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党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2021-12-16 06:46孙小星
关键词:研究建设

孙小星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联系青年群体的桥梁与纽带,是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发扬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剖析当前学生党支部政治站位不高、建设理念落后以及“脱节”现象突出等问题,创新思路方法,将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主要育人内容深度融合起来,积极探索以“融合式党建”理念夯实学生党支部建设根基的有效措施,使“人才培养”与“支部建设”相得益彰,助力高校基层党建焕发更大活力。

关键词:“融合式党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由高校中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等作为主体组成的党支部。近年来,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参与文明校园创建以及培育良好学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党联系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将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深度融合起来,探索以“融合式党建”提升学生党支部建设水平的有效路径,使其真正成为为党、为国培育高质量人才的战斗堡垒。

一、以“融合式党建”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一)以“融合式党建”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顺应时代要求

党和国家多次对包括高校党建内的基层党建工作在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其重要性可见一斑。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1]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一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才离不开这个有效阵地。只有将党建与育人做到真正融合,学生党支部才能找准定位,发挥功能。“融合式党建”支部建设正是深入剖析当前学生党支部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有效的融合机制,以党建为引领,确保学生成长成才过程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这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党建系统化、科学化水平,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还是贯彻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二)以“融合式党建”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是践行“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融合式党建”就是以党建为引领,把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贯穿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重要育人内容中,逐步形成党政融合育人机制、师生支部联建制度、党团协同育人氛围等局面,凝聚合力,引领学生党支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形成全方位教育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真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融合式党建”理念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高校党建取得重要新进展和良好成效。其中,高校学生党支部不断完善并积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思潮的复杂涌动以及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青年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发挥有所弱化,组织力提升遇到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治站位不高

一是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特点:大部分同学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拥护党的领导,主观上要求进步和成才,而后提交入党申请;但有部分同学则是盲目从众的、被动的、功利的,不少同学看到别人递交入党申请自己也去申请;还有的同学为了评奖评优、就业“加分项”等,既能为自身利益考虑又可以满足家长的要求。入党动机不纯粹,必然影响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影响支部整体的作用发挥。二是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许多不良观念:注重自我价值而忽视集体效应,责任心和大局观念欠缺;个别党员宗旨意识淡薄,思想觉悟不高,认识问题浮于表面,政治立场不够坚定,难以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支部活动流于灌输式、说教式的时事和通知传达,“水过地皮湿”,不能很好地宣传、领会党的政策方针,学习深度不够,理论学习水平不进而退。此外,基层党委对学生党支部的辐射力较弱,支部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缺乏针对性地引领和指导。

(二)建设理念落后

一是支部设置不够合理:许多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多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设立党支部,易造成不同党支部的党员规模以及积极性差异较大,党支部活动效果参差不齐。二是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单一:一直以来,从入党申请到正式加入党组织的中间环节缺乏系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体系;支部对党员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致使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和个别党员对应知应会的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不熟悉、不掌握[3],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党支部建设缺乏创新:传统的“三会一课”形式单纯注重理论学习,触及学生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少,不能与学生们关心的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忽略网络育人的功效,不能适应新时代,难以入脑入心,导致教育收效不大。

(三)“脱节”现象普遍

一是支部成员学生身份与党员身份认同感脱节:一方面党支部长期重发展轻管理导致某些党员不重视、不参与组织生活,入党热情慢慢减退,对“党员身份”当初的那份荣誉感也逐渐模糊和弱化[4],另一方面信息纷繁复杂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群体中很多人容易被不良舆论影响,从而对党、对国家产生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党员一旦信念动摇,就会弱化自己的党员身份认同感,不能将学生身份与党员身份很好地结合起来,甚至在关键时刻未能做到挺身而出;二是支部与班级、社团等学校其他组织单元联系不紧密:党员对班级事务管理的参与感不强,团结带领团员共同进步的积极性不高;党团联合开展活动的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够,部分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有弱化倾向,学生满意度低等。三是黨支部建设与专业学习关联性不强:有些支部活动不能很好地抓住促进专业发展的结合点,造成党建与专业学习“两张皮”的现象,对于仍处于需要扎实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难免会有厌倦、浪费时间的不良情绪。

三、“融合”式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究

面对差距,学生党支部的高质量建设需要聚合多种建设合力,将学生党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专业知识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等内容融合起来,加强学生党支部与其他组织的联系,全方位强化学生党支部作用,切实打通高校党建“最后一公里”。

(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要求,要不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全面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并通过向学生灌输党的章程、组织与历史等理论性知识,帮助学生认知党、了解党,吸引学生积极入党[5]。学生党支部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中加强支部的政治建设,加强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具体表现为: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院系党委、党支部三方作用,改变以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单向开展的局面,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党支部的政治站位、筑牢红色根基。一要提高党支部的政治理论水平。高校党委、院系党委应加强与学生党支部的联系,以参加组织生活、参加党日活动、开展调研座谈、制定相关文件等形式,加强对联系党支部党建工作指导,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此同时,学生党支部定期向学院党委汇报实际情况,根据上级党委的指导意见,及时调整理论学习内容,明确党支部重点工作任务。在不断联系交流中,提高支部的政治站位。二是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不断加深学生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以及身份认同。结合专业特点和重大节点,挖掘有效元素,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学习“四史”、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去。三是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通过新生入党教育、书记院长思政课、培育党建品牌项目等形式,完善学生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毕业”各个阶段的教育管理体系,在党员的全过程教育中提高党性修养以及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二)与文化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

就大学生而言,学习并掌握好专业文化知识仍然是主要任务。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要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才有基础和生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合理设置党支部:对于人数较多、专业划分细化的院系,可按照专业学科进行纵向设立党支部;对于出國留学的群体,根据学习院校灵活设立临时党支部,实现党组织的有效覆盖;研究生党支部可根据项目、团队设置师生混编支部等,为将支部与学习、教学、科研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筑牢组织基础。其次,打通师生党支部联建渠道,促进党支部建设和专业建设相融相促。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推动师生党支部在课堂教学研究、课外实践探索以及党日活动等方面进行融合,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的学习和研讨活动,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习研究、社会实践、毕业论文以及就业选择等各个方面上。通过这种方式,在师生相互作用下,以党建引领专业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学习的总体水平,不断激活党员内生动力,同时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发挥榜样作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方面。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敦促学生党员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研究、职业规划等方面以身作则,发挥骨干作用,为身边的同学树立榜样,使其他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周围同学积极思考人生、科学谋划未来。

(三)与社会实践教育融合,激发学生党支部新活力

坚持学生党建与社会实践教育融合就是顺应时代,不断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拓展党建领域,积极凝聚和引领班级、团支部以及社团等组织协同发展,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学生党支部成员大都是活跃在班团组织中的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积极分子等,利用这一重叠效应,联合班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主题党日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党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去更广阔的天地进行社会实践,充分了解体验国情、世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过程中,根据学生党建主体的新特点,一是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高校党组织领导和团组织指导的高层次理论学习型社团组织,探索学生社区团建工作新模式,实现团支部的结合建制,以团支部、学生社团组织为重要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6]。二是联合班团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线上线下党日活动。在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基础上,聚焦学生的关注点或时事热点,围绕重大事件节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主题,运用录播、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展开线上党日活动;以微党课、微动漫创作等新颖教育形式,把党的声音生动便捷地传达给每个学生,让理论学习活起来,提高学习教育成效,以此促进学生党支部打造党建品牌。三是开设支部微信党建公众号、微博等信息互动平台。互动平台的设立不仅限于信息发布、新闻共享等,可及时对一些消极或造谣的事件进行及时引导或澄清,也可不定时发布党建工作中遇到的焦点问题,积极发动学生党员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建言献策。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支部建设中的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大学生培育网络文明素养,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便捷性和参与度,使网络成为学生党支部建设更广阔的平台。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而新作为需要“新人才”去创造。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融合式”同向同行,以党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在教育过程中推进党建工作,才能夯实根基,发挥作用。我们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开放的理念抓好学生党建工作,抓实人才教育工作,使“人才培养”与“支部建设”相得益彰,助力高校基层党建焕发更大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求是网http://news.youth.cn/sz/201911/t20191101_12108822.htm.2019-11-01.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王小莉,张桁嘉,王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路径探索[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12):54-56+17.

[4]许尧.让“党员身份”回归“荣耀”[EB/OL].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821/c241220-25512670.html,2021-06-02.

[5]张春伟.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2021(05):127.

[6]王超.“党建带团建”如何创新[N].吉林日报,2017-11-15(07).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研究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公司研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