌情增减次数及数量。SS型或小型轮虫投喂天数约为3d~5d。轮虫投喂期间每天需向育苗池中泼洒新鲜浓缩型小球藻液,以调节水色,改善水质,同时可为池中轮虫提供饵料,泼洒量为10mL/m3。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时,前期密度维持在0.5个/mL,逐渐增加投喂量,密度维持在1个/mL~2个/mL。当鱼苗长到3cm左右时,可选择海水网箱进行后续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五)水质调节

苗种培育用水为清洁无污染经砂滤的自然海水,水温20℃~24℃,盐度28~30,pH7.5~8.5,DO≥5mg/L,总氨氮≤1.0 m g/L,光照2000Lx~5000Lx。培育初始每天加水10cm左右,不换水,当加至1m水深后,进行换水或微流水培育,日换水率由小逐渐加大,20日龄的换水量为200%~400%。培育前期不吸污,待鱼苗活动能力增强后,可每2d吸污一次。

(六)病害防治

鱼苗摄食配合饲料后,当水温较高(26℃以上)时易得肠胃病,可定期在饲料中拌入三黄散等中草药制剂投喂,能够促进其肠道健康,增强抵抗力,预防肠胃炎等疾病的发生。绿鳍马面鲀常见的寄生虫病为淀粉卵涡鞭虫病,各发育阶段均易得此病,需定期检查鱼体鳃部、体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淀粉卵涡鞭虫营养体为圆形。病鱼症状为不摄食、身体消瘦、水中侧翻、打转等,采用施加1mg/L~4mg/L硫酸铜,浸泡约1h,加大换水量的方式来预防及治疗。

三、结论

实现绿鳍马面鲀成功人工繁育,最主要是把控好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做好亲鱼营养强化

要想培育好苗种,亲鱼的选择和营养强化培育极其重要。一定要选择成熟度好的亲鱼,进行营养强化。亲鱼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产卵量、卵的质量和仔稚鱼的存活和生长。根据生产经验,绿鳍马面鲀越冬期升温后,投喂生物饵料能促进产卵,前期投喂沙蚕营养强化效果好,后期投喂牡蛎更有助于受精卵的收集和净化。

(二)严防死亡高峰期

绿鳍马面鲀鳃部淀粉卵涡鞭虫营养体

绿鳍马面鲀整个苗种培育期一般有4个死亡高峰期,第一个死亡高峰期为开口期,由于绿鳍马面鲀仔鱼口裂极小,约0.1mm,一般鱼类开口常用的普通轮虫不适用,选择牡蛎受精卵或SS型轮虫比较合适,经本试验验证,200目筛绢筛出的小型轮虫或SS型轮虫较为适宜,牡蛎受精卵易污染水质。第二个死亡高峰期为开鳔期,仔鱼约6日龄开鳔,此时需刮净培育池表面的油膜,便于仔鱼吞气开鳔,否则仔鱼无法正常开鳔,无法摄食,漂浮于水面造成大量死亡。第三个死亡高峰期为饵料由轮虫向卤虫幼体的转换期,由于不同地区所产的卤虫卵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如果采购的卤虫卵营养不足,孵化投喂后会导致鱼苗无力地漂浮在水面上,造成大量死亡。最后一个死亡高峰期为“断奶期”,即由摄食生物饵料向摄食配合饲料的过渡期,此时期鱼苗出现大小分化,如不及时筛分大小,易出现大鱼啄食或吞食小鱼现象,造成鱼苗大量死亡。

(三)强化日常管理

育苗池使用前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或次氯酸钠消毒,洗净后加水至50cm~60cm。初孵仔鱼放养密度为1万尾/m3~3万尾/m3。每2m2~3m2布设充气石1个。培育前期充气量要小,随鱼体生长、发育要加大充气量。经30d左右的培育,鱼苗规格开始出现分化且各池密度也有较大变化,要及时按规格进行筛选分级,规格一致的一起培育,培育密度应调整为5000尾/m3~8000尾/m3。

猜你喜欢
仔鱼轮虫亲鱼
浅析影响仔鱼开口摄食的因素
淡水轮虫土池培育技术初探
亲鱼管理和使用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
准噶尔雅罗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产卵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不同浓度氨氮对轮虫种群增长、怀卵率的影响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亲鱼优选抓好七关键
冬季巧留亲鱼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