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的策略

2021-12-17 16:44肖盈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民族音乐小学音乐

肖盈

摘  要:民族音乐是反映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和地方风俗习惯的一种有特色的音乐形式。它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教师需要做好铺路工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族音乐;融入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学已明确指出,课堂中积极吸收民族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根据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民族音乐的创新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以多种方式将民族音乐融入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要先转变音乐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增强充沛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在讲解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使学生能够获得完整的音乐认知。不同的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人文风情,如《阿细跳月》、《彝家的娃娃真幸福》、《新疆好》等,能够激发其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倾听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歌谣能够形成一定的音乐基础,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民族音乐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从音乐中了解到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例如,在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草原》一单元时,这是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蒙古族舞蹈来感受蒙古族儿童的欢乐和无忧无虑。

二、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课程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固定的教学空间内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将音乐作为一种传播情感的手段,让学生从中体会音乐的情感倾向,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例如,教材三年级上册《草原》一单元中有许多的民族曲目,学生可从中体会到草原人民身上豪放自由的精神,并且感受其民族特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组织其进行民族舞的练习,以教材中的情境为蓝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在活动开始前,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观看相关的音乐片段,然后教会学生基本的动作;其次,在跳舞时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练习;最后,教师对所有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评价,帮助其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并且激发其对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渗透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的魅力不仅表现在美妙听觉效果上,还有其中蕴含的民族特色和人文精神。不同的民族具有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音乐的形成源自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因此,在教学民族音乐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普及各民族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风俗,让学生从背景文化中对各民族及其音乐产生大致的了解,然后播放传统民族音乐,帮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教材三年级上册“放牧”课题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播放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同时,讲解其中的地域文化。以蒙古族的《吉祥三宝》为例,其中涉及很多西部的地域特色,如雪山、草原、蒙古包、牲畜等,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其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讲解完西部音乐文化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马头琴等具有西部特色的乐器演奏民族音乐。教师可以先用马头琴示范演奏一首民族曲目,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然后教授学生基础的演奏方法,并鼓励其尝试演奏,提高其对乐器演奏的成就感。

四、扩展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音乐素养,才能有效探索民族音乐的内涵。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等多个方面,教师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引导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的同时,探索民族音乐的奥妙,认识更多民族乐器,提高民族音乐素养。在教学民族音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专业的民族音乐讲解课程,让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内涵,然后设计一套完整的课件,包括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各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各民族所特有的民族乐器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各民族的代表作品。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演奏,增强其对民族音乐的认知。

五、课后持续教学

課后持续教学的前提是家长的配合与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做好家校互联工作,为学生搭建民族音乐相关的乐趣平台。艺术实践中切身锻炼音乐水平。音乐有关的艺术实践种类多样,唱、奏、演是比较常见的实践活动,且与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比较契合,所以教师可以先挖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之处,在校内或是班级内组织民族音乐文化节,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锻炼自身音乐水平,培养民族音乐技艺能力。例如在四年级学期学习完民族音乐相关章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音乐进行演唱学习,或者是舞蹈学习,然后专门抽一节课进行“民族音乐交流会”,请学生自己谈谈对民族音乐的感受,或者是自己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在课后自己学习歌曲或舞蹈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课上教师在教学中提到的演唱技巧或是各种乐理知识,在将理论知识转换到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民族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兴趣小组中不断提高音乐素养。针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学校内设立民族音乐兴趣小组,根据各教师的专业技能及校外优质资源,开展种类丰富的音乐小组,如合唱组、舞蹈组或是器乐组等,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广泛的认知。

六、结语

在外国音乐文化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将民族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已经成为音乐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民族音乐教学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性模仿或视听欣赏。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供坚实的保障,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好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原海荣.对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分析[J].文化产业,2021(6).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民族音乐小学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