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育更多技能型人才

2021-12-21 06:35刘振思
上海工运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老严职校职教

刘振思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职业教育的升级,正在努力破除传统认知的障碍,将职业教育放在了新的高度和位置上,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爱好、特长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弥补了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持续稀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任重道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为各行业领域里的能工巧匠,甚至是大国工匠。

什么是好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种。作为培养人才基础的基底,学校教育的职业教育正在为产业输出大量技术型人才。

职业学校教育包括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学)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是非学历性的教育,包括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

早在2019 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而在此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显然,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作为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校长马晓明感慨:“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的地位提高了很多,有人说现在是职业教育的黄金时期,有人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还有人说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这些说法都反映出国家和中央对于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蓝图已绘就,就看我们是否能肩负起责任,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了。”

在传统观念和学生招录中,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习后,大部分家庭会优先选择“上高中、考大学”的升学路径,以期获得更好的人生发展。

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教既是教育,又是人力资源开发。现在越来越清晰的一个观点是,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有交汇部分,但不是等号。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看来,好的职业教育,这需要有科学的质量观,合理的发展定位,正确的办学方向。无论是课堂改革,还是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改革,都要在这个方向引领下进行改革。“而作为职业教育,显然,它在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等方面应该超越普通教育,所以说更事关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

职业教育需要好苗子

生源,或许是遏制职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因素。

一家公办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院长表示,他会跟学院里的老师说,接手新生,最先要干的一件事是重建新生们的自信心,因为来到该校的学生都意味着上不了本科,对于新生当中的很多人来说,他们刚刚经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有的职校老师相对悲观,认为如果不改变职校学生来源,职校的学生一直被别人看成“低人一等”,很难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更谈不上根除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歧视。“或许读职校听起来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以后的工作也好像不是‘高人一等’。”许多职校学生坦言道,“甚至感觉自己是因为考不上大学、高中,才被‘淘汰’来的。”

在一线的产业工人队伍中,不少老师傅也在抱怨,现在愿意来、留得下、有能力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在上海一家知名国资系统的大型制造企业,老严在电焊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十个春秋,眼看就要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作为技术大师、行业标兵的他却为岗位的人才流失、后继无人而苦恼。老严说,他这个岗位是电焊工,作为某重要特大型组件制造的关键工艺,是从自己的师父手里一点点传承下来的,那时候老严还在厂办技校,就想着读书出来,好好工作,练好技术,专注于自己的技艺。可是现如今,每年单位去对口专业的职业学院、中专技校设摊校招,结果都很不理想。“不愿意吃苦,找不到人。招到的人,其实基本功很差,自己也不爱学,在学校也没学到本领,严重影响产品工艺质量。”老严埋怨道。

如今,老严作为工厂焊接工艺带头人、第三代焊接工匠,虽然培养了第四代、第五代的徒弟,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干活的人却越来越少——第六代的焊工难以寻觅。“学得不扎实、学生对专业不喜欢,如果职校本身招生质量更高,让真正有能力、愿意学的孩子去学技术,或许对我们来说也后继有人,不会有些‘青黄不接’。”

近年来,职业本科的概念也在逐渐成型。《意见》中也提到要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同时,《意见》中也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位。

正视职业教育,提升招考的路径地位,将是选才、用才的基础。对于很多老职教人来说,他们原本认为职教只是教育人的,而不是培训人的,教育口跟人力资源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而现在,职业教育被明确要承担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换言之,这不仅是在上学,也间接等于是“随时准备上班,还是定向的”。

“如果职教变成本科,总比技校生、高职生听上去更优秀,同时在社会评价体系中,毕竟是个本科生,以后的发展路径也更广阔。”一位职教教师谈道。

在新出台的《意见》里,主要目标提到,到2025 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要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从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和服务社会的角度看,职业教育都应该有比专科学历更高一层的上升通道,而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给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打下基础。

职教发展任重道远

此次《意见》出台以后,不少教育学者、职教从业者、产业一线“老法师”,普遍更多关注的,是“职教——产业工人”的通道路径。从单纯的教育,到包含培训性质的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在未来是被给予“技能人才输出”的重任。不论是何种层次的职教毕业学子,在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艺以后,将承担起的将是实体经济、实体制造业的重任。

“往大了说,这是中国工业的未来。”老严感慨道,“不可否认,我们需要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学位的工程师、研发团队,各种高精尖的人才,但是东西设计出来了,最终落地依靠的是技术工人、产业工人队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直以来是职教摸索、实践、提升职教学子技能的重要方式。然而,在高危石化行业带班25 年、全国技能强手的胡师傅,却一声叹息。“通道没打通,学习不扎实,走马观花一般的实习、实操,对人才的培养没什么益处。”老胡说,根本在于,他所在的行业对于安全有极高要求,非定向招聘下的实习,大部分企业都以安全为帽,难以让职教学子毕业即工作、工作即上手。

市场化的职业培训作为补充,也非常有益,但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是“饮鸩止渴”。一家职业教育实习软件公司的创始人李杰表示,前一段时间,浙江湖州一家家具厂引进智能化生产线,但一直开不了工,原因是传统工人不会操作,新招聘员工也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找到他,希望通过他与学校联合培养技工。

李杰的公司每年服务学生60 万,据他对市场的了解,工业机器人设备运维、调试是市场上最紧缺的技工类型之一。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实习生培训一个月左右便可上岗操作工业机器人设备,月均8000 元左右,最高达15000 元。工厂原本可为员工提供上升通道,但普工根本无法升级为技工,更无法与时俱进。普遍的制造业工厂严重依赖落后时代的人力成本低廉的流水线,使得工人的时间和精力长年累月被浪费在极小极细、可替代性极强的工作内容上。“这也意味着,岗位薪资在工作内容面前,对不少人都缺乏吸引力,加速了产业工人的外流,走向看起来不需要技术、时间更自由、薪资幅度更客观的外卖、快递行业。”李杰说道。

随着《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和全社会对职教的高度重视,在产业化升级、就业创业新趋势下,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需要在推动发展中更多聆听和获取来自一线职教院校、产业对口一线的声音。

猜你喜欢
老严职校职教
孝顺的儿子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孝顺的儿子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往左 往右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往左往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