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探究 幸福成长

2021-12-17 16:41陈兰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原则材料

陈兰

摘  要:幼儿园自然探索区可划分为养植区、沙水玩泥区、草地区、童趣花园区,经过合理规划,利用环境、植物、自然元素等创设成幼儿的重要户外探索活动场所。旨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结合幼儿学习特点、发展水平精心创设环境,给予幼儿安全的操作环境和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探究未知,了解事物的特性、相互关系和自然科学现象。本文主要阐述自然探索区的内涵功能、环境创设的原则、材料投放的说明,以期为进一步的自然探索区活动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探索区;环境创设;探究;材料;原则

一、自然探索区创设理念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陈鹤琴“活教育”理论提到:应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所谓的“活教材”是指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每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以实现由现有的发展水平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现代学习理论指出: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准备,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及兴趣选择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机会和可能。幼儿园自然探索区的创设理念由此而来。

二、自然探索区内涵、功能及特点

自然探索區是幼儿园根据幼儿认知发展需求和科学教育目标,结合园所户外适宜空间而创设的自然宽松的学习探究活动区域。教师在自然探索区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和探究工具,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勇于尝试和挑战,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态度,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自然探索区中幼儿能够按自己的兴趣需要、方式去了解科学常识,这种自主探究活动是对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自然探索区的区能:1.给幼儿支架亲近自然,探究自然,体验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的平台。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积极性,促进探究能力发展,培养探究精神。3.发展幼儿思维逻辑能力,能用适当的方式(绘画、记录表、语言等)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坚持、耐心、细心的品质。

自然探索区具有其特点:1.灵活性。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蕴含在自然界当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去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因此,幼儿园自然探索区需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地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且活动形式是灵活多样的。2.生活化。教师应当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探究内容,给予幼儿安全的操作环境和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探究自己,探究外界,了解物体和材料的物理特性,相互关系和有趣的科学现象。3.操作性。自然探索区材料丰富,操作性强。幼儿从探索身边的环境与材料开始,观察发现周围有趣的自然现象,通过动手操作材料或与环境互动,探究事物的特征及关系,满足幼儿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理解科学并热爱科学。4.开放性与相容性相结合。自然探索区的开放性表现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开放性,不同年龄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都可以在自然探索区中操作、发现与创造;探究技能的开放性;材料的类型和数量的开放性;参与探究的人数的开放性,幼儿可以单独一个人探究,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在自然探索区中要因地制宜地把各个区域空间、相关因素利用起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自然探索区布局

(一)自然探索区布局原则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四个关键要素:环境、材料、幼儿和教师。自然探索区中实现良好的区域环境布置和材料投放,是幼儿主动学习及教师有效引导的前提。良好的环境和适宜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也能支持幼儿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发展探究能力。环境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探索区环境创设,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环境创设以幼儿为中心、体现差异性和层次性。每个人年龄段的幼儿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各自不同的内容和操作材料,划分区中区,体现出差异性和层次性。区域材料需满足幼儿反复摆弄、富有操作性;满足幼儿合作探究;应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了解未知;通过多种方式表征自己的作品,发挥无穷的创造力。二是根据幼儿操作内容和需要合理划分场地。自然探索区需要因地制宜地划分空间,动静结合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自然探索区的空间规划要充分利用好种植区、动物养殖区、小山丘、沙水区、树木、草等元素。此外,区域中要配置黑板或白板,并提供纸笔等文具,以便随时做实验记录等。三是安全性原则。设置自然探索区内各个区角时,应从安全角度出发,关注场地的安全,以便与教师随时能够观察幼儿的活动,在选择投放材料时避免尖锐、破损的物品;提供使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工具时,需提供安全防护工具,做好安全使用提示,并将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的安全使用方法及步骤,粘贴在明显的地方作为提示。

(二)区中区布局

自然探索区中区的布局根据园本实际情况、户外游戏环境规划、幼儿发展需求利用趣味沙水,美丽的花朵、小小的菜地、茁壮的果树、有趣的虫鸣、四季变化的自然奥秘等自然元素进行划分,常见的区域有养植区、沙水玩泥区、草地区、童趣花园区等。由于户外各区域涵盖的内容丰富,划分操作时可根据主题内容或功能再做细分,例如:

养植区可分为:观赏区(观赏、制作、分享);观察记录区(观察、发现、记录);种植区(种植、清洁、浇水、施肥、虫害消杀、修剪);饲养区(喂养、护理、照顾);工具区(分类、整理)。

沙水玩泥区可分为:沙水区(探索、体验、合作、创造等);玩泥区(探索、体验、合作、创意等);工具区(分类、整理);清理区(自我照顾)。

草地区可分为:自然观察区(观察、记录);自主游戏区(计划、操作、回顾);绘画区(表征);工具区(分类、整理)。

童趣花园区可分为:观赏区(观赏、制作、分享等)、绘画区(创意、表征);休闲区(体验、分享);工具区(分类、整理)。

(三)材料投放

自然探索区的材料投放,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进行选取,按幼儿科学三大核心概念进行分类投放。自然探索区材料投放应注意丰富性、层次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可记录性的原则。

1.自然探索区的材料投放原则

(1)丰富性。材料的丰富性具体表现在区域材料要丰富多样,但这里说的丰富多样也不是越多越好要避免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过多而使幼儿无法专心操作的行为,造成不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意志力的情况。可以根据主题内容及幼儿需求投放区域材料,持续深人地为幼儿的探究提供材料载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平行班级中互换所投放的材料,合作实现各个班级的材料共享,这不仅减轻了教师制作材料的负担,而且集结了众多教师智慧为幼儿的探索提供更大的空间。

(2)层次性。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差异,自然探索区材料的投放应有层次性。材料应有难易设置,以满足幼儿在活动中不同的需要。在更新调整材料时,也应分层次投放,由易到难,不断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3)目的性。自然探索区材料的投放应有其教育目的,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帮助其体验探究的过程以及发展探究能力。在投放材料时,应为探索未知提供支持,是有指向性的而不是漫无目的。教师将活动目标物化到材料上,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材料经过老师设计后,幼儿可通过操作材料来理解其中的关系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4)操作性。《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因此,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实现身心发展且要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我们在设计区域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可操作性特点。可操作性是指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材料,产生感知与体验而获得得经验。投放的材料不是装饰物、陈列品,而是可以摆弄的,并且有多种方式摆弄的。

(5)可记录性。《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4~5、5~6岁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能用数字、图面图表或者其他符号记录”。因此在材料中应当准备记錄纸张、表格、操作单,帮助幼儿将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在完成后引导其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提升关键经验。

(6)灵活性。根据学习情境或主题,灵活联通各区域材料,发挥资源共享联动,给幼儿提供便宜的学习材料。

除此以外,自然探索区投放材料应注意安全性、生活性、适时性、和谐性等基本原则。

2.自然探索区中各年龄段发展目标及所需材料

自然探索区是一个大区,一切探索活动都可以在这个活动区内发生,自然探索区材料的投放及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注重所投放材料的安全性、多样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自然探索区域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形式灵活多样。材料要统一归置,要对应标识分类,便于幼儿整理;自然探索区内的每一样材料都是幼儿可以随意取用的。材料的层次性体现在每一次有主题的活动以及在对每一种材料的投放中。因此,在自然探索区中材料投放是结合主题活动中幼儿的需求,依据幼儿发展目标来进行适宜的投放。

自然探索区基本的用具,如桌子、椅子、收纳柜、置物箱、展示架、小黑板、墙面展示区等要按区中区规划来适时提供,方便促进幼儿活动。区域中其他具体的材料投放围绕幼儿三大科学核心素养按主题内容来投放材料。

三、小结

自然探索区中幼儿的发展依靠环境、材料的支持,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探索、操作、尝试、亲身体验和构建的经历,进而获得感知,获得与同伴、教师共同构建的过程体验。自然探索区客观、科学的环境创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蹲下身去倾听、了解和欣赏孩子时,便会不断获得专业上的领悟,当教师用崭新的视角去捕捉孩子发展的信息,用有效的方法去分析评价幼儿的发展时,就会推进自身在专业视野和专业能力上的全面成长。因此,可以说自然探索区是师幼快乐探究,幸福成长的乐享受空间。

参考文献:

[1]董旭花.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微丽.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李季眉,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刘占兰,沈心燕.主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刘丽坤.在自然环境中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自然探索区的观察与利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

[6]金雪.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

[7]孙德荣,张馨予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

[8]董凤芳.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A].创新在这里奠基一一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11.

[9]刘慧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1.

[10]余琳,付国庆.幼儿探究素养的培育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

[11]刘云艳,张大均幼儿探究行为与教师态度关系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3).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原则材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