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效性

2021-12-17 16:41江洵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群文阅读

江洵

摘  要: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方式之一,本文就这个方面浅谈一线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效性:群文阅读可以立足课本,在教材内选文,再让学生主动关联,培养学生的良好有序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也可在单元总结课中,精选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会学生进行结构化阅读,从横向和纵向品味文章、作者所具有的情怀,深刻理解其精神品质。还可以在小说教学中抓住篇与篇之间的共性进行集体建构,在视野融合中形成有关文本理解的共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小说的能力和审美意趣。群文阅读更注重文本的质量以及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变化。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习惯;结构化阅读;集体建构阅读

阅读素养是学生的必备核心素养之一,向来备受关注。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我认为,群文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群文阅读与其他多文本阅读不一样的是,群文阅读一定不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而扩大阅读量,它更注重文本的质量以及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变化。”

群文阅读可以有这样的三条选文路径:教材内选文、教材内外选文、教材外选文。下面就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浅谈在群文阅读上的一点做法和收获。

一、诗歌教学的群文阅读——主动关联阅读

我在诗歌教学中立足课本,在教材内选文,再让学生主动关联,培养学生的良好有序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

九年级上册14课《诗词三首》是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里面有乐府诗、律诗和词,九年级的学生对相关的文学体裁已较为熟悉,而作者也是耳熟能详的,学生对其生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这三首诗歌在手法、情感上有着相同的东西,适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这个阶段进行诗词的群文阅读,既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视野,学会从诗词诵读、内容理解、意蕴探究和情感把握这几个方面掌握诗歌内涵,从而也能让学生主动关联,切实提升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首先要求学生完成三首诗的诵读任务,合作探究,明确诗歌的韵脚、节奏,想象表情和动作,明确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由情感而至于声韵。第二课时,着重前两首诗歌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讨论提炼议题,学生找出知人论世、典故、意象、哲理、情感变化等方面的议题,分别从“知人论世”“说典明故”“以象知意”“因理达观”“情感起伏”等方面感知诗歌。第三课时,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水调歌头》并展示成果,以此构建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学生自主的拓展延伸阅读,经过探讨,《行路难(其一)》搭配的是《行路难(其二)》,主要构建的议题是“典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搭配的是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主要从酬赠诗的角度构建议题,再联系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来完成群文阅读;《水调歌头》搭配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主要从意象、情感的角度构建议题,学生从各个层次走进作者、理解作品,明晰作者作品的思想和价值追求,以此提高语文素养。这样,课堂就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构建了各种类型的群文阅读,既有横向、纵向的比较视角,也使学生在比较中整合、提炼、鉴别,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能力。

“群文阅读不是观光旅游,而是一场发现之旅。它不能迷信教辅资料、专家解读,需要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独立研读,探索文本的深层内涵,即读者借助文字载体超越时空限制,与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洞察作者的人生际遇、价值追求,解读作者的审美情趣。”这样的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而坚持下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大量阅读、主动关联、思辨能力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建构起来。

二、单元总结课的群文阅读——结构化阅读

进一步拓宽视野,在单元总结课中,精选诗词文进行群文阅读,教会九年级学生进行结构化閱读,从横向和纵向品味作者身上所具有的文人情怀,深刻理解传统的儒士精神。

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所选文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另有李白、刘禹锡、苏轼的诗词,皆为大家名作。学完这些内容后,学生对相关的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形成纵深的知识体系,将儒家的精神品质、人文情怀理解到位呢?群文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这个单元的作者都有着遭受困厄的艰难处境,但他们毫无例外地选择了或昂扬向上、积极乐观,或随缘自适、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这就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儒士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学生和老师商讨挑选了课内外的诗文进行群文阅读,“独善其身”系列包括:陆游的《游山西村》,刘禹锡的《陋室铭》,《论语 雍也》中的“贤哉,回也”,孔子家语的《陈蔡绝粮》等诗文,结合14课《诗词三首》的内容,构建“善”的议题,理解把握中国古代文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保持乐观昂扬,在人生逆境中初心不改、坚守信念的精神品质。“兼济天下”系列包括: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欧阳修的《丰乐亭记》、结合本单元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构建“济”的议题,理解儒家的现实性担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身陷困顿当中仍能兼济天下,心怀家国百姓,这就更显儒士风范了。学生无不深受感染饱受鼓舞,他们明白,无论“穷”“达”,“善其身”都是儒士的情怀之本,逆境之更显儒者的高尚情怀。他们恪守仁义道德,坚定理想信念,豁达通透;“济天下”则是在“善其身”的基础之上,方显君子弘毅担当、忧国忧民、造福百姓的精神境界。这就是群文阅读的结构化阅读,它在组文、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构建议题,从多个文本中提取信息、比较信息和整合信息以形成整体理解的结构,从而收获审美赏析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单篇理解,然后设计任务让学生在群文中寻找共同主题或话题,演绎某大概念的阅读思考,这样才符合教育现状与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小说教学的群文阅读——集体建构阅读

再说说小说教学。小说教学紧扣小说“三要素”,把握“这一篇”的个性,抓住篇与篇之间的共性,进行集体建构阅读。集体建构阅读是指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师生共享阅读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意义,在视野融合中形成有关文本理解的共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小说的能力和审美意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分别是现代小说和古代白话小说,可尝试进行小说教学的集体建构,进行大概念学习。第四单元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有着一个相同的技法“对比”,这是其共性,可以紧扣这一技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这一单元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对比、环境的对比,在单元预习中,学生通读三篇课文之后,老师指导学生梳理文中出现的人物和环境的相关描写,形成表格。在单元教学中,以《故乡》为着重切入点,带动另外两篇小说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的今昔对比,把握人物所处的环境的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多重性和复杂性,进而挖掘探究小说的主题。再指导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分析后两篇小说的人物和环境,探究各自的主题,学生也在融会贯通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如在《故乡》的教学中,学生整理出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的前后变化,学会了关注人物不同的生活态度,辛苦麻木地活着,抑或辛苦恣睢地活着,在这各色人等中,通过他们被摧残、被扭曲,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深入思考鲁迅作品的思想性;运用相同的方法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的人物,关注到不同的人物态度,学会了从脆弱冷漠的人际关系中,探寻到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可悲和无奈;又如《孤独之旅》,从不同的人生感悟中,学会了关注自我的心路历程,领悟在孤独中能收获成长、勇气和思想。在群文阅读的集体构建中,能够融合视野,选用方法,举一反三,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使学生真切地领略到了小说世界的绚丽多彩。

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我依然以同样的方法,从个性到共性,让学生在他们害怕的古代小说中迅速找到定位,顺利进行小说阅读。单元的导入课中,我告诉学生,这个单元的四篇文章很神奇,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个字来提炼它们的情节进行集体建构,学生经过探讨之后,明确了《智取生辰纲》为“智”,《范进中举》为“变”,《三顾茅庐》为“诚”,《刘姥姥进大观园》为“笑”,这是四篇小说的“个性”,而尝试用精炼的字眼来概括情节即为它们的“共性”。 引导学生利用比、对、读、议、整这五种行为来完成阅读,他们一下子来了兴趣,迫不及待进入了小说的学习。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刚刚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人物的“变”与“不变”,比、对《范进中举》的人物的“变”和“不变”,在“读”中“议”, 再利用周进的“疯”串联起范进的“疯”,深化人物印象,探索整合小说中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对人物群像塑造的影响,让学生在这样的集体建构中思考、整理,进而引导学生探讨范进悲剧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作品的主题探究也就水到渠成,收获颇丰。

两个单元的小说学完了,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探讨基于人物的集体构建群文阅读,形成“1+X”的阅读系统,“1”为课内精讲细讲课文,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X”为课外略读篇目,需运用课内学到之方法完成赏析。这样的方法,“一方面充实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丰富其个性化的体验和领悟;另一方面能得出一类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规律,为自己写作此类文章奠定基础。”比如构建“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系列:课内《故乡》——课外《阿Q正传》《祝福》《药》;课内《我的叔叔于勒》——课外《项链》《柔弱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内《刘姥姥进大观园》——课外《香菱学诗》《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学生的自主阅读依然采用比、对、读、议、整这五种行为来完成,达成学生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把握,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驱动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新样态,有着很高的教学价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是一本百科全书,要不断开拓知识领域,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人类的精神文明武装自己,全局統筹,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利用“群文阅读的大概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我深信,群文阅读就是其中的一把。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38.

[2]付绍清.群文阅读不是观光旅游,而是发现之旅.人民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3-14):87.

[3]石修银.基于“可见的学习”理论的语文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课程.教材.教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8):85.

[4]韩文联.大阅读在语文课堂上落地生根.人民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3-14):90.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群文阅读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