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南淮滨方言语气词

2021-12-15 03:16孟祥吉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句末陈述句语气

孟祥吉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淮滨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地处淮河中上游,方言分区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1]。淮滨方言语气词十分丰富,既有方言特有的语气词,如常在疑问句末使用的“安[an22]”,又有普通话语气词,如表达语气舒缓的“嘛”,这一部分语气词在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略有不同。本文选取淮滨方言富有特色的、使用较频繁的五个语气词,即“哩[li22]”“唻[lɛ22]”“呢[ni22]”“安[an22]”“呵[xɑu22]”,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资料来探究它们在句中、句末以及类型学方面的特征,以展现淮滨方言语气词相比于普通话语气词的独特面貌,以期为淮滨方言语气词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 淮滨方言语气词的句法位置及语义功能分析

淮滨方言的语气词既可以用在句中又可以用在句末,句末语气词使用频率较句中语气词高。

1.1 句中语气词

当语气词位于句中时,一方面可以作为停顿标记,表示某种语气,具有标识列举、对比、强调等作用,也能够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反映句子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划分的“主位—述位”结构的标志[2]。

(1)哩[li22]

①语气词“哩”可以出现在话题句中,一般放在述题中表示列举的成分后,起到舒缓语气和标识列举的作用。例如:

a.后边搞活动,唱歌哩,跳舞哩,玩杂技哩,热闹哩的很!

“哩”一般在情况不紧急下使用,通过增加停顿的时长来表示语气的舒缓。如a句中在“唱歌”“跳舞”“玩杂技”后增加语气词,能够舒缓列举的干硬语气,凸显说话者兴奋的情绪。b句能够缓和不满和指责的语气,使表达更加委婉。

②用来隔开两个语段,划分句子的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本身语气意义较弱,主要用以舒缓语气或引起听话者对下文的注意,句子语气由句末语气词承担。例如:

a.别[pɛ33]慌哩,车还没来哩。

b.招呼着(小心点)哩,被马蜂蜇一下得[tɛ213]疼好几天呢。

例句a、b的句中语气词“哩”前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说话者只是为了提醒听话者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说话者最想表达的是后面的“车还没来”及“被马蜂蜇会疼好几天”的重要信息。

(2)唻[lɛ22]

①用在说明某种原因或条件的体词性成分之后,表达戏谑、疑惑、纳闷等语气,其后的句子通常是指出应该怎样或不该怎样。例如:

a.都大小伙子唻,还怕黑?

b.玩恁(这么)久唻,管(可以)学习了。

a句意思是大小伙子不应该怕黑。b句意思是都玩这么长时间了,可以去学习了。语气词“唻”同样可以分隔句子的主次信息。

②用在“别V+唻,……”句式中,句中语气词“唻”前主要是禁止或劝阻某人做某事,后一部分主要是用来说明原因或事实情况,“唻”具有舒缓强硬态度的作用,本身语气意义较弱。例如:

a.别[pɛ33]疯唻,我哩(的)衣服都被撕破唻!

b.别[pɛ33]说[yɛ213]话唻,我都睡不着啦!

句中语气词“唻”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句尾语气词“唻”、“啦”具有表达说话者不满或惊讶的语气,有时略带夸张意味,如b句句尾的“啦”。

(3)呢[ni22]

①常用于句法成分后,起到停顿和舒缓语气的作用,此外,还具有引起听话者对“呢”后的主要信息注意的功能。

a.今个(今天)呢,太冷唻。

②用在并列的人、事物或动作之后,使语气轻松缓和。并列的成分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叙述。例如:

a.俺(我)家有俩娃儿,大哩(的)娃呢,爱吃西瓜,小哩(的)娃呢,爱吃苹果。

③用于假设复句前一分句后形成语气上的停顿,以引起听话人对谈话下文的注意[3]84。“呢”所在的句子可以出现“要”、“要是”等表示假设的词。

a.我们今个会去你家,你要是得[tei33](在)家呢,就开一下门。

b.午饭只有面条,要是吃不饱呢,那还有饼干。

(4)安[an22]

“安”常用于疑问句句末,用来增强疑问语气,当用于陈述句句中时,其疑问语气大大减弱,不再是寻求对方回答,而是有种自问自答的意味。“安”在句中起到停顿和舒缓语气的作用,使说话者能够略微思考对方问题,从而做出回答,回答的信息重要程度较“安”前的信息高[4]。

a.他安,早就走了。

b.小明安,昨天就去上学唻。

(5)呵[xɑu22]

“呵”主要用在表示命令、禁止及劝阻、建议的祈使句末尾,表示语气的舒缓,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语气词前一般表示应该怎样或不该怎样,语气词后是对其前一部分的原因解释。

a.听话呵,不听话我揍你。

b.别[pɛ33]跑呵,地上滑哩很。

1.2 句末语气词

淮滨方言的句末语气词大致分布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分别表达不同的语气。

(1)哩[li22]

①用在陈述句末,表示确认、肯定的语气,表明事情显而易见、情况本来如此。

a.他还没回来哩。

②用在陈述句尾,表示事情或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具有成句作用,一般不能省略。

b.他今个(今天)来家哩。

c.地是我扫哩。

这里的“哩”具有成句作用,如果省略,句子要么不能成立,如“地是我扫”不成句子;要么句子所描述的事情变成未然态,如“他今个来家”表示这件事尚未发生;要么句子的意思发生改变,如“我跟你说”变成了进行时态,意思是“我”还没说。

③用于是非问句句末,表示惊讶、出乎意料的语气,略带有夸张意味,也具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有时“哩”所在的是非问句会出现表进行时的副词“还得[tei33](还在)”及动态助词“着”等,使句子具有持续的进行意。例如:

a句是由“哩”的陈述句转换来的,只是语气由“肯定”、“确认”变成了“惊讶”、“出乎意料”。b句除了包含说话者惊讶、意外的语气,还带有夸张意味,强调的是不合常理的事情或行为。

④用于特指问句句末,具有成句作用,表示舒缓的语气。

a.谁吃哩?

“哩”一般不用于选择问、正反问和反诘问,这些句子的句末语气词多由方言中的其他语气词充当。

⑤用于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句末,具有缓和语气的作用。

a.不带(可以)夺哩。

b.别[pɛ33]慌哩。

这些句子如果不带语气词,语气就比较急促、强硬,带上表示舒缓语气作用的“哩”后,整个句子的命令、禁止的语气就变得舒缓,转而带有一种劝阻、敦促的语气[5]。

⑥用在感叹句句末,表示惊讶、感慨的语气。

a.都中午唻了她还没起床哩!

a句表示对她这么懒,都中午了还没起床这件事的惊讶,b句表示对这双鞋质量好的感慨。

(2)唻[lɛ22]

①用于陈述句句尾,既表示一种肯定、确认的语气,又注重说明事态发生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了”和动态助词“了”的结合体。例如:

a.树叶都黄唻。

b.过几天就放假唻。

②“唻”可用于疑问句句尾,且有“唻”的陈述句一般都可转换成疑问句。例如:

a.树叶都黄唻?

b.过几天就放假唻?

③“唻”可用于特指问句、正反问和反诘问句尾,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不用于选择问句中。例如:

a.那是谁唻?

b.你还去不去唻?

④用于命令、禁止及劝阻的祈使句句尾,起到舒缓说话者强硬语气的作用,使听话者易于接受。

a.你别[pɛ33]吃唻!

b.都别[pɛ33]吭(说话)唻!

⑤“唻”用在感叹句句尾,表示事情的发展状况或事物的某一性状与自己的主观想法或意愿相反,从而表达一种惊讶、意外、不满、抱怨、感慨等语气,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

a.你咋把我哩的零食吃唻!

b.你给我哩饭盛哩(得)太多唻!

c.我哩的儿唻!

a句反映说话人对对方吃了自己零食充满强烈的不满和抱怨,同时也含有惊讶和意外,即说话人认为对方不会吃自己的零食。b句表示说话人的浓烈的不满和抱怨的情绪。c句表达的是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含有强烈的感慨语气。

(3)呢[ni22]

①“呢”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叙述说明等语气,表明事情显而易见、不容置疑,是略带有夸张语气的成份。例如:

a.我不累,你才累呢。

b.我管(可以)吃三碗饭呢。

②“呢”用在除是非问以外的疑问句中,舒缓句子的语气。例如:

a.俺三姨呢?

b.他今个(今天)去呢,还是明个(明天)去呢?

c.他去不去呢?

③“呢”用于反问句句尾,表示不屑、抱怨、不满等语气。例如:

a.诶嘻(诶呦),谁没有呢?

b.你咋恁(这么)笨呢?

a句表示说话者对对方的自夸的不屑,b句则表示说话者对对方事多以及笨的不满和抱怨,语气词“呢”也起到了舒缓语气的作用,使语气委婉易于接受。

(4)安[an22]

①“安”用于是非问、特指问和正反问的句尾,起到舒缓句子语气的作用,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疑问句中的语气词“吗”或“呢”。例如:

a.你要带我去安?

b.你可[khɛ33]吃橘子安?

c. 你去不去学校安?

②“安”用于反诘句末尾,起到缓和责备语气的作用。句中含有的疑问代词“谁”、“咋”等不再强调特指的疑问,而是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强烈的责备。

a.你可[khɛ33]管(能不能)别[pɛ33]说[yɛ213]话安?

b.谁让你不跑快点安?

c.你咋恁猪(笨)安?

(5)呵[xɑu22]

“呵”一般只用于表示命令、禁止及劝阻的祈使句末尾,起到缓和强烈语气的作用。例如:

a.早点回来呵。

b.别[pɛ33]玩手机呵。

c.在家听妈妈话呵。

2 淮滨方言语气词的类型学分析

河南淮滨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分析性语言,在语言特点上,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都有自己不同于非分析性语言的特点。若能从语言类型的特点分析语言,就更有针对性,就能发现一些使用一般性语言研究方法所不能看到的新现象,也就能够揭示语言的深层特点[6]。因此,在揭示淮滨方言语气词特点时采用分析语的眼光或视角,或者说采用分析语的研究方法,通过不同语言或方言语气词或语气系统之间的对比,能够挖掘出其自身的深层特点。

2.1 淮滨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的比较

淮滨方言与普通话同属于北方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通过两者语气词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反观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对认识整个汉语方言语气词的特点也会有所帮助。据《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统计,其中收录的语气词共二十七个,而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实际上只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7]。下面将表达相同语气的淮滨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基本语气词进行比较分析。

2.1.1 淮滨方言与普通话的陈述语气词比较

a.他今天来家的。/他今个来家哩1。

b.树叶都黄了。/树叶都黄唻。

c.他还没回来呢。/他还没回来哩2。

d.他不去啊。/他不去啊。

由以上例句得知,语气词用在句尾表陈述语气时,普通话“的”表情况本来如此,可与淮滨方言“哩[li22]1”对应;普通话“呢”表叙实说明,表明事情显而易见、不容置疑,可与淮滨方言“哩[li22]2”对应。在表示陈述语气时,一方面,淮滨方言的“哩”兼有普通话“的”、“呢”的作用,另一方面,淮滨方言的“呢[ni22]”可以与“哩[li22]2”互换,如“他还没回来哩/呢”,但使用情况不如“哩2”常见。普通话“了”表事态的变化,可与淮滨方言“唻[lɛ22]”对应。陈述句中,淮滨方言语气词“啊[A22]”与普通话的“啊”用法基本相同,主要表示解释、申明的语气。

2.1.2 淮滨方言与普通话的疑问语气词比较

a.天晴了吧?/天晴没安?

b.你吃橘子吗?/你可[khɛ33]吃橘子安?

c.你的书呢?/你哩书呢?

由以上例句得知,语气词用在句尾当表疑问语气时,普通话表推测语气的“吧”和表疑问的“吗”与淮滨方言的“安[an22]”对应,其中“安[an22]”在是非问句的否定形式中,经常与句尾的“没”连读成“蛮[man22]”,如“天晴没安?”可读成“天晴蛮[man22]?”语气词“安[an22]”也经常与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khɛ33]”共现,以便增强疑问语气。普通话的“呢”与淮滨方言的“呢”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淮滨方言中的“呢”读成“呢[ni22]”。

2.1.3 淮滨方言与普通话的祈使语气词比较

a.不要玩手机了。/别[pɛ33]玩手机唻。

b.吃饭吧。/吃饭呵[xɑu22]。

c.快走啊。/快走啊。

由以上例句得知,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祈使语气时,普通话的“了”与淮滨方言的“唻[lɛ22]”对应,表示命令或禁止某一动作或行为。普通话的“吧”与淮滨方言的“呵[xɑu22]”对比,前者带有执行该动作的口吻,后者常用于长辈对晚辈的口吻,且“呵[xɑu22]”比“吧”语气更加委婉舒缓。淮滨方言语气词“啊[A22]”在祈使句中的意义与普通话的“啊”基本一致,都能够舒缓所在句子的语气,减少句子的使令色彩,表示提醒、催促等语气。此外,淮滨人也常用拖长祈使句句尾词的读音来减弱使令色彩,同时间接表达自己的不耐烦。

2.1.4 淮滨方言与普通话的感叹语气词比较

b.这衣服还能穿呢!/这衣服还能穿唻!

由以上例句得知,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感叹语气时,普通话的“啊”与淮滨方言的“哩[li22]”相对应,能够表达说话人赞美、感慨等各种情感。淮滨方言语气词“哩[li22]”在感叹句子的适用面不如普通话语气词“啊”广泛,有些感叹句不能使用“哩[li22]”,而需要用其他语气词,如“天恁[nn53]冷哎!”中的“哎[ai22]”,“她镇[tsn53](这么)漂亮耶!”中的“耶[iɛ22]”。普通话的“呢”与淮滨方言的“唻”相对应,指明事实并带有强调夸张的语气。

淮滨方言的语气词数量丰富,通过与普通话语气词在四种不同类型句子中比较,能得出它们之间具有相似性与特殊性的结论。淮滨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既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表疑问语气的“呢”对应“呢[ni22]”;又有多个普通话语气词对应一个淮滨方言语气词的情况,如表疑问语气的“吧”“吗”对应“安[an22]”;还有一个普通话语气词对应两个甚至三个淮滨方言语气词的情况,如表感叹语气的“啊”对应“哩[li22]”“哎[ai22]”“耶[iɛ22]”。此外,淮滨方言语气词分工较普通话更为细密,以至于还存在没有同普通话语气词相对应的情况,如淮滨方言中在陈述句末尾表示不满语气的“耶熊[iɛ213y33]”。

2.2 淮滨方言语气与英语语气的比较

淮滨方言属于汉语方言,与汉语一样,有着多种表达语气的手段,如语调、语气词、语气副词、叹词、语序等。英语作为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其表达语气的方式有语调(如“This is an apple.”表达陈述语气,“Can I help you?”表达疑问语气)、感叹词(如Wow!)、情态动词(如must表示态度强硬)、副词(如definitely表肯定、确认语气)等。由此可见,淮滨方言与英语都使用语调、语序、副词、虚词等手段来表达语气,这说明在表达语气的语法手段上两者存在着共性特征。

英语属于非分析性语言,其形态变化丰富,主要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而淮滨方言属于分析性语言,形态变化少,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在表达句子语气上,英语常以动词为中心。例如:如果下雪,我坐公交车上班。If it snows/snowed,I will go to work by bus. 在表达虚拟语气时,通过主句动词的时态“后推”方式体现其语气。在表达祈使语气时,也主要通过动词以原形出现的方式再加上人称的变化(如第二人称主语的省略)来表达[8]。英语常以动词为中心来表达语气是因为英语的句子以动词为核心,而且动词的词形变化丰富,而动词词形变化少的淮滨方言则需要借用其他语法手段来弥补这一不足。与英语以动词为中心表达语气不同,淮滨方言表达语气常以语气词为中心。淮滨方言与英语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不同也是分析性语言与非分析性语言的区别特征之一。

3 结语

通过共时层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淮滨方言语气词在句中与句末上表达语气时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在表达语气上与普通话之间的相似性与特殊性,与英语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吕叔湘先生曾说:“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示出来,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词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研究淮滨方言语气词时,本文就采用了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以及英语的比较,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淮滨方言语气词的不同特点。此外,同是汉藏语系的分析性强度不同的语言是否存在语气词,语气词的数量是否与分析性的强弱有关,分析性强度不同的语言的语气词之间是否存在共性关系等方面也是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本文暂且对淮滨方言的语气词做一个初步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句末陈述句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