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绿色防控新思路

2021-12-17 07:27李英梅杨艺炜王周平李晓东张伟兵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烟粉越夏黄化

李英梅,杨艺炜,刘 晨,王周平,李晓东,张伟兵

(1.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3;2.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陕西 西安 710003;3.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6)

番茄(Lycopersiconesctdentum)是中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种类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是全球最重要的番茄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1]。陕西常年栽培面积近5万hm2,在蔬菜周年供应和农民增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是近十年来番茄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毁灭性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100%[2~3]。陕西省自2010年大暴发以来每年持续发生,发病株率一般30%~40%,严重达60%~80%,严重制约陕西省番茄产业的持续发展[4],对越夏和秋延番茄生产影响尤为严重。宁夏、陕西、河南等区域由于病毒病的危害,种植户放弃越夏茬番茄生产,造成7-9月番茄价格高、市场缺口大。据预测,该病毒病在中国将以年增20%的扩展速度快速蔓延,对番茄等蔬菜产业的潜在影响可达数百亿元[5~7]。有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已有相关的研究资料报道[8~14],作者根据多年来对陕西省不同区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提出适合陕西设施番茄栽培特点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应采取的防控策略和关键技术。

1 陕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为害现状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陕西对不同区域各个种植茬口的为害性有较大差异。从发生地区来看,关中地区的渭南、西安、咸阳以及陕北地区的延安四个区域发病严重,平均发病株率78.2%,平均产量降低25.8%。其次是宝鸡、榆林、铜川、安康和商洛部分地区,发病株率在50%~70%,平均发病株率30.1%[15]。汉中地区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最晚的地区,发生程度也最轻,平均发病株率 8.2%,产量平均降低7.6%。就种植茬口而言,3月15日之前定植的早春茬番茄发病株率最低,为害最轻,平均发病株率6.8%;产量平均降低3.6%。其次是10月中旬以后定植的越冬茬番茄,平均发病株率28.8%;产量平均降低11.6%。越夏茬和秋延茬番茄发病株率最高,为害最重,平均发病株率94.8%,产量平均降低74.0%[16],且品质劣变,几乎无商品果。

2 应采取的绿色防控措施技术

2.1 根据茬口选择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最有效、最经济、持久性强的重要防控手段[17~18],当前已经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基因有Ty-1、Ty-2、Ty-3、Ty-3a、Ty-4和Ty-5等。其中Ty-1、Ty-2、Ty-3、Ty-3a已经有商业化品种,Ty-4和Ty-5抗性基因尚未在已有的商业品种中检测到[17]。Ty-1 是最早发现的抗性基因,通常表现为耐病,大多数耐TYLCV的栽培品种含有该基因,同时携带Ty-1 和Ty-3 或Ty-3a基因的材料均表现高抗[18],同时含有Ty-2 和Ty-3a杂合基因型的材料抗病性显著高于只含有Ty-3a杂合基因型的材料[19],单独携带Ty-1 或Ty-3 基因的材料表现抗病为主,单独携带Ty-2 基因的材料表现中抗。目前生产上可以选择的同时含有Ty-1和Ty-3抗性基因的抗性较强的品种主要有‘金鹏1828’、‘金鹏8号’、‘瑞星大宝’、‘瑞星5号’、‘罗拉’、 ‘3156’、‘长丰10号’[20]、‘农1305’[21]等;同时含有Ty-1 和Ty-3a抗性基因的番茄品种有‘迪达’[22],以及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红贝贝’、‘红曼’、‘10 秋展 47’、‘红 4’、‘红 6’等;含有Ty-2抗性基因番茄品种有 ‘金鹏秋盛’、‘金鹏14-8’ 、“苏红9号”、‘浙粉701’、‘浙杂301’等;还有一些番茄品种含有单纯的Ty-1或Ty-3a抗性基因,如‘浙粉 702’、‘浙杂 502’、‘德贝利’、‘齐达利’、‘迪芬尼’、‘宝丽’、‘飞天’、‘荷兰8号’、‘苏粉15号’、‘杭杂 301’、‘布鲁尼1288’、‘DRW7728’、‘惠裕’等[23~24]。樱桃番茄抗TY较好的品种有‘抗TY千禧’、‘圣桃3号’、‘美红’、‘黄仙女’、‘粉秀’、‘北京樱桃’、‘京丹1号’、‘艳妃202’、‘丽妃2号’、‘粉樱’、‘西大樱粉1号’[24~25]。生产上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种植区域病毒病发生情况以及种植茬口合理选择,早春茬防控以调整定植期为核心,因此品种选择范围宽,可充分考虑产量、商品性、市场需求、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越夏茬和秋延茬应选择高抗品种,而越冬茬可选择中抗以上、其他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番茄品种,以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

2.2 调整定植期,避开传毒昆虫发生高峰

烟粉虱作为TYLCV的唯一媒介昆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可持久性传播,且带毒率高、传毒能力强[26~27],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发生期的提前或推后、传毒能力、传毒时间与病害发生密切相关[28]。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烟粉虱周年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表现为1-2月为0、3月以后逐渐增加、4月下旬数量快速上升、7月中下旬达到最高峰并保持至9月左右,10月以后虫口数量急剧减少[28],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合理的调整定植期可有效避开传毒媒介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降低烟粉虱的传毒效率。早春茬番茄定植期时间的选择,关中地区宜在3月中旬前完成定植、陕北地区宜在3月下旬前完成定植、陕南地区宜在3月上旬前完成定植。选择好定植期,即使种植感病品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生率也很低,基本不会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越冬茬番茄定植时间的选择,关中地区一般10月下旬后定植,陕北地区10月中旬后、陕南11月上旬后定植,此阶段已经避开了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选择中等以上抗病品种即可有效防控病毒侵染。

2.3 防虫网、诱虫板、叶面驱避剂综合应用,推迟烟粉虱发生高峰

越夏茬与秋延茬番茄的育苗与定植时间与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高度吻合[15],此阶段的防控难度最大,生产中也出现部分抗病品种在烟粉虱密度增大的情况下出现抗性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烟粉虱发生时期的早与晚、发生数量的多与少,均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如何减少烟粉虱的数量和推迟发生时期至关重要。因此针对这两个种植茬口,在选择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如何有效降低烟粉虱的种群数量也是关键环节。通过在渭南、甘泉、商州三地开展的防虫网、诱虫板与趋避剂综合应用试验,即在棚室通风口和出入口安装55目防虫网,棚室内番茄生长点上方10~15 cm悬挂20 cm×24 cm的黄色诱虫板,悬挂密度为375张·hm-2,同时叶面喷施17%氟吡呋喃酮可溶性液剂,每隔7 d喷施一次,连续3次[29]。结果表明,在通风口及出入口处安装防虫网,建立了烟粉虱迁入棚室内的第一道防线,烟粉虱始发期推迟20~30 d,高峰期推迟50 d,高峰期虫口密度降低53.4% ~63.0%,发病株率降低29.3%~40.1%,病情指数降低41.8%~51.3%。在安装防虫网基础上,悬挂黄色诱虫板建立了烟粉虱为害番茄的第二道防线,烟粉虱始发期推迟30~40 d,高峰期推迟60~70 d,高峰期虫口密度降低72.8%~80.5%,发病株率降低57.2%~63.7%,病情指数降低59.9%~69.2%。在防虫网和诱虫板同时应用的基础上,番茄叶面喷施烟粉虱驱避剂建立了为害番茄的第三道防线,烟粉虱始发期推迟40~50 d,高峰期推迟70~80 d,高峰期虫口密度降低84.9%~90.7%,发病株率降低68.9%~76.4%,病情指数降低78.4%~87.8%(表1)。说明在安装防虫网、悬挂诱虫板、叶面喷施驱避剂组合应用能够有效推迟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降低烟粉虱虫口密度,结合抗病品种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越夏茬和秋延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为害。

表1 防虫网+诱虫板+趋避剂对烟粉虱及病毒病的控制效果

2.4 遮阳栽培,改善番茄生长微环境

6-8月夏秋季节光照强、温度高,陕西关中盆地设施番茄主产区气温超过35℃的时间经常超过1个月,有时甚至超过40℃[30]。高温高光照强度的环境除了有利于烟粉虱与病毒病的发生外,病毒传毒效率也更高,此外高温灼伤、筋腐病等番茄其他病害也处于高发状态,叶片温度过高还会影响相关酶活性,降低净光合效率[31],高温强光是夏季设施番茄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遮阳栽培是继农膜之后的又一新型设施覆盖材料,具有遮光、降温、保湿、防风等优点,在降低气温和地温的同时又能保留适度的光照强度,对越夏栽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32],但是对遮阳网的密度、遮光率、颜色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遮阳网密度过大、遮光率过高均会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降低产量。生产上推荐选择遮光率在50%~65%的黑色或银色遮阳网,能够满足越夏番茄对光照和温度的需要,保证番茄的品质,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率[33~34]。

2.5 加强种苗调运管理,避免人为传播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烟粉虱虽然在陕西关中、陕南、陕北均有分布,但呈岛屿状分布,在一些新的蔬菜栽培区域还未有分布。因此,加强种苗调运的检疫是预防病害传播的重要措施,购买调运种苗时,首先选择从未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烟粉虱分布的地区调运;若从发生区调运,应重点检查有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是否携带烟粉虱,若检测发现种苗携带番茄黄化病毒病或种苗已经出现病毒病症状,应当销毁带毒种苗;若发现种苗携带烟粉虱成虫,可采取熏蒸法杀灭烟粉虱后定植,若叶片携带有烟粉虱卵和若虫,应销毁处理,不宜再栽植,以杜绝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随种苗传入。

2.6 走出 “杀虫防病”防治误区

烟粉虱作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唯一传播媒介,长期以来,“杀虫防病”成为最常应用的防治措施,也有诸多防效较好的化学药剂如阿维菌素、菊酯类、新烟碱类、有机磷类等对烟粉虱均具有很高的毒杀作用[10,35]。也有多人研究报道,在TYLCD发病初期,采用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乳油、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吡丙醚乳油等药剂可以降低番茄发病率[11]。但是,也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超常规高强度施用杀虫剂防治介体烟粉虱对TYLCD的防控效果并不理想,即在未采取其他防控措施条件下,单纯施用杀虫剂、不论是内吸剂还是触杀剂,均无法实现TYLCD的有效防治[4]。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和烟粉虱繁殖能力强、种群恢复快、带毒率高、传毒速度快的特点密切相关,生产上应避免在烟粉虱和TYLCV大发生时采用药剂防治,徒增种植者的经济负担和劳动量、烟粉虱抗药性的产生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3 建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绿色防控新思路

遵循“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植保方针,坚持时间调控、空间调控、行为调控、寄主调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措施为主,兼顾市场消费需求和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建立选(选用抗病品种)、调(调整定植期)、阻(防虫网阻隔烟粉虱迁入)、诱(黄板诱杀烟粉虱)、遮(遮阳栽培)、避(叶面喷施烟粉虱驱避剂)六字防控新思路。即按照种植茬口进行分类防控,早春茬番茄以调整定植期为核心技术;越夏茬番茄以“选、阻、诱、遮、避”5种措施联合应用为核心技术;秋延茬番茄以“选、阻、诱、避”4种技术联合应用为主;越冬茬番茄以“选、阻、诱”3种措施联合应用为主。对没有发生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的地区采取强化种苗调运管理,避免人为传播,控制其蔓延为害。

·信息窗·

农业农村部部署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工作

2021年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在浙江省建德市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工作推进会,交流研讨农安信用工作,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着力推进农安信用工作,定期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农安信用信息,累计近30万条。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实行信用评价、探索分级分类监管、创新“农安信用+”应用服务,形成了“数智评信”“信用+合格证”“信用农资贷”等一系列典型经验。

会议强调,下一步要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把信用工作与达标合格证、网格化管理、监督抽检、巡查检查等工作统筹起来,打出监管组合拳,提升监管效能。主要是落实5项重点任务。一是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形成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监管新格局;二是明确信用体系建设路径,推动立信评信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三是健全农安信用工作体系,明确农安信用工作的负责机构、职能责任和人员队伍;四是加大试点推进力度,开展区域性、产业类、项目化等工作试点;五是强化诚信文化建设,开展政策解读,树立典型标杆,加强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猜你喜欢
烟粉越夏黄化
烟粉虱味觉受体基因BtabGR1和BtabGR2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天使候补生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粉虱发生规律研究
八仙花黄化对CO2响应参数的影响
葫芦岛市银杏黄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一种越夏小黄瓜防虫的新技术
喷施铁和有机酸防治菠萝叶片黄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