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效性提升的主要路径

2021-12-20 18:54刘胜男刘丽锐
公关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突出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改革

刘胜男 刘丽锐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开设至今,虽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但随着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遇到了诸多方面的挑战,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靠教学改革和创新来实现。该文将主要探讨《纲要》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难题的具体路径等。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突出问题 教育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以中国近现代重大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自开设至今,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纲要》课程的教学时效性提升遇到了诸多方面的挑战,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靠教学改革和创新加以解决。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课程本身兴趣不高

不少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要性的认知或多或少存在功利心理。《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公共必修课,专业课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步入社会的“饭碗”和“敲门砖”。而作为公共课,中国近现代史学习的重要性就显得微弱很多。对很多学生来讲,《纲要》课是他们的“旧相识”,文科学生觉得学过了,不必用心再学;理工科学生觉得与专业无关,敷衍过关即可。加之,教育者的知识储备、授课内容、教学手段、话语运用、成绩评定、课堂管理等能力迥异,教学能力差异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发挥。

相关数据调查,《纲要》课堂上普遍存在抬头率偏低现象,玩手机、打游戏、做其他无关事情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学生坦言,去上课的目的是为了刷学分,并非对课程本身感兴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使用各种媒体软件并获取各种信息。传统课堂与新媒体争夺学生的现象屡屡出现。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纲要》课的教育教学中势在必行,守正创新的课程改革提上日常越发迫切起来。

2.高校相关部门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仍有不足

《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和要求的德育课程”,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重大历史使命和特殊政治要求的关键课程。当今社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少高校以学生就业率为风向标,在专业设置、财政支持、课程建设、科研奖励等方面不断向就业好的专业倾斜。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重技能、轻价值;重学科,轻党建;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比比皆是。思政课教师在职称评定中,不少以工科见长的院校没有关注到这一点,“一刀切”,将学术论著、科研项目、荣誉奖项、人才引进等最易量化的要素纳入考评体系中,久而久之,思政教师被学校机制边缘化,这难免会挫伤教师积极性,影响了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信息化技术对《纲要》课教师和课程改革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纲要》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学资源“海量化”、教学互动“高效化”、教学载体“多样化”,不断加速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的频率。网络环境催生出一个相对没有约束和干预的自由空间,碎片化知识的获取,“裂变式”的舆论传播、“多元化”的价值冲击使得原有的教育教学环境变得复杂起来。《纲要》课师资队伍偏年轻化,给思想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力量,给教学注入生机活力。年轻人接受新信息快,新媒体技术使用熟练,知识储备过硬,但同时也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需要几年的历练才能成为学科骨干,而且,《纲要》课教师一般都身兼数职,除讲授《纲要》外,一般还同时兼顾其他课程。“多面手”和“百科全书”式群体既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及时回应新环境带来的新变化,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考试方式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上做出大幅度的调整,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时效性的主要路径

1.用好主渠道,拓展《纲要》课的发展空间

《纲要》课适应时代需求,在改革創新中挖掘发展动力,激发自身活力,提升教学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不懈追求。

首先,用好传统教学,打磨升级《纲要》课程。传统的《纲要》课教学具有很强的学理性,课程内容以系统性见长。实体课堂逻辑体系清晰,重点难点相对突出,注重理论思维和方法论教育。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教师,其深邃的思想、朴实的语言,灵活的授课方式、严谨的治学态度、规范的板书设计以及个人对历史问题的认知态度均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原创性”是任何媒体功能无法取代的。

第二,以新媒体为工具和手段,开启课程改革创新之路。鉴于新媒体平台特色的网络语言、海量的信息、鲜活的案例、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深受学生喜欢,《纲要》课教师应借力新媒体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变换教学手段、运用网络表达、改革教学评价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供给侧课程改革,并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探索出一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模式来。

2.立足根本,教师队伍需优化升级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 《纲要》教师不仅是理论的阐释者,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领路人和塑造者,故师资队伍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着眼于常态化的长短期教师培训。不断线的、有目的、高水平的专业化学习以及综合性培训,能从整体上提升《纲要》课教师的素质,不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与专家、行家互相切磋,是短时间内能力提升,视野开阔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样,多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能帮助教师迅速掌握该学科学术前沿、研究动态,达到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学科独立性,保持思维敏锐度,能避免长期因“混教”所带来的知识体系驳杂、不够深入的“缺点”。

其次,补齐《纲要》课兼职教师的短板。《纲要》课教师队伍由专兼教师组成。特别是兼职教师,专业背景不同、管理经验各异。从专业角度讲,历史史实、历史过程庞杂丰富,史料详实,有学科理论做支撑。兼职教师队伍中的很多教师并非是史学专业出身,加强理论学习是兼职教师自身“充电”的第一步,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运动史的专业培训,让他们练好学科基本功,夯实学科基础。鼓励专兼职教师多参加学术会议、进行调研,对攻读思政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经费、时间支持和条件保障。如果学校条件许可,应尽可能为部分教师提供公派访学、出国研修、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

3.用好《綱要》课教育教学主阵地,构建好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协同进行,融合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建设亦是如此,需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形成从上到下、从点到面的“大合唱”新格局。

(1)显性隐性教育相结合,探索《纲要》课程改革的多元化渠道

首先,推进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互融互促。新媒体的应用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纲要》课程可以顺势而为,兼容并蓄,在传统实体课程的基础上,吸收网络课堂的优势,从中寻求新的发展点。如,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授课,将慕课、微课、微视频、云平台、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再如,用微博、微信、QQ、email 等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活动中。推送预习资料、课上组织全员互动,课下开展互动延续;利用网络课堂进行“智能考勤”“随堂测验”“时问时答”等。

(2)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向同行

实践教学是“由在特定环境中如何实现教育的重要目的的信念指导的行动。”[2]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发展相对较弱,活动不够成熟、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对高校来说,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下方法可以借鉴,如依托《纲要》课程,设立“读书工程”活动,让学生阅读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经典文献、伟人传记等;依托课程某些章节内容,组织小组辩论、讨论,让学生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了解历史重大事件的本来面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影视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道路自信;走出校门,组织参观考察或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爱乡、爱国之情等。

(3)“大思政”理念下打造学习共同体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融入“史学”元素,会使育人效果事半功倍。《纲要》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团结合作,相互分享资源,打造“学习共同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另外,建立起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专兼结合的全员育人机制也很有必要。如,高校党委从学校全局上进行整体工作部署。学院发挥自身理论学科的优势,引领全校党建工作,探索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工作;辅导员利用新闻热点召开班会,将党史、国史学习化为日常教育;学生处和团委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教育资源,创设成长环境,并组建与课程相关的研究社团等。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隐性教育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20GJJG355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育与研究,2020.(11).

[2]Walker,J.C.:“An.assay.review.of.vivine,problem.based.methodology:Research.for.the.improvement.of.practice”,Education.philosophy. and.theory,Vol.28,No.2,1996.

猜你喜欢
突出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改革
大学生跨栏常见错误技术现象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关于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