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的设计价值研究

2021-12-20 06:34山娜张弛
设计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城乡

山娜 张弛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2-0120-03

引言

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对整个世界城乡格局的影响非常深远,在以“变革”与“重构”为基调的中国工业化浪潮中,中国乡村从现代化的“催生者”沦为现代化革命“对象”的历史悲剧。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该如何看待老龄化在当代城乡角色之变中的作用?设计在其中应该发挥何种作用?

设计被认为是一种技能,而将设计看作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并产生“设计兴邦”的认识则需要更为宏大的视野,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重构。中国是政府主导型社会,设计价值观的重塑需要“从上至下”的努力,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久的投入和努力,但社会的发展并不会以此停滞、等待。例如近年来健康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社会发展公平性问题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层出不穷,考验着社会治理能力和人类的智慧。城乡矛盾,本质上也是发展矛盾,是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问题,是利益分配格局和利益分配方式的竞争、冲突与重组。中国城乡矛盾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局限性因素制约导致的,是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直至今天,学术界一直在探寻城乡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却寻不得一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良药”。设计可否成为这副“良药”之选,非常值得探讨。

一、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矛盾与冲突的“映像”

老龄化的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农村老年人口规模低于城镇。有研究表明,2010年,农村老年人口数量比城镇多1400余万;2017年,农村老年人口数量比城镇少600余万;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出现了一定的城乡倒置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在七普数据中出现了改观,2020年我国城市老年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老年人口,这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引起了人口学家、社会学家的普遍关注。林宝的研究发现,尤其是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之后,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差异将扩大0.211个百分点。尽管整体上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城乡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和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的趋势,但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存在几次转折。当城乡差异缩小到一定程度,可能还会出现城乡差距由扩大向缩小的转折。从微观角度来讲,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是城乡关系的一个缩影,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矛盾与冲突的“映像”。如何理解这个观点呢?

一是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工业文明的“衍生品”。医学技术进步极大地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平均预期寿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受教育程度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功能分工的细化,养老需求和养老方式日渐多样,“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式养老不再是唯一的、可靠的养老模式,使人们对“生育”行为和后果有了不同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口老龄化是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衍生品”。

二是中国老龄化过程必然伴随大量农耕文明的“残留”。不同于国际上其他的工业化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自身鲜明的特色,中国老龄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龄化地区差异大等方面。以老龄化速度快为例,一般认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了%以上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深度老龄化,20%以上为超级老龄化。从老龄化过渡到深度老龄化,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5年,而中国预计将用约22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再用10年时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在全世界前所未有。快速的人口老龄化,使得中国尚未来得及建立起相应的、完善的、现代化的舆论认知体系、养老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加上中国地域辽阔、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等的特征,使得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一个基本国情。多重“中国国情”交织,意味着老龄化过程必然存在大量农耕文明的“残留”,不可以完全把国际老龄问题解决方案和老龄化设计方案毫无保留代入来解决中国的老龄问题。

三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中折射出来的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矛盾与冲突,将长期存在。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城乡和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问题上集中展现,既会表现在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宏观方面,也会表现在健康、住房环境、教育、社会福利等人道主义的相对微观的方面。尤其是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之下,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例如,我们需要传统孝道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塑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文化氛围,也需要探索养老金管理、候鸟式养老、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智慧养老等的新型、多元化健康养老方式,以应对全新生育方式带来的养老文化冲击。再例如,不同文明的碰撞将产生新的代际互动方式,如代际关系多样化、代际跨度延长、代际年龄标签弱化,设计界需要发挥聪明才智,为合理的、前瞻性的解決老龄化问题做好准备。

二、老龄化设计是老龄化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人口老龄化包含群体老龄化和个体老龄化两个层次,前者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后者则是人道主义问题,是微观层面和个体层面的问题。包含制度设计、服务设计、产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不同层次的“大设计”概念,在融合了文化观念、科学技术等软硬件配套设施之后,确实是老龄化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笔者认为,这也是“设计兴邦”的立足基础。

一方面在需求方面,表现在老龄化设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微观角度来讲,个体老龄化更多表现为老年人问题。老年人问题并不单纯只有养老需求,还有健康、教育和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需求。其中,健康需求是老年人最重要、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需求。老年人是健康脆弱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失能失智发生率逐渐提高,而失能失智是可以通过干预进行预防的,这意味这老年人对于健康服务需求旺盛。尤其是由于年老和衰弱,老年人心脑血管系统、代谢系统等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身体机能的损伤发生率高,较易出现多种疾病叠加的情况,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状况不良,将影响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限制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并增加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成本。个人和群体的健康状态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而且这些因素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其中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占45%-60%的比例,医疗卫生服务占15-43%,其他为健康行为模式(40%)与基因(15%)。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因素影响的,可以为老龄化设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在供给方面,表现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龄化设计的商业化基础日渐夯实。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针对“老、少、边、穷”等特殊地区和特殊人群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年人收入状况不断改善,消费观念日益更新,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消费品不断丰富,消费结构日益合理,老年人消费的层次和质量得到提高。研究表明,城乡老年人的消费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GDP的10.8%,其中,城镇老年人消费规模将占GDP的8.9%,农村老年人的消费规模将占GDP的1.87%。虽然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但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随着年轻一代进入老年期,未来老龄化设计将逐步摆脱资金方面难以为继的生存难题,反过来为老龄化问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三、老龄化设计的范围广泛,需要在“大设计”框架下,丰富设计标准,进行更多尝试

学术界对于老龄化设计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概念认知。为了保持老年人功能的连续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一般性需求,设计、研发出的产品和服务等,都被认为是老龄化设计。从设计学角度,“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和“包容性设计”可以被认为是老龄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则被认为是老龄化设计的工具基础。

老龄化设计的产业范围涵盖健康养老产业的全产业链中,涉及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用、医、财以及由此诞生的咨询、物流、商贸、旅游住宿及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在工业文明进程中,设计介入健康养老产业的范围广泛,老龄化设计的可发挥空间巨大。从国内外的成果来看,老龄化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设计兴邦”需要“大设计”概念的普及,即老龄化设计应该是从政策的顶层设计抓起,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尊重养老和健康是老年人最本质需求的现实,并把这一认识贯彻到“老龄友好社区”建设中。“老龄友好社区”包涵健康的场所、医疗服务的品质等,需要更多将工作、科研、购物、教育、休闲、医疗和生产居住等城市生活基本要素进行融入。以新加坡“健康城”的设计为例,为了建设适宜各年龄阶层人士的宜居城市,把康养带进人们意识里,“健康城”的管理提倡个人与社会责任,建立了以自助、协助和居家养老为根基的集中型康养产业模式,除了加强政策引导、宣传推广和财税结构支撑外,健康城完善交通规划、绿色设计等职能,构建居家养老、原地养老、社区养老,让老年人在生活习惯的社区“一体化生活关怀网”里享受晚年生活。“健康城”类似于中国各地正在兴建的健康小镇,但是空间特征更为集中,在设计上考虑了以下独特之处:第一在绿色设计方面,贯彻环保理念,加强绿化,使健康城与周围城市环境整体有机共生。第二在情感化设计和康养福祉需求方面,提供一体化、无缝衔接的连续护理,建立起一个功能混合的医疗、疗养综合社区。从看专科医生、住院再转到社区医院休养甚至是寻求临终关怀护理,都无须走出健康城,支持老年人就地养老。第三在空间设计和交通设计方面,提供便捷的交通联系,系统性绿廊连接健康城、地铁站和周边社区,以空中无障碍连廊串联医疗空间。

二是要丰富和完善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等设计标准的内容,加强設计标准对老龄化设计的指导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肉与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等会出现不可逆的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进入到中高龄阶段,这一变化更为迅速。但是由于人类具备补偿与年龄相关变化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如果能够保持个人一环境的协调和适应,衰老导致的生理变化并不一定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这正是“老龄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初衷,例如对设计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健全、污染严重的老年人的原有住宅进行适老化设计和改造,使老年人在居住习惯的家中安然度过晚年。如何针对具有不同功能损伤和不同损伤程度的老年人的特定需求,建设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要参考老年人居住特点的配套传统,另一方面要参考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需求状况,因此把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和通用性设计标准纳入到常规设计标准中,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要方便的进行修改和升级的“面向未来老年人”的设计是一个选择。

三是老龄化设计的设计体系尚在建设中,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尚不成熟,需要兼顾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允许更多的研究、探索和尝试。当设计师出于功能或形式的需要产生了对某种对象的设计冲动时,设计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可以说优秀的设计师是对生活体察入微的发现者,更是对现时需求极为敏感的改良者。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群体产生了某些特殊的功能或形式的需求,为设计师进行老龄化设计提供了思路。然而由于老龄化设计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一,老龄化设计的对象是为了谁?为了老年人还是老年人的照料者?第二,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过于强调“老龄化”的设计是否合适?第三,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中,老龄化设计是否应该强调经济价值?老龄化设计应该是普惠性的还是商业性的?第四,老年人是健康脆弱人群,在使用一款设计时出现问题,该由谁来为老年人的使用负责任?这些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法学家以及经济学家等的关注。在未来老龄化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师们拓宽设计视野,把老年人个体与环境(包含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深入了解老年人的行为、心理以及认知发展特征和需求,合理使用先进技术,避免“唯技术论”。作为设计管理人员,也需要给老龄化设计以更多的成长空间。

四是老龄化设计应该更多的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切入并提供相应的设计解决方案。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异需要较长时间弥合。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主要收入来源差异、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养老观念的差异及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更加人性化、情感化的设计解决方案,例如,很多老年人进城上楼之后,依然喜欢种菜养鸡,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邻里冲突,如果能够从城乡融合的视角提供多样的设计解决方案,将有效提升社会和谐。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相应的技术方案的应用,信息壁垒逐渐变薄,城乡二元关系重构的过程已经按下了加速键。例如,短视频平台的建立为城乡融合提供了黏合剂,城乡老年人在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城乡二元社会的巨大差异,也为城乡关系的重构提供了契机。短视频平台和内容提供商无疑肩负重大责任。

四、老龄化社会的设计价值需要更多衡量维度

学术界对于老龄化社会设计价值的探讨尚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笔者认为,老龄化社会的设计价值,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量:

一是需要尊重人口老龄化的“化”,也就是我国尚处于老龄化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人口老龄化的深度、广度还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和后果都尚未完全展现,很多结论都未成定数。在老龄化社会中,“变化”是常态,因此,老龄化社会中的设计价值不能单纯以美学或者商业收入等短期因素为评价标准,而应该考虑以实用性和通用性等长期性、高价值性指标为评判标准。

二是要以“老年人”为核心自变量进行设计价值的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退行性改变难以逆转,导致老年人行动迟缓、认知功能下降,不但会对产品设计本身产生特殊需求,对于软性的服务设计、政策设计以及情感化设计也将产生持续性、细节性需求,加之老年人本身内部差异巨大,设计价值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需要更为多元化、软性化。

三是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和经济管理手段,设计价值的评价需要增加对弱势群体的考量。老年人群里内部差异巨大,老龄社会中的老年人群里将进一步分化,农村、女性、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老年人等是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通过设计扶贫、设计扶弱改善“老、少、边、穷”地区弱势老年人的生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也是老龄化设计未来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小结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城乡二元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异依然会存在,因此,设计赋能城乡老龄化问题意义重大。在未来设计助力过程中,需要秉持包容性设计和通用性设计的设计理念,加强情感化设计的应用,完善设计标准化工作,以老年人为核心,提供更多的老龄化设计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城乡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健康月历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老龄事业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