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中国梦第一个领航人

2021-12-21 02:20佚名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工业化强国现代化

他对新中国的描绘不仅代表个人的主张而且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主张同时也代表了亿万中华儿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孙中山是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革命家,毛泽东则是最早提出实现民族复兴战略设想的领导人。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担当起带领中华民族逐梦的大任,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实现了中国梦的第一步奋斗目标——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之后,他更是致力于尽早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可以说,毛泽东是中国梦的第一个领航人。

具象的新中国从毛泽东对新中国梦想的描绘中走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梦想着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就是建立不同于辛亥革命建立的名不副实的中华民国、不同于既有帝国主义压迫又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新世界,就是建立一个不同于旧中国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理论和道路的同时,对新中国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想象和描绘。在这方面,毛泽东是為中华民族构筑新中国梦想的巨匠,他对新中国的描绘不仅代表个人的主张,而且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主张,同时也代表了亿万中华儿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描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新中国这一范畴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变化前后并不完全一致。大致来看,早期对新中国的描绘较为抽象,只提出了一些带有价值指向的主张,中期形成了一个既有价值指向又有具体原则和思路的蓝图,后期更加具体,特别是临近全国解放时对新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方向、道路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谋划,当时建立新中国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与其他早期共产党人一样,毛泽东确立了彻底改造中国的思想,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意识处在萌芽状态。

抗日战争时期,他开始较多使用新中国这一提法。据查,“新中国”一词较早出现在1937年8月毛泽东撰写的《矛盾论》中,新中国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新中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二是新中国是没有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中国。他说:“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毛泽东是在阐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时提到新中国的。随即,1937年8月下旬,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争取一切民族力量早日实现抗日解放所做的宣传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提出“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进而表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政治原则即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新中国时增加了“永久和平”“平等”等内涵,指出:“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中国,是和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世界不能分离的。因此,我们的抗日战争包含着为争取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论持久战》还提出“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系统阐述未来社会理想的重要文献,深含着对未来社会理想的憧憬和规划。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在这篇著作的结尾,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写道: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这个让人们热烈欢迎、憧憬的新中国,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追求的是政治自由、经济繁荣、文化文明先进等目标和价值。毛泽东在这里描绘的新中国的蓝图,对于此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把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确立为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容,并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其价值内涵,提出“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除从前一直强调的独立、自由外,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富强、民主、统一作为新中国的价值追求。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这个宣言由毛泽东起草,宣言提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继续沿用了七大对新中国内涵的表述。

此外,从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爆发前的一段时间内,建设新中国的目标一直没有改变,但由于形势的快速变化,对新中国价值内涵的描述有所不同。抗战刚刚胜利后不久,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一文中提出“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从中可以看出,在這一短暂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是把争取和平、民主作为突出的政治任务。这是因为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有一种走向和平的可能,但这种可能很快被蒋介石挑起的内战打破。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全国解放的目标即将实现,新中国快速走来,就在眼前,此时新中国的理想不能再停留在价值层面上,必须具体化。在这激动人心、令人振奋的历史时刻,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描绘既有理性务实的一面,又有按捺不住内心的澎湃、非常乐观的一面。在这一时期,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的国家,即国体问题。这决定着新中国的性质。毛泽东在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明,新中国是一个人民共和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是毛泽东设计的新中国的蓝图。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解放后中国社会的理想。从解放后的历史发展来看,新中国的建设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描绘的新中国蓝图进行的。这个蓝图既包括对新中国价值层面的追求,又包括对新中国具体发展阶段的追求。应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新中国梦想的描绘都还是理念形态的、思想认识层面的,具象的新中国正是从这些美好的想象中走来。

“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中国工业化之梦,在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阻挠下,难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工业化有着崇高的追求:“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经过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毛泽东在1952年2月发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号召。195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加了65%,主要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都超过了战前年产量的最高水平,这就“为国家的大规模建设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党和政府决定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这一年“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指出:“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6月,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状况作了分析。他指出:“工业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超过农业。现在我国工业很落后,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许多机器不能造。工业与农业的比重,现在说工业已占百分之二十八,是否真达到了,我还有些怀疑。什么叫国家基本工业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少要达到百分之五十一,或者达到百分之六十吧!按照苏联的经验,工业的比重要达到百分之七十才算工业化,我们现在还差百分之四十二。我国的工业化,工业比重也要达到百分之七十。”

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9月,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国人民应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苏联和各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互勉互助,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三项议事日程之一是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关于这个计划的报告。毛泽东指出:“这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应该根据实际经验,认真地讨论这个计划草案,使它的内容能够比较妥当,而成为切实可行的计划。”“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3年开始执行,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五”计划的执行,开启了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步伐,对于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还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

1956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说:“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这样,我们“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了社会生产力以巨大发展的无限前途。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对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内涵,毛泽东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论述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指重工業、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随后他又在提出关于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问题时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条毫无问题,毫不动摇。但是在这个条件下,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过去我们经常讲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国,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现在,要着重宣传农业。”

1960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主张。1963年9月,毛泽东在审阅《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加写的一段文字中分析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问题,他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此后,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居于主导地位,干扰了“四个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一步步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起到了前驱先路的作用。

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述十分谨慎

近年来,一些文章笼统地指出,毛泽东认为实现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大约需要一百年时间,并以此佐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度和实现现代化的百年目标。如果仔细翻阅毛泽东的有关文献,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毛泽东对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有过多次表述,每次给出的时间表前后也不尽一致,其间有不少因时因势的变化。

在1956年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到“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强国建设目标。

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提出了他心目中的强国梦实现后的国家状况:“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可以说,这既是毛泽东的强国梦,也是全国人民的强国梦。

究竟何时才能实现“大强国”的奋斗目标呢?毛泽东考虑这个问题经历了一个从需要“几十年”到“很长的时间”再到“不太长久的时间”的变化。

第一,实现强国梦大约需要五十年。1954年6月15日,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按照这一说法,五十年左右的奋斗就可以把中国建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1955年3月21日,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还说,要把中国“建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这里说的“几十年”,在毛泽东看来也是五十年左右,即到2000年前后的时间段。

第二,实现强国梦大约需要一百年。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后,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建设现代国家并不容易,还存在不少认识和实践上的盲区。在此前后,毛泽东调整了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经历了从“很长的时间”到“一百多年”的变化。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党的代表谈话时指出:“中国现在经济上文化上还很落后,要取得真正的独立,实现国家的富强和工业现代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各国同志和人民的支持。”1958年2月20日,毛泽东在修改《外交部长陈毅答新华社记者问》一文时,把中国建成为一个经济上、文化上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的时间定得比较模糊,认为“不是很短但也不是太长”。1960年10月22日,在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依旧认为,“根本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1961年,毛泽东在修改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时,又把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改为“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那么,在毛泽东眼里,这个“很长的时间”究竟是多长呢?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答案:“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这里,毛泽东把建设强国的时间表从以前的五十年改为一百年左右,这是因为当时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遭遇了挫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切实的认识,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表也就自然而然被拉长了。

第三,实现强国梦需要不太长的时间。1962年9月,毛泽东在修改《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提出“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1964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如上所述,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界定,前后经历了几次变化,并不像有的研究者所认为那样,只有“一百年左右”这一个时间概念。多数情况下毛泽东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因为他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谨慎一点好”。所以,1969年6月,毛泽东在审阅《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中国共产党万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四十八周年》送审稿时,在“二十年来,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伟大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一句中的“繁荣昌盛”前边加上了“有了初步”四个字,把“强国”改为“国家”,并批注说:“请注意:以后不要这种不合实际情况的自吹自擂。”

在带领全党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肺腑心声,起到了凝聚共识、集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几个五年计划和“两步走”发展战略,全国人民为之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如果无视这一历史事实,既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符合历史实际。“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概念,显然是汲取了以往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经验教训。把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绝不能离开实事求是这个治国理政的法宝。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

在毛泽东看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并且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关键所在。

1956年8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打球也不行,游水也不行,女人是小脚,男人留辫子,还有太监,中国的月亮也不那么很好,外国的月亮总是比较清爽一点,总而言之,坏事不少。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我们的成绩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他还指出:“我们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将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被人家看不起的那种情况,倒霉的那种情况,而且会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美国。……这是一种责任。”“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毛泽东在同参加中共八大的外国代表团的谈话中指出:“在国际上,我们反对大国主义。我们工业虽少,但总算是大国,所以就有些人把尾巴翘起来。我们就告诉这些人‘不要翘尾巴,要夹紧尾巴做人’。我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常常教育我‘夹紧尾巴做人’。这句话很对,现在我就时常对同志们讲。”他进一步指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现在已不存在障碍中国发展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

1956年,毛泽东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所写的文章中指出: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會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有两个深刻内涵,一是他以发展的观点论述了经过自辛亥革命之后的两个45年,21世纪的中国将会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二是他以“惭愧”的心情表露出中国强盛之后将贡献全世界和全人类的迫切愿望。

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合作是密不可分的,要采取同一切愿意和平的国家团结合作的方针。他说:“只要在和平这个问题上能够团结的,就和他们拉关系,来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社会主义,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他指出:“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归根结底,我们要争取十五年和平。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无敌于天下了,没有人敢同我们打了,世界也就可以得到持久和平了。”

1959年,毛泽东在同秘鲁议员团的谈话中说:“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同别的国家一样,不仅要为自己而且还要对世界作些贡献。和别的国家互相帮助,发展经济关系,尤其是我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之间互相了解、交流经验,很有必要。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需要交换。中美、南美有二十个国家,同亚洲的国家例如中国发生经济联系是可能的,文化上的联系也是可能的,互相交换有益的东西。”他强调:“最主要的是保持和平环境,这是大家的最大利益。你们要和平,我们也是这样。”

在毛泽东看来,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不会侵略别国,中国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问题。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曾在1960年和1961年两次访华,毛泽东两次都会见了他。蒙哥马利说:“再过五十年,你们就了不起了。”毛泽东回答说:“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好几百年。十六世纪不算,那还是在中世纪。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毛泽东在谈论了他会见蒙哥马利的情形后进一步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可是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毛泽东强调:“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

正是在这个“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艰辛的探索,推进了中国的发展进步,同时为后来者的接力追逐找到正确方向积累了史鉴。

如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正全力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中国人民深知:“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国际发展作出贡献。”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创新理论和实践,不仅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珍贵经验,也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责任,是中国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载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所言:“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责编/黄梦怡 责校/张超、李希萌 来源/《对新中国的美好想象》,公茂虹/文,人民网2013年7月2日;《毛泽东是中国梦的第一个领航人》,程冠军/文,人民网2013年12月26日;《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述》,沈传亮/文,人民网2014年3月31日;《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思想与实践》,孙占元/文,《理论学刊》2012年第3期;《“中国梦”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佚名/文,《天津日报》2013年12月23日等)

猜你喜欢
工业化强国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我的女巫朋友
现代化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