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2 EDTA标准溶液-锌标准溶液滴定法联合测定镉渣中锌、镉量

2021-12-22 09:24阳志勇
湖南有色金属 2021年6期
关键词:缓冲溶液指示剂乙酸

阳志勇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 412004)

湿法冶炼锌的过程产品镉渣,主要成分是锌、镉。锌的含量从30% ~70%,镉的含量从70% ~30%,另有少量的铜、钴、镍、铁等杂质。镉渣中锌、镉含量的测定,通常有极谱联测法、容量法加原子吸收法。镉渣是生产中除杂产物,由单质锌粉置换溶液中的镉产生。因为工艺原因,镉渣夹杂有单质锌颗粒,造成样品加工难度变大,样本均匀度下降。直接滴定法称样量少,代表性稍差。镉渣中镉含量大,镉与 Na2EDTA 标准溶液反应速度又比锌与Na2EDTA标准溶液反应速度稍慢,造成终点拖延,结果偏高。原子吸收测定镉量,也因为镉量大,所以称样量小,定容体积大,还要采用次灵敏线测定,造成结果不稳定,再现性差。以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定锌和镉的含量,耗时长,容易造成造作误差。现以大称样量使样本代表性加强,以工艺成熟的容量法返滴定与置换滴定方式测得锌、镉含量。方法简便,分析速度快,结果稳定,再现性好。是一种快捷、准确的分析方法。

1 试验部分

1.1 试剂

1.金属锌(ωZn≥99.99%)。

2.盐酸(ρ=1.19 g/mL)。

3.硝酸(ρ=1.42 g/mL)。

4.乙酸(ρ=1.05 g/mL)。

5.氨水(ρ=0.89 g/mL)。

6.盐酸(1+1)。

7.氨水(1+1)。

8.抗坏血酸。

9.氟化铵。

10.硫脲溶液(100 g/L)。

11.碘化钾。

12.乙酸铵。

13.六次甲基四胺。

14.对硝基苯酚指示剂(1 g/L)。

15.二甲酚橙指示剂(5 g/L)。

16.乙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pH5.6~5.8):溶解250 g六次甲基四铵于水中,加入60 mL乙酸,稀释至1 L。

17.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pH5.0~5.5):溶解100 g乙酸铵于水中,加入12 mL乙酸,稀释至500 mL。

18.锌标准滴定溶液(0.005 0 g/mL):称取5.0~5.5 g金属锌,精确到0.001 g。放入400 mL烧杯中,加30 mL盐酸,低温溶解完全蒸至近干,加50 mL水,40 mL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溶解盐类,溶液移入1 000 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混匀。

19.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0.050 mol/L):称取18.6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1 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完全,溶液移入1 000 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混匀。

1.标定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与锌标准滴定溶液的滴定比值(K):准确移取15.00~20.00 mL 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置于500 mL锥形烧杯中,记录体积为VE。加水约30 mL,加0.2 g抗坏血酸,0.3 g氟化铵,10 mL硫脲溶液,每种试剂加入后都需充分摇匀。加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滴加氨水(1+1)至黄色出现,再滴加盐酸(1+1)至黄色刚好消失。加20 mL乙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以水吹洗杯壁控制体积约100 mL左右。用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亮黄色变成稳定的紫红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为VZ。

按式(1)计算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与锌标准滴定溶液的滴定比值(K):

式中:VE为移取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Z为消耗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平行标定三次,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当极差不大于0.001时,取其平均值。否则重新标定。

2.标定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对锌的滴定系数(T):称取0.10~0.15 g金属锌,精确到0.000 1 g。置于500 mL锥形烧杯中,记录锌质量为m。加15 mL盐酸(1+1),低温溶解完全,冷却。加水至20 mL。加0.2 g抗坏血酸,0.3 g氟化铵,10 mL硫脲溶液,每种试剂加入后都需充分摇匀。加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滴加氨水(1+1)至黄色出现,再滴加盐酸(1+1)至黄色刚好消失。准确加入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40.00~50.00 mL,保证使其与锌完全络合并过量10~15 mL,充分摇匀后放置1~2 min。再次滴加氨水(1+1)至黄色出现,再滴加盐酸(1+1)至黄色刚好消失。加入20 mL乙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以水吹洗杯壁控制体积约100 mL左右。用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亮黄色变成稳定的紫红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为VC。随同标定做空白标定试验,记录所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为VB。

按式(2)计算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对锌的滴定系数(T):

式中:m为称取金属锌的质量/g;VB为空白标定中滴定过量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C为纯锌标定中滴定过量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K为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与锌标准滴定溶液的滴定比值。平行标定三次,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当极差不大于0.000 01 g/mL时,取其平均值。否则重新标定。

1.2 试样

1.样品应通过0.250 mm孔筛

2.样品预先在(105±5)℃烘1 h,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1.3 试验步骤

1.3.1 样品溶解

称取试样2.00 g(精确到0.000 1 g),置于400 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30 mL浓盐酸,盖上表面皿,低温溶解样品,煮沸5 min。加10 mL浓硝酸,继续加热至样品分解完全,低温蒸至近干。加5 mL浓盐酸,水洗表面皿及杯壁,加水至50 mL,煮沸溶解盐类,并驱尽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至室温。将溶液移入200 mL容量瓶,加10 mL盐酸(1+1),以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待测。含量与加入Na2EDTA体积见表1。

表1 含量与加入Na2EDTA体积

1.3.2 锌镉合量测定

准确移取15.00 mL待测溶液置于500 mL锥形烧杯中。加0.2 g抗坏血酸,0.3 g氟化铵,10 mL硫脲溶液,每种试剂加入后都需充分摇匀。加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滴加氨水(1+1)至黄色出现,再滴加盐酸(1+1)至黄色刚好消失。参考表1准确加入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保证使其与样品中的锌、镉完全络合并过量10~15 mL,充分摇匀后放置2~3 min。再次滴加氨水(1+1)至黄色出现,再滴加盐酸(1+1)至黄色刚好消失。加20 mL乙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以水吹洗杯壁控制体积约100 mL左右。用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亮黄色变成稳定的紫红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为VH。

1.3.3 锌量测定

准确移取15.00 mL待测溶液置于500 mL锥形烧杯中。加0.2 g抗坏血酸,0.3 g氟化铵,10 mL硫脲溶液,每种试剂加入后都需充分摇匀。加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滴加氨水(1+1)至黄色出现,再滴加盐酸(1+1)至黄色刚好消失。参考表1准确加入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保证使其与样品中的锌、镉完全络合并过量3~5 mL,充分摇匀后放置2~3 min。加30 g碘化钾,充分摇匀使碘化钾完全溶解后,放置3~5 min,并使其恢复到室温。再次滴加氨水(1+1)至黄色出现,再滴加盐酸(1+1)至黄色刚好消失。加20 mL乙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以水吹洗杯壁控制体积在100 mL以内。用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亮黄色变成稳定的紫红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为VX。

1.3.4 空白试验

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记录所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为V0。

1.4 结果计算

1.按式(3)计算锌镉的百分含量:

即:

式中:Ve为试样和空白试验中加入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H为滴定试样中过量的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锌标准溶滴定液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试验中过量的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K为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与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比值;T为Na2EDTA标准溶液对锌的滴定度/g·mL-1;m为试料的质量/g。

2.按式(4)计算锌量的百分含量:

即:

式中:Ve为试样和空白试验中加入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X为滴定试样中过量的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锌标准溶滴定液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试验中过量的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锌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K为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与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比值;T为Na2EDTA标准溶液对锌的滴定度/g·mL-1;m为试料的质量/g。

3.按式(5)计算镉量的百分含量:

式中:ωZn+Cd为由式(3)计算的锌镉合量/%;ωZn为由式(4)计算的锌量/%;0.581 6为镉量换算为锌量的系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缓冲溶液的种类

有文献资料[1]显示,不同的缓冲溶液对结果有影响,特别是乙酸类缓冲溶液中,大量的乙酸根离子会与镉络合造成终点拖延。

该试验以EDTA络合滴定分析中常用的缓冲溶液: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乙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盐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进行对比试验后,结果显示并无差异。

试验选择化验室常用的乙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

2.2 碘化钾浓度的确定

碘化钾价格昂贵,过量的碘化钾也会造成溶液出现乳白色浑浊,对终点判断有干扰。移取100.00 mg镉,50.00 mg锌,加入不同质量的碘化钾掩蔽镉后,测定锌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碘化钾对结果的影响

试验证明,25 g碘化钾就能够有效地掩蔽样品中的镉,且溶液清亮度良好。加入过多,会使得溶液浑浊,有可能造成终点判断出现偏差。为了确保稳定完成对实际生产样品中镉量的掩蔽,最终试验确定碘化钾的加入量为30 g。

2.3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该试验需要调节pH值在5.6~5.8进行滴定,调节此范围的酸碱指示剂,常用的有甲基橙指示剂和溴百里酚蓝指示剂。这两种指示剂在pH5.6~5.8时呈黄色,而金属指示剂二甲酚橙在pH5.6~5.8时,Na2EDTA溶液直接滴定锌溶液是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不会对金属指示剂的颜色突变造成干扰。

该试验方法用的是返滴定与置换滴定,是用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二甲酚橙是由亮黄色变为紫红色。这时酸碱指示剂的黄色就会对终点的判断造成干扰。

对硝基苯酚指示剂在pH5.6~5.8时是由黄色变为无色,它不会对二甲酚橙指示剂从亮黄色变为紫红色造成干扰,最终试验采用对硝基苯酚指示剂调节pH值。

2.4 干扰元素的影响及消除试验

镉渣为锌湿法冶炼中间产物,是用高纯度的单质锌粉置换酸浸出液中的镉而产生的。所以镉渣中不含碳、硫等杂质,只有微量的金属类共存杂质。镉渣中含有的共存元素有:铜(0%~0.50%)、铅(0%~0.10%)、铁(0% ~0.10%)、钴(0% ~0.1 0%)、镍(0%~0.10%)、砷(0%~0.50%)等。根据EDTA滴定法的分析理论,对主要影响元素进行了试验。

2.4.1 铜的影响及消除

加入硫脲溶液掩蔽铜,从而消除铜的干扰。移取100.00 mg镉,50.00 mg锌,1.00 mg铜(即占比0.66%),加入不同体积的硫脲溶液,测定锌镉合量。理论值为71.63%,实测结果见表3。

试验表明,加入5 mL硫脲溶液就能消除铜的影响,试验确定硫脲溶液的加入量为10 mL。

2.4.2 铁的影响及消除

加入抗坏血酸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从而消除铁的干扰。移取100.00 mg镉,50.00 mg锌,0.30 mg铁(即占比0.20%),加入不同量的抗坏血酸,测定锌镉合量。理论值为71.97%,实测结果见表3。

表3 试剂加入量与锌镉合量测定结果

试验表明,加入0.2 g抗坏血酸就能消除铁的影响,试验确定抗坏血酸的加入量为0.2 g。

2.4.3 铅对测定的影响

移取100.00 mg镉,50.00 mg锌,加入不同铅量,测定锌镉合量,结果见表4。

表4 加入不同铅量的锌镉合量测定结果

试验表明,加入0.30 mg(即占比0.20%)以下的铅不影响测定。

2.4.4 其它共存元素的干扰试验

移取100.00 mg镉,50.00 mg锌,加入一定量的干扰元素:0.30 mg(即占比0.20%)钴;0.30 mg(即占比0.20%)镍;1.00 mg(即占比0.66%)砷。测定锌镉合量。理论值为71.34%,实测结果见表5。

表5 共存元素干扰试验数据

试验表明,加入以上干扰元素不影响测定。

2.5 准确度及精密度试验

2.5.1 试样测定结果及精密度

选用镉渣A号样和镉渣B号样。测量锌镉合量、锌量、镉量。结果见表6。

表6 样品测定结果及精密度 %

由表6可见,此方法相对标准偏差0.1% ~1.0%,精密度完全可满足不同范围的分析要求。

2.5.2 加标回收率

选用一个镉渣样品,进行回收试验。结果见表7。

表7样品加标回收率

试验证明,加标回收率达到98.5%~101.0%,满足分析要求。

3 结 论

经过试验,该方法适用于镉渣中锌量5.00%~95.00%,镉量5.00%~95.00%的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0.1% ~1.0%;准确度好,加标回收率达到98% ~101%;完全满足分析要求。目前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缓冲溶液指示剂乙酸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石灰性、中性土壤有效磷测定中指示剂替代研究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乙酸”知识导视
《缓冲溶液》微课程设计
预防医学专业基础化学缓冲溶液pH教学总结
基础化学缓冲溶液教学难点总结
液相色谱法测定糕点中脱氢乙酸不确定度评定
准确把握中和滴定实验中的“三点”
酸雨样品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