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筑“巢”,让新型政党制度在基层迸发更强生命力

2021-12-16 18:13朱灿赵丰才
团结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革参政议政基层组织

朱灿 赵丰才

建设党员之家,可以丰富基层组织活动,让党员有去处,找归属。但建成只是第一步,用好才是重头戏。如何发挥“家”的作用、体现“家”的价值,就要在建设理念上做好设计,在共建共享上写好文章。近年来民革六安市委会积极推进基层组织的党员之家落户在社区,以党员之家为纽带,让民革基层组织与中共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在社区基层充分展现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优势,书写新时代民革组织与中共组织亲密合作新篇章。

一、结好“亲家”促共赢

放高眼光找朋友。把党员之家建在社区只是最基本的条件,城区内社区众多,把党员之家建在哪个社区是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民革六安市委会上下达成一致意见,既然要建党员之家,那就要建好,硬件上要有场地、有设施,软件上社区的综合实力、班子队伍作风、合作意愿等等都在考虑范畴之内。于是基层组织各尽其能,通过向辖区的中共统战部门征询意见、党员推荐、社区现场考察等方式,在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基础上敲定最终选择。如市直二支部的党员之家建在曾是全国文明单位的金马社区;市直三支部党员之家建在曾是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的人民新村社区。市委会一再强调,“只有放高眼光,仔细挑选,把我们的党员之家阵地选好,才能为共建工作打好基础,促进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主动对接结“亲家”。党员之家建好了,接下来就是谋划共建工作。为了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市委会要求,凡是已经在社区建好党员之家的支部,均要与社区中共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双方在信息共享、组织建设、社会服务、互访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内容。重点发挥六安民革党员中法律界、医学界、教育界的人才优势,组建民革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有的社区还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场所,如金安区支部结对的南屏苑社区,有自己的地质科普馆长期对外开放,民革党员也主动学习地质科普館的相关讲解内容,参与到平常的讲解活动中,也为锻炼提升能力提供平台。

深度合作促共赢。结对共建不能摆花架子,必须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社区工作中去,通过密切合作,为民革党员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提供舞台,而社区则充实了新鲜血液,壮大了人员力量。市委会各支部党员之家与社区共同建设了同心大讲堂、同心法律咨询服务室、同心书画艺术室、同心图书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室,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活动、举办讲座。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民革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应社区需要,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捐赠防疫物资、提供防疫值班人员餐饮等,成为助力社区防疫的重要力量。民革党员在参与防疫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撰写的《警惕疫情防控的空白区》等意见、建议,被市政府有关部门采用,应用到防控工作之中。

二、紧盯目标建平台

建好党员之家,让共建工作走深走实,就需要在建设理念上、共建原则上做好设计,引导民革党员、民革组织充分认识到共建的意义,增强党员参与共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让党员之家成为思政教育的平台。“以党为师,永跟党走”是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向全体民革党员发出的号召。在支部与社区共建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工作交流,引导民党基层组织学习中共基层组织在思想政治、组织宣传、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工作成果,不断提高民革党员的思政水平。“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有大智慧。民革党员在服务群众的同时,接受群众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群众工作水平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与群众的情感交融。

让党员之家成为凝聚共识的平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中共基层组织与民革基层组织交友共建,为民革党员参与社区工作敞开大门,本身就是社区统战工作的重要体现。通过共建使民革党员与社区共同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实现常态化,把党的指导思想、最新理论成果、宪法法律和现行政策等宣传、普及到居民中去,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把中共党委政府的意图传达给群众,及时纠正社会上的有关错误言论;反过来又把群众的意愿及时上呈当地中共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把群众紧紧团结在中共党组织的周围,在社区划出最大同心圆,也是民主党派自觉推进统战工作、参与统战工作、广泛凝聚共识的生动体现。

让党员之家成为参政议政的平台。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是民主党派的三大职能,其中参政议政又是民革党员履职的首要任务。但没有基层工作的支撑,参政议政将会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通过参与社区的工作,民革党员调研有了去处,数据有了依据,直奔一线有了渠道,更有利于发现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参政议政更能往实处走,往深里拓展,使民革参政议政落地、生根,具有生命力。与社区共建,可以把参政议政立足在实际中、进入到群众中、落实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

让党员之家成为社会服务的平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提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民革党员中有很多法律界、医学界、教育界人才,想要面向群众普法,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也要为找寻面向群众的平台机会而费一番力,而社区想要开展此类活动,却常常苦于缺少人脉资源,请不来专家学者。实现共建后,就容易根据各自需求进行亲密合作,上演了“社区搭台、民革唱戏”“中共领航、民革助力”的和谐、合作画面,利用民革党员的专业知识在养老、健康、法律普及等方面为群众服务,充分发挥民革人才优势,把服务群众作为展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特色立足点和落脚点,通过送温暖、送健康、送法律、送春联、送服务、送文艺、送温暖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项目,更好地融入群众,扎根群众。

让党员之家成为形象展示的平台。民革组织全称是什么?民革党员是干什么的?不说一般群众,可能很多党政基层干部都不甚了解。开展共建后,使社区从干部到群众,通过接触交流,逐渐了解民革、宣传民革,也开始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民革党员主动服务群众,参与社区的各类志愿服务,增进民革与群众的感情,得到群众的肯定,展现了民革党员的风采,也有效地推进了民革党员与群众共同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新时代奏响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新篇章。

三、真情播种喜丰收

中共基层组织与民革基层组织的友谊在日常合作中日益积累,在面对疫情防控考验时升华,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过程中紧紧凝聚。2021年疫情时,很多支部虽然都是刚刚与社区达成共建,但却真正做到了把社区当做“家”,主动向社区提供服务,自觉到社区报到,從轮班值守到居民体温检测、组织核酸检测,哪里需要,民革党员就出现在哪里,服从社区中共党组织的统一安排。中共人民新村社区总支部书记邬宗丽曾感慨地说:民革市直三支部党员之家刚在社区这里挂牌的时候,我心想,社区也只是多了一块牌子。但没想到,疫情发生后,民革三支部却主动联系我,问社区缺少什么,并在第一时间送来了防疫物资,还组织民革党员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与支持。据统计,疫情期间,各支部分别向结对共建社区开展捐款捐物逾40万元,先后有973人次的民革党员参与到抗疫志愿者队伍中,有力支援了结对共建社区的疫情防控急需。共建社区向民革基层组织送来了“战疫情倾情奉献 献爱心大爱无疆”的锦旗、荣誉证书。

更多的时候,民革党员们还是化身为志愿者,有时候忙碌在同心大讲堂内,有时候忙碌在法律咨询室,有时候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摆个宣传台,在社区人流最多的地方,不厌其烦的跟群众宣传最新的政策。热心的群众也会和党员们攀谈,问着“民革是什么组织”、“民革党员平常干什么”。在交流中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熟悉民革,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民革党员,还有群众主动向不了解、不熟悉的人们介绍民革党员。六安民革在社区建设党员之家并开展结对共建工作也得到了中共六安市委统战部的认可,称之为民主党派组织活动的“样板间”,并积极从中提取经验,准备在各民主党派中积极推广。

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曾说过,“我曾有一个梦想,希望所有民革党员,走遍全国都能看到自己的家”。党员之家的一片天地虽不大,但却改变了以往民革基层组织“游击式”活动的现象,极大地保证了民革党员在政治生活中的尊严。民革基层组织通过在社区筑“巢”,与社区共建共享,放大了“家”的范围,巩固了“家”的阵地,丰富了“家”的内涵,扩充了党员思政教育课堂,开拓了党员履职尽责空间,搭建了党员服务社会的舞台。有了这样的“家”,广大党员们将更加自信地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勇于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朱灿,民革六安市委会办公室干部;赵丰才,民革六安市委会驻会副主委/责编 张 栋)

猜你喜欢
民革参政议政基层组织
发挥好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履职作用
美国曾对玻利维亚进行“和平演变”
民革涉农参政议政工作的研究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研究
党的基层组织
提高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
新媒体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长效机制建设
既要把握正确方向又要“接地气”
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