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菱锰矿阳极液除镁试验研究

2021-12-22 09:24李重洋何利民时启龙熊雪良唐三川
湖南有色金属 2021年6期
关键词:硫酸铵滤液硫酸镁

李重洋,谭 杰,钱 振,何利民,时启龙,熊雪良,唐三川

(1.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12;2.贵州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铜仁 554313)

锰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0.1%,是工业生产重要的基础性大宗原料矿产之一,90%以上应用于冶金工业中,它是钢材中除铁以外用量最大的元素[1]。我国锰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以及辽宁、河北、新疆等地,贵州是我国锰资源储量最大的省份[2],因此研究贵州省锰矿的冶炼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电解锰冶炼过程中,锰矿中的镁在浸出时,被硫酸溶解生成硫酸镁。硫酸镁随着阳极液不断循环,在电解液中逐渐积累,不断富集[3~5]。导致电解液粘度、密度增加,导电率下降,造成电解液中的离子扩散受阻,槽电压上升,最终导致电解槽电流效率降低[6,7],同时影响锰产品的纯度和品质。此外,镁离子在电解槽和输送管道等设备中无序析出硫酸镁铵结晶,严重的会堵塞生产输送管道,给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8]。目前,除镁方法总体上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法主要有伍福志等[9]浓缩结晶法、杨绍泽等[10]饱和度结晶法、李萌等[11]纳滤膜法。化学法主要有耿叶静等[12]稀酸预浸脱镁法、蔡振勇等[13]氟化盐沉淀法、陶长元等[14]碳酸盐沉淀法、刘洪钢等[15]溶剂萃取法及其它一些方法。以上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都分别存在明显的弊端,比如生产成本高、能耗高、操作繁琐、除镁效果不佳等。

硫酸铵结晶法,即向阳极液中添加硫酸铵,使硫酸铵与溶液中的硫酸镁生成复盐结晶而除去,此方法具有成本低,流程简单,除镁效果好等特点。现以贵州铜仁某企业生产车间阳极液为试验对象,从硫酸铵添加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搅拌方式等方面,进行条件试验研究,确定一套最佳的工艺参数,并进行工业试验。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

该试验使用的菱锰矿阳极液来自于贵州铜仁某企业生产车间,具体化学成分见表1。辅料硫酸铵,含(NH4)2SO4>99%,市场购买。

表1 阳极液的主要化学分析 g/L

1.2 试验过程

先向烧杯中加入阳极液,搅拌,然后直接加入硫酸铵固体,继续搅拌一段时间,过滤,得到白色的结晶物烘干称重分析锰、镁、铵,得到的滤液分析锰、镁、铵。滤液送化学分析,滤渣烘干并取样分析。

2 实验室结果与讨论

2.1 硫酸铵添加量对除镁试验的影响

在结晶温度25℃时,向200 mL阳极液中添加不同量的硫酸铵固体,搅拌20 min后恒温静置5 h,过滤分析滤液和结晶物,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随着硫酸铵用量增加,渣计除镁率和液计除镁率逐渐增加,渣计比液计要小一点,这主要是分析带来的误差,以液计为准,渣计作参考。

表2 不同硫酸铵添加量下除镁试验结果

当不添加硫酸铵时,结晶除镁率可以达到14%,证明阳极液是一个不稳定饱和溶液。当硫酸铵用量增加到20 g时,硫酸铵总浓度相当于175 g/L,滤液中镁离子浓度从37.5 g/L逐渐降低至20 g/L左右,溶液中除镁率达到57.55%,效果非常明显。但是从表2还可以看出,此时溶液中的锰损失率也比较高,有26%,这是由于结晶时,有一些硫酸锰也参与到结晶中,还有一些硫酸锰被结晶物夹带损失。随着硫酸铵用量增加到43 g时,溶液中硫酸铵总浓度接近300 g/L,滤液中产生大量结晶,溶液中镁离子浓度明显地降低至10 g/L左右,溶液中除镁率接近80%,但锰损失也超过54%。

随着硫酸铵用量逐渐增加,结晶物中的镁铵比趋势下降,说明在结晶中,硫酸铵所占的比例在增加,结晶物中部分硫酸铵没有溶解或溶液中有一些硫酸铵单独结晶,这将影响硫酸铵的使用效率。当硫酸铵用量超过20 g时,结晶物中的镁铵比明显减少,因此,适宜的硫酸铵添加量为20 g,此时的硫酸铵利用率没有出现明显下降,锰损失率也较为稳定。

2.2 结晶温度对除镁试验的影响

当结晶温度35℃时,向200 mL阳极液中添加不同量的硫酸铵固体,搅拌20 min后恒温静置5 h,过滤分析滤液和结晶物,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35℃时不同硫酸铵对除镁试验结果

对比表2和表3可以看出,当体系温度从25℃升高到35℃时,加入同样的硫酸铵产生的结晶物重量,除镁率都要低一些,这是因为温度升高,硫酸镁铵的溶解度增加,结晶量少一些。但是体系温度升高时,由于硫酸铵的溶解度增加,其利用率就会增加,当在硫酸铵添加量增加至30 g时,其利用率能维持在100%左右,但是再增加硫酸铵用量,其利用率会显著下降,镁铵比降低。

对比表2和表3还可以计算,对于脱除单位质量的金属镁而言,锰的损耗相差不大,维持在金属镁的13%~16%左右。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电解工序产生的阳极液温度在38~40℃之间,进入阳极液池约24 h后会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由于水溶液比热容相对较大,阳极液温度降低较少,进入生产浸出工序时约为35℃,因此,虽然结晶温度越低,除镁效果越好,但35℃最贴合生产实际。

2.3 结晶时间对除镁效果的影响

试验分别考察加入硫酸铵后结晶不同时间对除镁效果的影响。在结晶温度25℃时,向200 mL阳极液中添加30 g硫酸铵固体,搅拌20 min后,分别恒温静置2 h、3 h、5 h、26 h,过滤分析滤液和结晶物,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结晶时间对除镁效果试验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结晶2 h、3 h、5 h对除镁效果影响不大。当结晶时间延长至26 h,除镁率仅仅升高4%左右,铵镁比也变化很小。说明延长结晶时间对除镁效果影响不大,反应初期硫酸镁铵复盐便有很大的结晶速率,结晶在2 h内基本完成。这也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低温加快了结晶的速度。

2.4 硫酸铵添加方式及结晶制度对除镁效果的影响

试验考察了硫酸铵添加方式对除镁效果的影响,采用了2种方式,包括1#直接加入10 g硫酸铵、2#加入10 g硫酸铵和8.2 mL水的混合溶液。在结晶温度25℃时,向200 mL阳极液中加入添加剂,搅拌20 min后,恒温静置5 h,过滤分析滤液和结晶物,结果见表5。

按照MgSO4·(NH4)2SO4·6H2O的分子式,该结晶含有约1/3水,可以在结晶同时加入少量水,先溶解硫酸铵,提高硫酸铵的利用率。从表5可知,直接加入10 g硫酸铵结晶,比加入水的除镁效果要好,除镁率要高5%左右,结晶物重量也增加,说明水稀释了溶质的浓度,减少了结晶物,降低了除镁的效果。

表5 不同硫酸铵添加方式除镁试验结果

2.5 搅拌对除镁效果的影响

试验考察了搅拌方式对硫酸镁铵结晶沉镁效果的影响。在结晶温度35℃时,向200 mL阳极液中添加30 g硫酸铵固体,采用三种方式搅拌,分别为1#不搅拌直接加入硫酸铵静置、2#加入硫酸铵搅拌20 min后静置、3#加入硫酸铵后一直搅拌。恒温5 h后,过滤分析滤液和结晶物,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搅拌方式除镁试验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加入硫酸铵后一直搅拌5 h结晶,其除镁效果相对于搅拌20 min并没有改善,效果反而较差,其除镁率和硫酸铵利用率均有所降低,当完全不搅拌时除镁率最低。其原因可能是不断搅拌导致溶液中硫酸镁铵溶解更多,同时增大了硫酸镁铵复盐的饱和稳定区,使得其不容易结晶析出。

3 工业试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上述实验室的研究,确定优化的试验参数,制定相应的工业试验方案,进行工业试验研究。

考虑到原料的方便,工业上采用浓硫酸和液氨来增加溶液中硫酸铵的浓度。卸料阳极液溶液100 m3(含Mn 17.48 g/L;Mg 33.70 g/L;硫酸32.08 g/L;硫铵78.34 g/L),加入液氨4.0 t,浓硫酸8.0 t,溶液中初始硫酸铵浓度约为230 g/L,溶液充分反应后,呈中性,pH 7.05。静置溶液,并分别在温度50℃、37℃、30℃、26℃、16℃取样,过滤,分析滤渣和滤液,试验结果见表7。

表7 结晶除镁试验的化学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结晶温度的降低,液计Mg沉淀率都增加,降低温度有利于溶液的结晶,这和前面的小试验结果一致。当结晶温度为26℃时,除镁率57.7%。当结晶温度降到16℃时,液计除镁率达到69%,说明工业试验可以较好地除去阳极液中的镁。此外,液计除锰率为10%左右,这可以大大减少锰的损失。除镁后的溶液含有硫酸约100~110 g/L,这和小试验基本相符。

因此,利用硫酸和液氨增加硫酸铵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结晶温度,特别是冬天操作,可以很好地除去溶液中的硫酸镁。

4 结 语

1.随着硫酸铵用量增加,除镁率逐渐增大,但锰损失率也会随之增大。

2.结晶温度越低,除镁效果越好。

3.延长结晶时间对除镁效果影响不大,反应初期硫酸镁铵复盐便有很大的结晶速率,结晶在2 h内基本完成。

4.直接添加硫酸铵固体比添加硫酸铵溶液效果要好。

5.适当的搅拌可以提升除镁效果,但过度搅拌会不利于镁的结晶析出。

6.工业生产中利用硫酸和液氨增加硫酸铵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结晶温度,特别是冬天,可以很好地除去溶液中的硫酸镁。

猜你喜欢
硫酸铵滤液硫酸镁
墨西哥取消对中国硫酸铵进口关税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硫酸铵国际市场价格高位盘整
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络合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现状浅析
浅谈垃圾填埋厂渗滤液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