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兴设计工具动向探索发现体验设计工具的发展趋势

2021-12-20 06:34张运彬
设计 2021年23期
关键词:插件工具设计师

张运彬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2-0104-03

引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体验设计工作开展中最重要的技术支持,即“器”,就是体验设计工具。设计工具的发展与设计工作息息相关,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设计师的成果输出。从2010年开始,互联网体验设计工具进入了百花齐放时代,国内外不少独立设计工具日趋成熟,新产品、新视角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硬件发展和互联网的软件支持促进了设计工具的不断进化和发展,为体验设计创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基于此背景,规范设计工具行业市场、优化提升用户体验,需要对当前设计工具发展动向进行整合梳理,并研究其发展趋势,以引导和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国内外主流设计工具概况

(一)国内外现象级设计工具一览

自1987年,Adobe Photoshop和Adobe llustrator横空出世,成为第一现象级设计工具,开启了互联网设计工具的演进序幕,迅速占据用户市场主导地位。无出其右,两者至今仍是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从2010年开始,针对互联网领域的垂直设计工具开始在国外兴起,并逐渐进入激烈竞争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Sketch、Principle、Zeplin等实用设计工具,满足了设计工作更加精细化的需求。

众所周知,国内互联网行业起步晚于国外,新技术也大多源自国外,因而国内的软件行业几乎是从传统的桌面软件时代直接跳跃到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国内设计工具的发展初期,无论是其类型还是功能上都属于对国外设计工具的追随和效仿,2010年后,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崛起和国内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本土化设計工具发展态势迅猛,并在国内市场需求基础之上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

2011年,国内第一款现象级设计工具——Teambition的诞生和广泛应用标志着中国体验设计工具本土化进程的开始,且其发展速度飞快。国内设计工具研发团队分工更加细化,产研流程更加规范化,短短三年便追上国外设计工具近二十年的发展。2014年,“墨刀”“摹客”诞生,致力于提升全链路信息传递和交接效率的设计全流程平台化工具出现,从此中国进入体验设计工具平台化的全新阶段。随着AI技术逐渐成熟,智能化设计工具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开始替代人力解决大量重复性工作,解放生产力。2016年“鹿班”的出现,使自动化和智能化工具由此进入大众视野,登上阶段舞台。

(二)当前主流设计工具产品动向

1.设计系统全面升级

设计系统全面升级2020年国外主流设计工具的最新动向中,最关键的就是设计系统的全面升级。随着用户对工具的使用频率增高、次数增长及数据的大量输入,系统逐渐臃肿,导致工具性能问题暴露,频繁出现系统漏洞及闪退,这是所有系统都会面临的问题。因此,系统需要不断的优化和升级,设计工具系统也不例外。例如,Sketch的组建管理优化、新增组建视图模式及快捷调用窗口,设计系统变量完善,增加自动设计稿检查功能。

2.产研协同生态构建

以在线协同工具Figma为例,其重点迭代主要是三个方向:在设计师层面,对设计系统管理优化、升级原型制作动效能力以及优化设计系统后台数据监测分析能力;在程序员层面,新增父子级查看和原型参数动效;在社会公众层面,实现社区生态的全面升级,令用户更好地与大型客户共建物料市场、与更多的产品无缝连接。Figma功能迭代规划是相对整体且领先的,特别是在设计流程中引入研发结构化思维,专注产研协作流程的优化以及社区生态的构建令人瞩目。

3.精细化深耕人工智能

Adobe Creative Cloud于2020年6月18日开展线上产品发布会,在产品展示上,着重显示出对平面(PA、AI、ID)、摄影(LRC),数字影音(AE、PR)和用户体验(XD)四个方面的升级。整体而言,Adobe家族持续在精细化场景进行深耕,除了专业能力上的深入外,还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驱动其出色的优化升级。

上述产品动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工作方式已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改变,使得设计产品的功能和形式也有相应地升级与优化。尤其是社区生态、产研协同平台及项目管理优化等方面,都深刻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影响,设计师们不再“单一作战”,而是在有机生态中协作发展。

二、各类型新兴设计工具动向梳理

(一)创新思维模型工具

以往的设计思维一直处于方法论阶段,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针对设计师团队线上协作的设计思维工具,典型代表如:Miro、Creately3.0等。常见的是团队协作白板服务,无论是头脑风暴时常用的思维导图、头脑书写、概念图,还是资讯分析用的鱼骨图、价值链分析、PEST分析,这些工具提供了众多一站式的高效免费模板,帮助团队将想法快速变成洞见。

(二)设计稿自动校验及纠错工具

遵循设计规范输出稿件、按照统一的规则整理命名、图层组等,对于项目交接和多人协作场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循这些规范输出稿件具有一定困难性,其中最大障碍在于人工的检查和调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如今市面上出现了如Design Lint(Figma插件)、Assistants(Sketch插件)、Toybox(Sketch插件)等能够替代人力自动检测设计稿质量的工具,通过智能分析,自动列出修改建议并生成报告,帮助设计师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三)用户测试、数据反馈和追踪工具

当前市面上存在一些类似Maze(多平台插件)、Attention Insignt(Web在线工具)的新兴设计工具,试图将用户测试能力有机地嵌入设计工作平台,以便在完成设计之后,无缝隙进行用户测试并获得反馈,有序推进后续设计优化。

(四)无障碍设计检测工具

该类设计检测工具专门为色盲、色弱群体设计师而生,提供色彩对比检查器和色盲类型模拟器,供设计师快速检验设计是否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并提供不同的色盲类型模拟器来预览颜色。该类工具较有代表性的有Stark-Contrast Checker(Figma插件)、Ally-Color Contrast Checker(Figma插件)。

(五)无代码自助搭建工具

自助建站即无代码应用构建工具,帮助非设计师、非前端的用户通过一点简单操作便能快速搭建真实的网站,这也是2020年設计工具发展的一大热点动向。目前自助建站思路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通过组件、模板代码化,即组件搭建式自助建站,如:Appratio、Kepler、Slides 5等,用户通过拖拽组件操作即可快速完成布局等功能,进行自定义设计。另一种是基于AI技术的图片转HTML的转换器,也叫图形智能转码建站,将草图/图片变成真实的网站,如Sketch2Code,背后支撑这一功能的是Micrsoft AI。

(六)3D、VR和动效制作工具

随着3D、VR和动画技术的普及,这类工具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出现的工具主要是主流设计工具插件的形式,提供快速生成或制作简易的3D或动态效果,方便在UI排版中大量引入3D及动态元素,紧追流行趋势。

(七)开源设计资产工具/平台

当前市场上,各大设计资源网站基于自身丰富的设计资产,纷纷推出免费的图标库、插画生成工具,可免费供个人和商业使用,更有基于主流的开源分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的CC版权图片搜索引擎出现,如插画类的Lottiefiles、Vector Creator等,图片类的CCSearch等,以及图标类的Icons88;这些工具的出现令设计师们在工作过程中收集所需要的设计素材更加便利和快捷,极大地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八)团队项目管理工具

长久以来,团队项目管理这类企业生产力工具一直都是热门发展产品。许多新兴工具致力于在缺陷跟踪、客户服务、需求收集、流程审批、任务跟踪、项目跟踪和敏捷管理等工作领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项目管理体验,不断向Jira等成熟工具发起冲击,如Boardist、TaraAI。

综上所述,观察新兴的设计工具动向,反映出当前设计工具在不断优化与完善:功能上不但有新增功能项,同时也在对前期遗漏及忽视的问题进行弥补。在当前设计工具动向中,存在明显降低设计准入门槛的趋势,更多非专业设计人士能够参与设计。对于传统的设计学科来讲,设计往往依赖于设计专家一设计师,设计师及团队通过个人的经验、设计工具等手段,来为具体的或抽象的意识传达、创作或服务;而将来的物联网平台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有机的连接在一起,让每个普通的人都可以通过物联网的平台进行“自创作”“自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水平的降低,相反,能够广泛地吸收更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用户体验设计注入新血液、新力量。

三、体验设计工具的未来发展趋势

体验设计工具的发展包含五大演进阶段。第一,大型通用能力单体工具阶段,即工具起步阶段,以Adobe Photoshop和Adobe llustrator占据主导地位,常用于大型图片的编辑和精细化图像的设计,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第二,细分垂直领域工具阶段,针对用户体验领域的垂直化设计工具开始出现并替代传统设计工具,解决精细化问题,如Sketch、Principle、Zeplin等;第三,云端化在线协作工具阶段,随着互联网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组织结构去中心化要求工具不受平台和系统的限制,在线多人实时协作工具应运而生,Figma的出现标志云端化在线协作的阶段开始;第四是平台化工具阶段,随着团队角色及分工不断细化以及产研流程规范化,串联设计全流程的工具平台开始出现;第五是自动化及智能化工具阶段,依托强大的Al科技,智能化设计工具开始代替人力去解决大量重复性工作内容,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目前,关于设计工具的研究趋势集中在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来进行产品的协同设计,以起到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和质量,节约产品开发的产本和规范项目的管理等作用。

基于以上对体验设计工具发展阶段历程的洞察,结合对互联网行业的新兴设计工具动向的梳理与分析,对体验设计工具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如下预测。

(一)工具细分场景深耕,领域精细化运营

设计工具的分类方式将发生转变,不同于以往按照工具的不同功能属性划分,如偏向于图片处理的PS、偏向于动画处理的Flash等,现阶段工具出现了按照产业领域、按使用场景细分的趋势,如软件产业(互联网领域)、建筑领域、制造业等行业的工具应用。此转变体现出不同的功能属性与领域产生深度融合,从而催生出多种精细化运营的变体,许多小而美的垂直工具兴起并逐渐替代大而全的传统设计工具。未来,工具领域将会越来越往精细化领域发展,每一个细分的场景都将有对应的工具,如Principle作为高保真动态原型制作工具,在互联网行业受到广泛认可。

(二)基于Web的工具线上化,多人实时在线协同

从早期的文档类在线协同软件Google Docs到在线团队管理软件Slack,再到基于Web的大型UI设计工具Figma,工具不断线上化发展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行业扩张的刚性需求出现的。工具线上化具备可跨平台、云端协同、版本可控制三大优势:基于Web的在线化解放了全平台数据可触达能力,打破系统和终端壁垒;同时,随着团队规模扩大,出现跨地域、跨时区、跨部门、跨角色等复杂场景,工具的在线功能解决了多人实时协同工作的刚需;在版本控制方面,工具在线可在云端自动记录工作路径,按时间点追溯,不需要保存多版本文件,也不用担心记录丢失,更易于项目管理。由此可见,未来设计工具的发展,线上化、多人协同将成为必然趋势。

(三)缩短“设计”与开发之间的鸿沟

设计师和开发者领域不同,其思维方式、使用工具和产出物各不相同,导致二者在协作过程中始终存在鸿沟,设计稿和代码之间的转化效率和质量依然是业界困扰的问题。当前市面上已有产品通过不同方式和切入角度试图缩短“设计”与“开发”之间的鸿沟。

1.将代码结构化思维引入设计工具:Figma近期将设计系统的组织形式结构化,让设计师可以组合同一组件的多种变体,从而简化资产面板并更紧密地将组件映射到代码。“自动布局”功能则引入了接近CSS Box模型和Flexbox在Web上的工作方式。这两个新功能都体现了Figma拥抱“产研全局思维”的尝试。

2.设计稿件与代码绑定,连接产研流程:通过将“研发组件”与“设计稿件”绑定,将设计研发物料纳入统一的管理流程中,打通产研流程;例如Zeplin在今年也更新了设计组件(UI components)、绑定代码(React components)的功能,让研发在查看设计稿切图和标注时,可直接访问已经代码化的组件详情,提升前端开发效率。

3.可配置标准组件库解决设计还原度问题:定制化的组件库分别向设计师和前端两个角色分发,产研共用一套标准组件库从而解决设计还原度问题。设计侧通过html2svg技术把组件直接转换为svg文件,让设计师直接在Sketch获取和使用配置平台上的标准组件;研发侧则是直接使用配好的组件搭建页面,前端不需要关注组件UI还原度问题,因为还原度有问题等于设计在平台UI定制的问题。

4.Design to Code(D2C)设计稿:一键生成代码,市面上基础的D2C主要出现在设计交付前端工具中,如蓝湖、Zeplin,主要功能是导出静态页面代码(HTML+CSS)。其存在问题有代码结构不合理、可维护性差。目前业内讨论较多的是图片生成代码的能力:通过智能化手段将各种视觉稿一键生成可维护的前端代码,切实提高前端的开发效率。

缩短设计与开发之间的鸿沟,既是未来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设计工具发展的重要趋势。

(四)设计工具应用更开放

设计工具发展在渠道、系统、应用方面呈现更为开放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开放:工具主体轻量化及API接口和插件生态系统开放:Sketch和Figma之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UI设计应用程序,海量的插件支持功不可没,这两款工具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庞大的插件库,从快捷工具到流行应用程序关联插件,每个功能点都能找到一些插件扩展。未来更多工具会如Sketch和Figma,主端具备最核心的基础功能和开放能力,而其他各领域的场景需求则要靠第三方的嵌入市场来解决。

2.平台开放:全链路覆盖的工具平台化:未来设计工具将不仅仅聚焦设计产出本身,而是不断向设计的上下游延伸,打通工作的流程中的各个节点,连接和传递每个节点产出物、打通信息流,从设计研究→设计创作→代码实现→项目&资产管理,做到全流程全角色全场景覆盖,形成一个更低成本、更便捷的团队协作模式。

3.资产共创:工具能力+UGC模式营造内容生态圈:近几年设计资产开源共创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如百度Echarts的发展离不开其背后内容贡献者(UCG)的无私贡献,这些贡献者有着不同的技能,甚至来自不同的岗位和公司,他们的分享面向整个行业。国外如Lottiefiles Freepick、Ons8等大型素材平台也在逐渐开放免费插画工具,试图跑通工具能力+UGC共创模式。

4.应用开放:打破行业壁垒,设计全民普惠化:未来,任何设计领域的工具都将呈现两极化发展:专业向和普适向,就像单反和美颜手机的区别,专业类提供高级功能,学习成本高;普适向则意味着设计工具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使用,广大非专业人士能够零门槛快速上手,通过少量的选项配置即可生成专业设计方案,帮助非专业用户轻松完成一些基础的设计需求。总体来说设计工具更加倾向“易用化”,以让设计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为目的,减少大量不必要的人力,有效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五)设计工具体验更智能

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逐步渗透到体验设计工具的发展当中。

1.设计工具智能化:设计工具智能化发展是未来行业将会长期投入研究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设计工具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其能够与人类进行互动,其重要价值在于解放人类设计师的双手以促进其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打破设计知识与理念传播的壁垒。未來高级智能工具将具备以下特点:通过理解情景或语境,匹配设计师的意图和需求,甚至对设计师的方案进行判断、优化与反馈;根据输入指令生成多种衍生设计方案;拥有自主决策评估能力;积累个性化数据,实现千人千面;基于数据进行思考和趋势预测;自主学习,能够不断自我迭代优化算法等。

2.出现国内需求定制及企业服务大浪潮:未来大量的新兴设计工具会从中国市场萌芽,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粗犷增量市场已到尽头,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中国市场足够庞大和复杂,带有中国本地特色的需求是海外软件无法满足的,因此国内市场在独立设计工具方面、模块化思维解决企业定制问题以及企业自研工具方面将同时展开竞逐。由此,设计工具的发展将会更智能地贴合国内市场体验需求。

结语

任何工具发展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使用者不断提出的新需求,设计工具也不例外。体验设计工具为用户体验行业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作用,其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行业设计工作的进步,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使得行业能够为用户输出体验更佳的产品。本文基于当前新兴设计工具的发展动向,结合当前行业设计思维、工作方式与用户体验思维等,对体验设计工具进行了功能整合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发现在体验设计工具为优化用户体验而进行不断升级迭代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人与技术的有机统一与融合,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工具会基于满足体验需求的条件而不断优化发展,而先进的体验设计工具也将会在设计全流程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插件工具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用好插件浏览器标签页管理更轻松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创意设计师
“巧用”工具
请个浏览器插件全能管家
基于jQUerY的自定义插件开发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