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清洗

2021-12-15 06:13
化工设计通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清洗液产水反渗透膜

张 杰

(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海南东方 572633)

1 简介

某脱盐装置于2010年7月建成,主要以净水和甲醇装置回收的工艺、透平冷凝液为原料,通过采用UF、RO双膜技术+离子交换混床除盐工艺除去水中的各种阴阳离子制得合格的精制水,以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该装置共配备四套反渗透装置,设计单套产水量为138m3/h,设计产水脱盐率为98%,产水电导率≤10μms/cm。

2 反渗透装置存在问题

装置建成以来工艺参数基本稳定,产水指标合格。随着反渗透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反渗透产水指标较原始投运阶段有较明显的上涨趋势,后期反渗透产水指标大幅上涨,导致混床运行负荷大幅提升,制水批量无法达到设计值,造成混床提前失效情况频繁发生。

3 原因分析

3.1 数据分析

(1)表1 为现场数据统计。

表1 现场数据统计

(2)表2 同上述运行工况相同时的各压力容器产水电导率数据:(单位:µs/cm)

表2 各压力容器产水电导率 µs/cm

(3)2019.10.9 B组探针时的工况及探针结果见图1

图1 B组探针时的工况及探针结果

说明:探针结果显示一段和二段均是明显的突变点。根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反渗透膜未受到氧化。

3.2 反渗透前置过滤器污堵

反渗透前置过滤器污堵严重,拆检发现,滤芯表面和过滤器筒体内壁出现带有土腥味的淡黄色黏状物,黏状物进行了化验分析,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反渗透前置过滤器污堵数据表

说明:污染物中有机物占比偏高;另外,其中 Al的含量明显较高,初步判断 Al主要来源预处理中的 PAC 过量投加所致。

3.3 铁锈及其他物质污染

2019年初对膜拆检时发现反渗透膜中有大量树脂,主要因混床水帽损坏,混床再生循环时树脂漏入中间水箱,后续反渗透运行时树脂被水带入膜中。颗粒状树脂对膜表面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及造成膜污堵,影响了反渗透膜脱盐效果及使用寿命。

2019年底对膜拆检时发现反渗透被大量铁锈污染,主要因化学清洗阀门质量问题及部分化学清洗管线衬塑脱落,产生大量铁锈对反渗透膜造成污堵,同时锈渣对膜表面造成破坏,影响了反渗透膜脱盐效果及使用寿命。

4 化学清洗处理

4.1 在线清洗

(1)清洗药品:碱性清洗药剂:NaOH 150kg;酸性清洗药剂:HCl、柠檬酸 150kg。

(2)清洗过程:反渗透膜化学清洗包括碱洗、酸洗两个步骤,每个步骤又分为配药、置换、循环、静置和冲洗五个环节,具体过程如下。

①系统碱洗采取一段、二段分段清洗方式,将 pH 控制在11.5~12.0。

一段碱洗步骤:配药、置换、低流量清洗、浸泡、高流量清洗;

二段碱洗步骤:配药、低流量清洗、浸泡、高流量清洗;

一、二段冲洗:启动 CIP 泵,将流量控制在 70~100m3/h,对反渗透膜进行冲洗;冲洗过程中在反渗透膜浓水端采样化验电导率,当浓水电导率接近进水电导率时结束冲洗。

②系统酸洗采取一段、二段串联清洗方式,将 pH 控制在1.5~2.5。

系统酸洗步骤:低流量循环、浸泡、高流量循环。

一、二段冲洗:排空 CIP 池,将 CIP 池注满除盐水或 RO产水,启动 CIP 泵,对反渗透膜进行冲洗;冲洗过程中在反渗透膜浓水端采样化验电导率,当浓水电导率接近进水电导率时结束冲洗。

(3)清洗前后运行数据的对比

从表4看出:化学清洗后产水量有较大好转,但单从一段和二段的压差上看,清洗后的压差还是较高,效果并不理想。

表4 清洗前后运行数据的对比表

4.2 后续更换药剂清洗

(1)清洗药品:NaOH(0.1%)+十二烷基磺酸钠;控制条件:pH=12,温度30~35℃;

20%柠檬酸/盐酸(0.1%~0.2%);控制条件:pH=2.0,温度30℃;

硫代硫酸钠(1%)溶液;控制条件:1%浓度,温度30℃。

(2)清洗液的量:每支8″膜元件目标清洗液量为40~60L(清洗液越多效果越好)。

(3)清洗步骤

A 清洗前的冲洗:17支压力容器,其冲洗流量为17×(11~4.5)m3/h=(76.5~187)m3/h,冲洗压力<0.3MPa,当进水电导率接近浓水排放口电导率时,标明冲洗完成。

B 硫代硫酸钠清洗

①按照表中配置硫代硫酸钠的清洗液,流量控制在目标值的一半(76.5m3/h),压力<0.3MP;

②低流量循环,循环60min,压力<0.3MPa;

③浸泡4h;

④高流量循环,循环1~2h,注意压力<0.3MPa。根据清洗液颜色的变化,酌情延长清洗时间;

⑤清水冲洗:排放清洗液,然后采用RO产水冲洗,压力<0.3MPa,当进水电导率接近浓水排放口电导率时,标明冲洗完成。

C 酸洗

①配制柠檬酸(或盐酸)清洗液,pH控制在2左右;

②低流量清洗,流量控制在目标清洗流量的一半左右即76.5t/h;

③循环冲洗:压力<0.3MPa,循环冲洗30~60min;

④浸泡2~4h;

⑤循环冲洗:压力<0.3MPa,循环初期pH若有上升,需要补充酸药剂,自pH稳定起冲洗60min或更长,在此过程中,监测pH并保持在2左右;

⑥清水冲洗:排放清洗液,然后采用RO产水或除盐水冲洗,压力<0.3MPa,当进水电导率接近浓水排放口电导率时,标明冲洗完成。

D 碱液清洗

①按照清洗药品配置碱洗的清洗液;

②低流量清洗,流量控制在目标清洗流量的一半左右即76.5t/h;

③低流量循环:循环冲洗60min,压力<0.3MP;

④浸泡:浸泡8h;期间每3h循环1h;

⑤高流量循环:循环1~2h,压力<0.3MPa。根据清洗液颜色的变化,酌情延长清洗时间;

⑥清水冲洗:排放清洗液,然后采用RO产水或除盐水冲洗,压力<0.3MPa,当进水电导率接近浓水排放口电导率时,标明冲洗完成。

(备注:一是冲洗系统的RO产水也需要加热至25~30℃;二是产水阀门要打开,防止背压过高。)

E 酸洗

①配制柠檬酸(或盐酸)清洗液,pH控制在2左右;

②低流量清洗,流量控制在目标清洗流量的一半左右即76.5t/h;

③循环冲洗:压力<0.3MPa,循环冲洗30~60min;

④浸泡2~4h;

⑤循环冲洗:压力<0.3MP,循环初期pH若有上升,需要补充酸药剂,自pH稳定起冲洗60min或更长,在此过程中,监测pH并保持在2左右;

⑥清水冲洗:排放清洗液,然后采用RO产水或除盐水冲洗,压力<0.3MPa,当进水电导率接近浓水排放口电导率时,标明冲洗完成。

(备注: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全系统串联清洗,若时间可以分段清洗,在清洗二段膜元件时,相应清洗流量减半。)(4)更换药剂清洗前后运行数据的对比更换药剂清洗后数据见表5

表5 更换药剂清洗前后运行数据对比

5 系统运行建议

1)从目前的化学清洗效果来看,普通的在线酸碱化学清洗效果一般,结合保安过滤器的污染物分析结果,增加其他专用药剂进行清洗,化学效果有很大转变;如条件具备可以进行彻底的离线化学清洗。

2)根据保安过滤器上污染物分析的结果 Al 含量较高,Al离子的主要来源应为预处理中投加的 PAC 过量,RO 进水的Al 离子要求<0.05mg/L,因此,严格控制 PAC 的投加量;另外,P 的主要来源一般是阻垢剂中含P,过量的阻垢剂同样也会带来系统污堵,应及时优化调整药剂投加量;

3)根据系统目前的污堵情况,除了考虑可以是预处理投加的药剂过量导致外,污染指数 SDI 值也是测定反渗透系统进水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检验预处理(如UF、多介质等)出水是否达到反渗透进水要求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的大小对反渗透运行寿命至关重要。因此,日常运行管理维护中,增加SDI 的监测,至少 1 次/d,要求 SDI<5,最好<3;

4)系统存在背压的问题,产水背压的要求是<0.5bar,但是原则上要求 RO 系统在任何情况下,产水侧的压力都不得高于给水侧的压力,否则系统可能会出现背压风险从而导致膜元件性能衰减,目前现场发现的两个工况下均存在产水背压的风险,初步判断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洗产水回流管道偏小导致,应进行改进。

6 结束语

在装置的日常运行维护中,当反渗透运行水质、水量出现异常后,可根据来水水质中污染物的情况,反渗透膜的污物污染情况,采用相匹配的药剂进行化学清洗,完全可以改善反渗透运行状况,从而确保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猜你喜欢
清洗液产水反渗透膜
新型浸没式超滤膜组器在泰安三合自来水厂提升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饮用水反渗透膜元件验证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应用
反渗透膜污堵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附表3湖南省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2020 年7 月1 日— 2020 年8 月31 日)
一种平移式OLED基板清洗装置
发动机曲轴生锈影响因素浅析
反渗透膜元件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在水处理中反渗透膜的运用研究与讨论
反渗透海水淡化脱硼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