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三招,写出味中之道

2021-12-22 18:03丁之境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荔湾凉茶情趣

吃是一门学问,写美食更是一门学问。近些年,中考作文中也常常出现类似“我家的晚餐”“食趣”“餐桌上的故事”这样的题目,这种美食类的文章要怎样写才会让读者觉得有意思、有味道呢?

我认为要从味道、情趣、感悟三个方面着力,才能写好这类文章。

一、味道——多角度细化味觉感受。

我们的舌头有一万多个味蕾,可以品尝一万多种味道,而我们常常表达的却只有“酸甜苦辣咸”等,有许多味道难以具体表达,所以说写好味道,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怎样细化味觉感受呢?我们看两个例子:

我一边听广播,一边将勺子伸入碗中,舀了一大口油条老豆腐,缓缓塞入口中……有别于南方人吃的甜腻腻的豆腐花,这老豆腐,酸酸甜甜的,汤面上的葱花、韭菜,伴随着白白嫩嫩、香滑可口的老豆腐一并嚼碎,清淡而不失香味,香嫩而不失细腻,细腻而不失嚼劲,咽入口中,有如在喉咙里旋转、滑动,可口之极!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   程祉程《香里乡》

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开始动筷子了:面条因为长时间的水煮而异常柔软,炸酱的热使冰凉的黄瓜变得温暖,甜与咸的融合挑逗着味蕾。一口下去,面条虽有一点黏牙,却还来不及捕捉便顺着食道滑进胃里,只剩下豆酱的香味久久不散。“嗞溜嗞溜”地吃完了一大碗面,我和妹妹虽然肚子撑得快炸裂了,却依旧觉得没有吃够。坐直身子舔舔嘴上的炸酱,我们意犹未尽地走出了那家店。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    李雨擎《老北京炸酱面》

这两位同学通过吃的动作、食物的味道、食材的色泽与温度、入口的感觉、吃完的感受等角度细化味觉感受,细腻地表达出了味道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这样的语言和美食一样让人齿颊留香。可见,写这类文章最好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综合使用,从各个角度写出美食的诱惑。

二、情趣——从食物中写出生活情趣。

人不可无趣,情趣是对生命之乐的感知,是一种审美上的自足。热爱美食的人,必然热爱生活,写美食文章,必然要写出生活的情趣。怎样才能从美食中写出情趣呢?我们先看这个习作片段:

这时的土豆泥相比起最原始的时候,摸起来已经没有那么粘手了,闻起来也没有那么清甜了,大概是味道被锁进去了吧,红红的肉粒、青青的菜丝、白白的蒜、黑黑的香菇,毫不羞涩地展露在外层,当然,也有不少羞涩的。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 黄然  《春节的粿》

黄然同学笔下的食材,有毫不羞涩的,也有不少羞涩的,丁老师看了不由自主地想起汪曾祺笔下的端午鸭蛋: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当我们用一双富有情趣的眼睛看食物,我们就会赋予食物以人的性格、情态、灵性,这样的表达是不是很有趣?

除了巧用修辞,写出美食的情态,我们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声音、神态来展现享用美食的情趣,比如丁老师的小说《蟹肥簕杜鹃》中就有这样一段:

阿苏边说边拿起一只蟹,她用葱般水嫩的手指掰下蟹脚,再用洁白整齐的牙齿咬去蟹脚两头,用蟹脚的小头一捅,再用嘴一嘬,完整的蟹肉就出来了。阿苏把蟹腿肉放到儿子的碗里,接着,她除去蟹肠,拆开蟹身,用小勺挖除蟹心,把蟹黄蟹膏取出。然后,用小勺挖去蟹身上的腮、胃,再一点一点挖出蟹肉。最后,用牙齿把蟹的大钳子咬开,用小勺把一侧的肉挖出来。给儿子搞好一只后,阿苏自己开始吃蟹,她轻轻地把一只蟹脚放进嘴里,同样一咬一捅一嘬,蟹肉入唇后,再闭口慢嚼,边吃边啜几口红酒,只见她吃得面带桃花,微微含笑,透着一股江南女子的柔美。

看这样的文字,我们会觉得食物和享受食物的人都变得有趣起来。所以情趣不仅仅在于对食物多角度的把玩与欣赏,还在于喜爱美食的人。

三、感悟——从食物中品出生活百味。

写美食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美食本身的描写上。这个味中之道,更主要在于食物中蕴含着生活百味、人生哲思。给大家分享丁老师所写散文《记忆中的年味》中的一段文字:

孩子们最期待的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不过我最期待的是年初二的早餐。早上睁开眼,香味已钻入鼻尖。窑洞中间的地上放着一铁桶箍着红泥而成的火炉,炉里的木炭烧得正旺,炉上架着一口铁锅。铁锅里有卤熟的白肉、炸肉丸子、炸藕夹、蒸熟的焖子、白菜、蒜苗等各种杂菜,肥肉的油在铁锅上滋滋响着,诱人的香味飘散在窑洞的每个角落。炭火的红光映着父亲的脸,母亲正在大灶上烤馒头片,馒头片两边已经烤得焦黄,小麦的面香也弥散开来。我们弟兄几个便争先恐后地起床洗漱,然后围坐在泥炉旁,吃得满嘴油光发亮。母亲把烤好的馒头片一片一片递给我们,她笑意盈盈地看着我们,似乎从来没见她也来吃这美味的早餐。这窑洞里红泥火炉上热气腾腾的菜香,还有父母温暖的笑意,是我脑海里最浓最浓的年味。

我写的不是什么大餐,只是前一天吃剩的杂菜,这也是美食吗?于我而言,当然是最美味的食物,因为有暖暖的亲情和童年的回忆在里面。其实,我们从美食中不仅可以体会到浓浓的亲情,还有对生活的感悟。

我们如何从美食出发引发感悟呢?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在乱炖中,不同的菜在一通大火狂炖后,消弭了彼此的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北人宽广、大气、包容、豪放的性格,在这乱炖中完美地体现了出来。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   张子越《炖北大荒》

母亲五姐弟中有四个在广州谋生,我不知道他们同外婆每年中秋只能在如反沙芋头这般的家乡菜里找寻故乡的味道是什么感觉,因为直到留在家乡的二姨买的新楼住了十年变成旧楼,我都没有回过一次故乡;我也不知道他们从朴素的故乡来到广州这座令人目眩神迷的大城市是什么感觉,我只能一边学着做反沙芋头,一边追随着关于榕城的点点回忆。

那是沉睡在城市內部的、小镇故乡的记忆,可以品尝,也可以在记忆里怀念的味道。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   倪隽《榕城的芋头》

例文一从东北大炖菜的做法引发了东北人包容、豪放的性格;例文二则是通过与食物有关的人和事引发了对过去、对故乡的怀念。所以,我们可以从食物本身的特点、做法引发感悟,还可以由与食物有关的人和事引发感悟。

美食可以引发我们哪些感悟和思考呢?

1.美食中蕴含着回忆和乡愁。

鲁迅在罗汉豆里寄托了对童年的眷恋,汪曾祺从端午的鸭蛋里品出了浓浓的乡情……最好的美食是乡愁加滋味,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所以美食中承载着我们的童年的记忆、亲情的回忆、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人的精神品质……

2.美食中蕴含着文化和传统。

在中国,吃是最怀古的行为,比如“鲈脍莼羹”就是中国传统文人表达故乡美食的优雅的辞令。饮食之于中国文人,不仅是舌尖的美妙享受,更是思接千载,把自己浸入传统之长河的无尽畅想。所以,我们写美食,自然离不开写地域文化、传统文化……

3.美食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一蔬一饭,看似稀疏平常,却可以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可以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和文明的进程,引发人们对传统的逝去、留存的思考。所以美食中有人生百味、取舍智慧、进步与失去、快与慢的思考……

看来,美食不仅是口腹之需,有时,一粒米现大千世界,一盘菜显幽深人生。我们品的是美食,更是生活的滋味啊!抓住味道、情趣、感悟,用美食勾连起亲情、乡情、风情、哲思、精神和文化,这样我们笔下的美食文将会境界阔达,意境深邃。

佳作示范

凉  茶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    蔡昕潼

寻遍记忆的旮旯,老广的味道,始终少不了一方小铺与数十只瓷碗。

“白菊花,白菊花,唔怕风来吹,唔怕霜来打,阿妈晒干佢,日后来煲茶。”南国湿热,聪明的岭南人自然不乏消暑除湿的好法子,但毫无疑问,深得街坊喜爱的凉茶,就是其中冠冕之王。

我对凉茶的印象,大多来自传统凉茶铺。

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拐入隐匿在繁华中的小巷,虽然还没到,却早已嗅见了独属于凉茶的药香味儿。再转过一个街角,便能远远窥见于记忆中的容颜——约十平方米左右的店面,铺面上方挂着年代感十足的白底红字招牌板,白瓷片镶嵌的柜台带有各种裂缝刮痕,上头摆着十来个瓦制药壶,一旁还整齐地排列了几十个盛满凉茶的大瓷碗。

走到凉茶铺门口,一如既往地朝里间唤道:“阿姨,要一杯五花茶!”“好,等一阵哈!”话音落毕,凉茶铺掌柜阿姨就走了出来,轻轻捧起一只瓷碗,拿起旁边一只药壶,倒出一碗淡棕色略泛金黄的五花茶。不错的,这就是广式凉茶的模样——朴实无华。趁热喝下一口,菊花与金银花的沁人花香瞬间溢满口腔,一抹清新的微涩为之点缀,妙矣!紧接着,罗汉果独一无二的甘甜于舌尖漾开,渐渐蔓延整个口腔,这种难言的蜜意充斥着味蕾,使人沉醉其中。当所有味道逐渐淡下去时,不知从何处悄悄涌出一股鸡蛋花的香,霎时间,暑气荡然无存。

当然了,可不是所有凉茶都如此可口。

“满街凉茶当药卖”,相比起解暑,凉茶更重要的作用实则是清热解毒、治病。而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性饮品,凉茶界中自然也有颇负盛名的一味,便是廿四味凉茶。

廿四味凉茶,茶如其名——由二十四味中草药组成,清热解毒,祛湿润肺。只说这二十四味草药皆是平平无奇,可一合在一起,却迸发出不一样的舌尖体验来。第一口入咽喉,生涩的茶汤夹杂着一阵奇苦,让人犹如啮檗吞针,浑身打个冷战后,便咕咚滑入食道。第二口入咽喉,往往感到是灼热伴着苦涩,那微不可察的咸与甘也只是闷着腼腆,仅显露出来那么几分。待整碗下肚,那霸道的苦涩仍在口腔流转萦绕,久久不散。当苦涩渐渐褪去,一股清鲜的甘甜便从喉底涌出,甘草的蜜意瞬间占据舌尖,徒留一抹不可察觉的苦涩。这时再咀嚼两片喝苦茶必备的、店家秘制的陈皮,那种苦后回甘更令人意犹未尽。

凉茶的苦,带着甘甜,带着生涩。更秉承着一份朴实无華。在凉茶层层渲染的外衣之下,它的朴实,像极了日渐稀少的老广传统凉茶铺,传承与坚守之美摄人心魄;它的百味,如人生,苦后余甘,甘中透苦。也许老广喝凉茶在别人看来是自讨苦吃,其实,我们喝的不止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习惯。

找一个暇余的午后吧!走进小巷中的旧式凉茶铺,品百味凉茶流转之义。

名师档案

丁之境,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校长,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广州大学师培学院兼职教授,享受广州市荔湾区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广州市第三届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东省教育厅岗位排头兵,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等称号。广东省初中语文中青年教师作文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主张“教师为生长而教,学生为生长而学”,构建的生长型语文课堂,顺应儿童的生长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情感体验和精神涵育,教学主体指向学生,教学过程指向自主,教学目标指向生长,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著有《语文·生长》《语文之境:为生长而教》等。

猜你喜欢
荔湾凉茶情趣
童画荔湾
荔湾我的欢乐世界
童绘荔湾
插图书法《赠英雄》
爱情趣数字
上火喝凉茶 当心副作用
喝凉茶,有讲究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怕上火,喝什么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