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1-12-22 13:25朱玉东田春洋
林业科技情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监测站栗子自然保护区

朱玉东 田春洋 张 勘 杨 毅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 石棉 625400)

疫情爆发通常是灾难性的,近年来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疫病不仅直接威胁人类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还严重威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生物物种的安全[1]。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早发现、快监测、严处置是目前控制疫情蔓延最有效的方法[2]。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而基层监测站是疫情监测防控最前沿阵地,也是动物疫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的重点对象。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地处小相岭山系,位于石棉县境内,是全球 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共有脊椎动物5纲27目92科206属30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是小相岭最重要的物种资源库。2018年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被纳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网络体系,并启动监测防控工作,如何快速完善监测站监测防控体系,发挥监测预警职能是研究的重点。

1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工作现状

1.1 监测防控体系的建设

保护区结合自身实际,首先建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责任制度,确立行政领导为第一负责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设立2名专职责任人,成员由保护管理股、自然宣教股、各保护站负责人抽调组成,具体监测、巡护、制作信息报告工作由保护站及专职责任人员负责,施行监测报告人制度,切实做好辖区内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日常监测、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以现有保护站为基础,划定5个固定监测点,7个重点监测区域,38条巡护样线,初步建成覆盖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的监测网络,发挥监测站基本的监测防控和主动预警的职能。

1.2 监测防控能力的建设

1.2.1 应急预案

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栗子坪保护区制定了《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人员分工职责和应急处置的流程及方法。

1.2.2 监测巡护能力的建设

各个保护站以站点为中心,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和巡护工作,形成覆盖保护站周围野生动物主要栖息点、繁殖点、停歇地、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点等重点区域的监测片区,发现情况及时上报监测站进行处理。监测依照四川省划定的重点监测时期每日开展监测巡护和汇报工作,非重点时期每周开展。

1.2.3 监测人员的培训

专职监测员参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书,随后对本站兼职监测人员进行疫源疫病、野生动物识别、鸟类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其监测水平。

1.2.4 普法宣传教育

保护区监测站以“爱鸟周”、“候鸟迁飞保护宣传”、“森林防火宣传”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拉横幅、贴海报、树标牌、发传单等方式,对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地毯式宣传。

2 存在问题

2.1 监测职能机构缺失,监测工作重巡护轻监测

目前监测站工作主要是日常巡护管理、监督检查、普法宣传和信息上报等,缺乏对疫源监测和疫病检测能力,对野生动物尸体不能及时采样检测,过度依赖其他检测单位和科研机构,不能充分发挥监测站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职能。

2.2 专项经费投入不足,监测队伍缺乏专业培训

财政投入是当下监测站唯一的经费来源渠道[3]。当下监测站监测巡护经费主要依托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办公经费,远无法满足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需求。监测人员主要为学员,多数未接受过系统的疫源疫病知识培训,不具备相关专业水平,难以深入开展监测防控工作。

2.3 自身科研能力较弱,专业人才匮乏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监测站监测防控工作起步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科研技术平台,至今还未开展疫源动物本底调查和疫病本底调查。重要时期的监测工作都是依赖上级文件通知后才重点加强和展开的,无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4]。

3 未来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快速建设阶段

3.1.1 成立专门机构,落实岗位职责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区应成立专门的监测防控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将监测和防控工作由以往临时应急性工作转变为常态性工作。

3.1.2 整合现有资源,加强野生动物保护

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保护区应整合现有资源,将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渗透到日常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在巡护、监管、宣教的过程中,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意识,才能实现快速、节约、高效的提高监测站的监测防控能力。

3.1.3 加强巡护力度,消除疫情隐患

日常巡护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无可替代的工作,是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5]。保护区在日常巡护中应加强野生动物活动重点区域巡护密度和力度,掌握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消除疫情隐患[6-7]。

3.2 长期建设阶段

3.2.1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需要巨大开支,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监测站每年需对办公仪器、采样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基础设施做出计划,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申请专项资金,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8]。

3.2.2 开展疫源疫病本底调查,确定监测防控重点

监测站应开展野生动物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相关调查,摸清疫源动物种类、分布区域和活动范围,掌握其携带的疫病情况、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建立自己的样本检测数据库,为科学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3.2.3 搭建科研平台,培训监测队伍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监测站需加强对监测队伍的技术培训,以更好地配合监测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栗子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希望可以通过上述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监测站栗子自然保护区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检察版(六)
大熊的烤栗子
愿望树小栗子等
新德里成“世界最脏城市”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香蕉与栗子
可可栗子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