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不同管理模式对生产效益的影响

2021-12-16 06:25王宏云
中国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茶园管理模式

王宏云

摘要:茶业是安徽省的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茶叶生产效益有助于推进山区经济发展,而规范茶园管理,尤其是提高灾害防控能力能够最大化提升效益。文章以安徽省黄山、六安两市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茶园管理,尤其是灾害防控方面对茶园生产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当增加茶农人数,增加农资费、用工费等,提升茶园机械化程度,有助于改善茶园管理综合质量。此外,受访对象中55.42%的农户未采取防灾减灾措施,缺乏灾害防控意识,建议适当增加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加强灾害防控宣传力度,完善灾害预警体系。

关键词:茶园;管理模式;生产效益;灾害防控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ea Garden Management

Modes on Production Benefit

——Based on Data Analysis of Tea Farmers in Anhui Province

WANG Hongyun

College of Tea and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Tea industry is a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ous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While standardizing tea garden management, especiall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 maximize the benefit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of Huangshan and Lu'an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ea garden management, especially under disasters, on tea production

efficiency by using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It was found that appropriately increasing human capital,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tea farmer, agricultural expenses and labor expenses, coul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ea garden management. In addition, 55.42% of farmers had not take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and farmers lacked th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t was suggested that human capital, material

capital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paganda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expanded.

Keywords: tea garden, management mode, production benefi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我国栽培茶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叶作为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在茶农家庭收入和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伴随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愈发频繁,由此引发的财产损失不可估量。农业生产相对于其他产业,更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安徽茶产区多属于亚热带湿润区,低山丘陵地貌,降雨充沛,土壤多为黄壤,有机质丰富,适宜茶树栽培,但同时也经常遭受霜冻和旱涝的侵袭,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茶园管理是保障茶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茶园规模、茶园常规管理(如修剪、施肥等)、农户家庭特征、涉茶人数、是否加入合作社等都可能影响茶叶的加工、销售等过程,而其中灾害因素是不可控变量,特别是遭受旱涝侵袭和霜冻影响时,因此研究茶园管理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对于茶农稳定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201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意见》指出,茶产业作为安徽特色优势产业,是安徽山区经济支柱产业,有助于带动山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本文以安徽省茶叶种植户为例,采用田野调研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茶园管理尤其是灾害应对行为与茶农生产效益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茶园管理涵盖修剪、施肥、采摘、病虫害防治、灾害防控等方面,这些因素单独或综合都可能会对生产效益产生影响。其中,灾害对茶叶生产效益的不确定性影响最大。安徽茶产区多属于低山丘陵地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适宜茶树种植,同时也容易遭受灾害影响,造成经济损失。

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将自然灾害分为地球物理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气候灾害和生物灾害五大类。已有不少学者对灾害发生频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如根据安徽省2010—2017年16市地质灾害数据,对其划分危险等级,经数据分析发现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区域为黄山、六安、安庆、池州、宣城,而四大名茶主产区主要位于皖南和皖西大别山区域,显而易见,灾害频繁区与安徽茶叶主产区大体重合,也从侧面说明了茶产区较易受灾害影响。黄彦[2]从气象组织管理体系、法制建设、预报业务能力、预警发布体系及应急处置建设5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氣象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李仁莉等[3]以贵州湄潭县春茶同期的灾害统计情况进行分析,提供更有效的应对气象灾害,趋利避害的对策建议。温瑞琼等[4]统计1995—2014年间农业投入时间序列数据和成灾面积数据,运用线性回归计量分析方法证明技术因素中的农业机械总动力与自然灾害对农业总产值的负面影响程度接近。乔芳琦[5]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手段对有害生物灾害进行防控,可有效避免灾害或者减轻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合理有效地进行投入和产出,有助于获得较好的生产效益。李时睿等[6]搜集江南茶区6省茶叶产量、面积相关资料,分析江南茶区茶叶生产主要灾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于茶园不同管理模式与生产效益方面也有不少研究,苏有健等[7]比较免耕、旋耕、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茶叶生产效益的区别,发现深松方式更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深层土壤持水率,进而增加茶园产量。金桂梅等[8]研究发现施用有机肥和以生物炭为主的土壤调理剂能够促进茶树养分吸收,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郭亚军等[9]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发现,茶农收益受茶园规模影响,大规模茶园倾向于劳动节约型技术,小规模茶园则倾向劳动密集型技术。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特征

1. 调查方法

课题组于2018年对安徽黄山市、六安市2市4个区(县)19个村的茶农开展入户调查,问卷包含茶农的基本信息、茶园管理情况、茶叶种植的成本与收益、灾害防控情况4个主要部分。回收样本407份,剔除空缺无效数据,得到有效样本397份,样本有效率达97.5%。

2. 樣本特征

受访茶农的基本特征(表1)表明,受访者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0%左右,反映出受访区茶农文化水平不高;非党员比例高达88.66%,大多不是党员或者村干部,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茶农较多,说明从事茶叶种植体力劳动的年轻人较少,老龄化严重;户主所拥有的茶园大多面积在3 333.35 m2以下,总体来看茶园规模偏小。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1. 变量选择与赋值

茶园基本特征有茶园规模、从事茶叶生产的人数、茶园与茶叶销售市场之间的距离等。茶园规模大小影响着茶园种植面积,进而可能影响茶叶的产量。另外,农户家中全职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人数(以下简称茶农人数)反映了其处理灾害、稳定生产效益的能力,并可能对灾害处理的方式产生影响。而茶园距离茶叶销售市场的远近会影响茶叶生产的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茶农的选择行为。以上因素对于茶农及时获取灾害信息、技术指导及茶叶销售等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茶叶生产效益。茶园常规管理包含除草、翻耕、修剪、施肥等,不同的茶园管理方式会影响茶叶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生产效益。茶园的基本特征和常规管理在茶叶种植、生产甚至加工销售的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选取茶园基本特征和常规管理相关因素作为影响变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灾害防控作为茶园管理的一部分,灾害的频发与不确定性致使茶叶生产具有脆弱性,会对生产效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农是防灾减灾需求的主体,他们面对灾害具有不同的减灾需求。调查中发现,25.69%的茶农具有提前防范的意识,14.61%的茶农是灾害发生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仅4.28%的茶农是既进行提前预防工作,又进行了灾后补救措施。茶叶生产较易受灾害影响,一旦灾害产生,极容易造成损失,影响茶叶生产效益,是否采取防范措施以及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于防灾减灾,减少生产效益的损失具有一定的影响。

茶叶生产离不开生产成本的投入,比如购买茶苗的费用、农资费、机器维修费、防灾费、用工费等,不同程度的投入均可能会对茶叶品质造成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对各变量、赋值及描述性统计如表2。

2. 模型的构建

在进行茶园不同管理模式对生产效益的影响实证研究时,选取茶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茶农茶园常规管理(采摘、修剪、施肥、技术服务等)、茶农茶园成本投入(农资费、茶苗费、防灾费、机械维修费等)和灾害防控情况(灾害应对选择行为、是否购买保险)等作为解释变量。由于被解释变量是连续变量,自变量由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组成,故选取多元回归线性模型:

Y=β0+β1X1+β2X2+……+β18X18

其中:X表示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变量,β0为常数项,β1、β2……β18为各变量X的影响系数。

为消除多重共线性和相关性等影响,先将所有变量纳入方程,保留重要的解释变量,然后不断剔除不显著变量并将剩余变量重新纳入模型进行回归,经多次回归最终使得模型中所有变量P值均小于0.1。经过循环验证后,得到回归结果(表3)。

选取因素中10个对茶园生产效益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为:

Y= 8.645+0.196X1+0.008X2-0.361X5+

0.173X8+0.231X10+0.021X11-0.030X14+

0.053X15+0.025X16+0.038X18

四、结果分析

1. 茶园基本特征和常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影响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一户家庭中从事茶叶种植加工人数对生产效益正向影响,增加劳动资本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益;茶园规模对生产效益影响也较为显著,且呈正向影响,可能是因为规模越大,投入越多,茶农耗费的时间、物资等也较多,管理相对会更加规范,进而有助于促进生产效益[10]。

茶园常规管理日常培育方式中翻耕方式系数为-0.361,对茶园生产效益呈负向影响,可能是因为样本茶农中采用机械翻耕茶园的户数较少,加上地形复杂,采用机械翻耕较困难。而修剪方式系数为0.173,对茶园生产效益影响显著且呈正向影响,茶农倾向于机械修剪方式,能够提高功效,减少劳动力投入,作业效率高,进而增产增效。有无技术指导和市场距离均对生产效益影响显著且呈正向影响,农户接受技术指导,可以更好地经营茶园,并能够及时反馈茶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等,进而提升茶叶品质、产量和收入,而市场距离的远近影响着茶农进行决策时的偏好,比如距离越近,茶农更愿意多去市场走动,积累更多的客户,了解最新的消息等。茶农倾向于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普遍愿意接受技术指导,以更好地管理茶园,提升产量。而加入合作社和选择新品种行为在检验过程中由于其P值较大已被剔除,可能是因为调研的茶农加入合作社的倾向较低,仅占34.6%,采用新技术需要提前投入精力去了解,并且承担一定的风险,故样本区合作社类型农户并不一定比普通农户效益好,采用新品种产生的效益也不可能立即体现出来。选取变量中除草方式、施肥情况和机采方式对生产效益影响不显著,经进一步分析发现70%左右的农户选择人工除草,98.2%的农户选择人工采摘,机械化普及率不高,耗时耗力。

2. 灾害防控对生产效益的影响

回归结果表明,灾害应对与是否购买保险均对生产效益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灾害防控和保险是对将来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提前防范以减少其损失,故其现有效益未体现出来。从样本茶农防灾减灾意愿来看,大多数茶农自身防灾减灾未做到位,55.42%的茶农未采取措施应对灾害。

由样本数据统计得知,56.2%的茶农未购买农业保险,保险普及率不够高,从侧面反映出茶农对于购买保险的意识不够强烈。进行灾害防控和购买农业保险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发生灾害可能产生的损失,进而最大化避免生产效益的锐减。茶农了解保险越多,其购买意愿会越强烈,因此,普及保险知识可以提升农户减灾需求、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所以应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力度。预防和面对灾害,不能光靠政府的防控补救,农户自身也必须做好茶园防灾减灾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灾害问题[11]。

3. 茶园管理相关费用对生产效益的影响

茶园管理相关费用如购买茶苗费用、农资费、机器维修费、用工费等对茶叶生产效益均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购买茶苗费用系数为-0.030,对生产效益呈负向影响,可能原因是茶苗从幼苗种植到其茶叶可以采摘需要一定的生长期,其效益短期暂未体现出来。而农资费、机器维修费、用工费对茶叶生产效益均为正向影响,其投入费用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质量越有保障,茶叶产出效益越好。用工费、机器维修费多,从侧面说明茶园作业量大,所需人工多、费用多,产量相对也会高。

五、结论与建议

茶业是安徽省特色优势产业,本文通过安徽省397份茶农访谈问卷,分析了茶园管理尤其是灾害应对对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农户中茶农人数、适当扩大茶园规模、采纳技术指导、茶园距离市场较近、茶园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等均有助于促进茶叶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安徽茶园管理存在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严重、茶园机械化生产未普及、茶农防灾减灾措施不够到位等问题。因此,对提升茶园管理模式,助推茶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适当增加茶园管理的相关成本投入,利于提优提质提效增收。适当扩大茶园经营规模,增加人力资本,增加对茶农的技术培训,可以增加茶园产量和提高茶叶品质。同时,应普及机械化作业程度,如机械翻耕、机械采摘、机械修剪等,这样既可以减少茶农体力劳动量,解决用工稀缺问题,又能够提升效率。其次,政府应加强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尽最大可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茶农应及时关注天气灾害预警,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比如购买农业保险、使用优质茶树种质资源建园、茶园行间使用薄膜覆盖等可以一定程度地抵御自然灾害,做到提前预防[12-15]。

参考文献

[1] WU Y, ZHANG Z G, LI Y X.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ea technology on the world tea industry[J].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20, 10(1): 135-143.

[2] 黄彦. 安徽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合肥: 安徽大学, 2019.

[3] 李仁莉, 梅可中, 朱俊欣. 影响湄潭县春茶产量的气象灾害统计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0): 19-20, 25.

[4] 温瑞琼, 陈遊芳. 技术因素与自然灾害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对比研究[J]. 经贸实践, 2018(11): 317-318.

[5] 乔芳琦.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经济学思考[J]. 吉林林业科技, 2011, 40(5): 25-27, 62.

[6] 李时睿, 王治海, 杨再强, 等. 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 2014, 32(6): 1007-1014.

[7] 苏有健, 王烨军, 张永利,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2): 3723-3729.

[8] 金桂梅, 李昱航, 郑向群, 等. 不同土壤管理与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环境及茶叶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20, 51(1): 152-158.

[9] 郭亚军, 刘东南, 陈娜. 基于技术选择视角的茶业种植户收入影响因素——来自河南信阳284个茶叶种植户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 22-28.

[10] 苏祝成, 童启庆, 扬义群. 茶叶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茶叶科学, 2001, 21(1): 57-60.

[11] 吕亚荣, 陈淑芬. 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适应性行为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7): 75-86.

[12] BARHAM B L, CHAVAS J P, FITZ D, et al. The  roles of risk and

ambiguity in technology adop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014, 97: 204-218.

[13] 朱红根, 周曙东. 南方稻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36县(市)346份农户调查数据[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7): 1119-1128.

[14] 刘亚洲, 钟甫宁, 吕开宇. 气象指数保险是合适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吗?[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5): 2-21.

[15] 張露, 郭晴, 张俊飚, 等. 农户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十县(区、市)百组千户的调查[J]. 中国农村观察, 2017(3): 102-116.

猜你喜欢
茶园管理模式
杭州龙井茶园
冬樱花绽放粉嫩香艳空中俯瞰美翻天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