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去定植策略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2-16 08:25蒲香君
护理与康复 2021年12期
关键词:感染率儿科耐药

蒲香君

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3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1]。儿科患者因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较成人更易被感染,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发人群[2-3]。当多重耐药菌定植在人体的某个部位时,极有可能通过内源或外源途径传播。其中内源性传播是指细菌在感染者体内移位而实现传播,外源性传播是指细菌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如医护人员的手)进行传播[4-6]。当患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可导致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患儿死亡率[7-8]。然而,儿科患者不常规进行定植菌检查。普遍去定植策略是指不需经定植菌检查,视所有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者,采用去定植策略。普遍去定植策略可降低假阴性细菌筛查造成的医院感染[9]。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CHG)为最有效的皮肤去定植药物之一,国外有研究将CHG安全应用于早产儿的皮肤消毒[10],国内相关研究少见。因此,本研究探讨在儿科急诊综合病房使用CHG进行普遍去定植的效果,以期为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急诊综合病房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46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予清水擦浴;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67例患儿设为观察组,予CHG擦浴。纳入标准:住院时间>1周;经两名医生判定免疫水平低下的患儿,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等患儿,或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儿科急诊综合病房7 d内的患儿;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2个月;病史相关资料不全者;CHG溶液过敏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共纳入研究对象913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以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包括每日3次会阴护理和口腔护理,由责任护士进行,其中,患儿的口腔护理选择洗必泰溶液,会阴护理选择1%聚维酮碘溶液。此外,由两名护士进行早晚一次的清水全身擦浴,使用毛巾按照从上到下,从中心到肢体两侧的顺序,每擦拭一个部位更换毛巾的一个面,擦拭到患儿会阴处时,更换新的擦洗毛巾、盆以及擦洗液。

1.2.2观察组

常规护理措施同对照组,将全身擦浴溶液换为CHG,护理人员将2%CHG溶液按1∶4稀释成有效浓度为0.5%CHG溶液。使用0.5%CHG溶液进行全身擦浴,擦浴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每周对患儿进行定植菌检测,当患儿出现医院感染表现时,加测一次。统计患儿的定植菌感染率(检出定植菌感染病例次数/观察期内患儿总住院日数×1 000‰)、种类、存在部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如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如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 (四分位数)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定植菌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定植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定植菌感染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定植菌种类比较

两组患儿定植菌感染均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定植菌种类比较 次(%)

2.3 两组患儿定植菌存在部位比较

两组患儿定植菌感染均以下呼吸道为主,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定植菌存在部位比较 次(%)

3 讨论

3.1 儿科病房定植菌感染率较高

儿科患者因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抵抗力较弱。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频繁接触多例患儿,成为患儿间传播病原体的载体,共用设备和被污染的环境也可成为病原体的储存场所或载体,增加患儿被感染的概率。此外,部分患儿可能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这些导管绕开了宿主的自然防御系统,成为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门户。部分患儿近期接受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定植菌感染率增加[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定植菌感染率为9.3‰,观察组患儿定植菌感染率为5.9‰。该结果低于孟黎辉等[13]对心脏外科患儿主动筛查者的感染率39.1%。可能是因为患儿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通常免疫力较低、留有中心静脉导管等管路的可能性更大,为细菌感染开辟了门户;也可能是因为该研究中均为主动筛查的患儿,存在研究对象选择偏倚,导致结果偏高。

两组患儿定植菌感染均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革兰阴性的球杆菌,能够累积多种抗生素耐药基因,从而形成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的菌株,限制备选抗生素的数量,增加治疗难度。耐药性不动杆菌基本上仍对消毒剂和抗菌剂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儿科病房的消毒与隔离。

3.2 使用CHG溶液全身擦拭能降低定植菌感染率

CHG是一种广谱抗菌剂,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细菌有明显的亲和力,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并抑制细菌代谢酶,从而对细菌产生杀灭作用;CHG具有较长的残存效应,可在皮肤上产生持续的抗菌作用,对减少皮肤表面的定植菌、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如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减少耐药性微生物(如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均有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普遍去定植策略能降低儿科病房患儿定植菌感染率。一项针对PICU患儿的研究表明,每日CHG洗浴与标准洗浴方法相比,可轻度降低菌血症的发生率[14]。说明使用CHG溶液的普遍去定植策略对降低患儿定植菌感染率有效。

猜你喜欢
感染率儿科耐药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