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少女”们的创业勇气

2021-12-22 08:39果壳里的麦田
女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老屋阿姨

果壳里的麦田

我们总是听说“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只要想做一件事情,这件事就不算晚”,创业也是一样。

我们的身体年龄会随着岁月渐长,但心灵却不会因此老去、失去激情,当我们坚持初衷,保持真誠,生活也会给予我们馈赠。

或许最好的状态,是在平淡生活里手握勇气,热爱生活,并拥有一颗无惧岁月的“少女心”。

两人年龄相差8岁,一个是70后,一个是80后。她们一起改造老院、在乡野里开咖啡馆……风风雨雨中,见证了许多彼此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和老友一起在乡村里的百年老屋开间咖啡店是什么体验?茜姐和红嬢回答:虽然事物琐碎,但感到愉悦和美好。

两人是合作了十几年的朋友,性格上一个文静一个果敢,正好互补。如今她们共同在乐山苏稽的百年老屋里,用空间、家具以及食物表达着对生活的态度。

因为喜欢收藏老物件,茜姐和红嬢想找一个空间,既可以陈列自己的收藏,又可以接待客人,并在其中表达自己的美学理念。

两人在乐山景区的一个悬崖边找到个废弃的老院,并着手进行改造,她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废弃老房子里捡那些被丢弃但却美的老物“垃圾”,比如一扇被岁月浸透的花窗、一道镌刻着烟火痕迹的木门……

这间近2000平米的老院被她们改造成了咖啡店,开店后生意红火,但因为经营项目广、人流嘈杂,整个店的经营状态越来越脱离开店的初衷。之后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灾,整个店被大水淹没,红嬢和茜姐虽然尽力挽救,但心态却不复从前,有了想结束这店的念头。

她们偶然遇到一栋藏匿于苏稽村庄的百年老屋,简朴静谧的感觉让她们觉得对味儿,两人有了回归农村的想法。

茜姐和红嬢在改造百年老屋中,秉承“修旧如旧”,保留其结构和形态,也保留了院里前主人种下的桂花、枇杷、腊梅、银杏等。老屋的前主人是位老校长,她们有时看着老屋和院里的老树,会想象老先生在这里生活的光景。

对她们而言,这间名为“晚照”的咖啡馆虽然位置偏僻、没有自然流量,但却可以更专注于咖啡和空间美学,这才是她们内心最喜欢的状态。

“晚照”的经营模式,从商业角度看有些不可思议,在完全零流量的情况下,茜姐和红嬢选择了“预约制”。意外的是,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也让她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客人产生深入的交往,由此与许多同频人成了朋友,也一起做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比如一场关于服装、空间和生活美学的展览。

有趣、愉悦是很多到店客人与茜姐、红嬢相处后的感受。她们让人感觉不到年龄感,只看到两颗饱含生活热情、相信美好的少女心。两人每天穿过村庄去开店,路过老树,看看村民种植的果蔬,偶尔顺手采摘一些野花在店里用清水养着。忙完后,在安静的院落里待会儿,看着夕阳穿过树木洒落光影。在整个夏天和秋天,她们还经历了一棵高大的柚子树开花结果的过程……这都是令茜姐和红孃愉悦的事。

如今,茜姐和红嬢仿佛在乡野里有了另一个“家”,在这里,人与物,人与人,总在发生着一场场自然而然的不期而遇。

孙亦敏,江湖人称孙阿姨,创立过最受美国人欢迎的中餐厅“鹿鼎记”,如今开始了她的第三次创业:开设厨艺课堂,央视新闻都直播过她在杜甫草堂包粽子。

生活若能讲究,又何必将就

今年72岁的孙阿姨,正在进行她的第三次创业:开设厨艺课堂,她希望让四川人的餐桌有一点台湾味。从台湾到海外再到成都,72岁的孙阿姨,从未停止过创业的脚步,也用一颗“永远17岁的少女心”认真感受着生活。

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孙阿姨42岁。那时她和丈夫的生意遭遇意外,便决定把台北的家改造成餐厅,靠手艺谋生。很多朋友觉得她“只会烧菜,不会做餐厅,就别异想天开了”,孙阿姨灵机一动,采取了私人订制的经营模式。没想到一举获得成功,孙阿姨不仅变成了台湾出名的“美食家”,还带动了所在巷子里的餐饮产业。

第二次创业时,孙阿姨已经48岁了。这次,她走出国门,来到美国洛杉矶,为当地人提供私房餐饮服务,并成立了“鹿鼎记美食学校”,传授中餐与西点的教学,还开设了一家以北京烤鸭为主的餐厅。

在孙阿姨看来,做事从来没有年龄的限制,只有想做或者不想做的态度。时间从不会亏待勤奋且有勇气的人,第二次创业让孙阿姨从台湾巷子里的餐厅老板娘,当选为美国中餐协会理事。

第三次创业的契机,在孙阿姨与爱人旅游途经成都时。看到成都的包容与闲适,夫妇俩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萌生了到成都创业的想法。

于是,孙阿姨在成都定居下来,做起了“孙阿姨自由移动的厨房”。她说:“72岁的我,在这里找到了17岁少女的青春和活力。”

孙阿姨的爱人范先生曾说孙阿姨做的饭有灵魂。孙阿姨对他说,“其实不是我做的菜多么厉害,而是通过一桌菜,你能感受到我对万物的珍惜,以及对你的在乎。”

大半生的相知相伴,让两人的感情深厚。范先生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后,孙阿姨越发把自己的心意融入一餐一食中,耐心地照顾和相伴爱人。如今范先生走了,孙阿姨依旧感恩且满足。

孙阿姨有句格言:“生活若能讲究,又何必将就。”对她而言,最好的状态就是“不将就”地活在当下,就算是最简单的食物也要用心来做。

在成都的孙阿姨,除了开设课堂,还把自己的厨艺带到很多家庭里,教年轻妈妈们如何为家人做一桌菜。“我常常说日子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禮物,每天都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比如用心做一餐饭,做好的菜美美地摆盘,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专心地好好吃饭。”孙阿姨说。

如今,孙阿姨的梦想是:让四川人的餐桌上可以有一点台湾味,让两岸的同胞在饮食上认同、了解。她说:“这件事情是我可以做得到的,往后余生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1.逆境是最好的导师。

2.选择喜爱的工作,就不会觉得辛苦。

3.当你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要好好把握。

阮小玲,“鸟屿家”和“沐心手造”创始人,人生路上一直充满好奇和真诚。

创业的十年间,阮阮经常思考自己的包是做给什么人使用的,不是大富大贵的人,也不是模特和明星,而是身边的普通人。“我们身边有很多有趣而美丽的灵魂,我想让每一个普通人,因为我的努力变得更自信。”她说。

十年前,阮阮结婚后辞掉工作,开始做她喜欢的布包,但利润太低,难以养家糊口。没多久,有做皮包经验的爱人也离职了,于是两人决定从设计师转成手艺人,一起操刀做手工定制皮包。

“那时候我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不知道要把产品卖给谁,但还是决定先开始。”阮阮说。创业的起步是艰难的,那时很多人对手工定制还不了解,觉得手工做出的都是粗糙随性的东西,也很难理解手工的东西为什么价格如此昂贵,夫妇俩调整心态,决定先把工艺钻研好。

两人在山里住了几年,远离城市,把自己的生活开销降到最低,所有节省下的小钱,都成了抱回来的一卷卷皮和一件件升级的工具。他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提升工艺上,有时遇到一两个识货的客户,便觉得很开心。

创业过程中,阮阮先后经历了资金困难、在街边痛哭、变卖家当支撑工作室的时刻。但她始终没有放弃,秉持着“客户可以通过时间积累,而设计才是核心”的理念,把时间更多地用在对工具、皮革、五金的钻研上,精进工艺的同时也进行版型的研究。在很多“皮友”还在网上找版型的时候,阮阮的工作室早已超前地实现了自己设计和制作版型。

慢慢地,她的工艺做得越来越好,甚至不输某些知名国际皮具,工作室扩充进了小伙伴,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她说:“努力向上攀登,追逐梦想的确是很辛苦,但收获的快乐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感受到。”

如今,越来越多的手艺人通过作品表达自己。阮阮也是这样,她认为,“手艺还带着个人的思考和追求。”

手工制包有很多流程,找灵感、构思、画草图、电脑制图、制作出纸样、打第一个样、试背找问题、进行第二版……这样反复数次,才到制作部开始制作、拍摄、上新。再简单平常的一款包,都隐藏了很多工序,并非短暂的时间可以完成。

做出好作品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而对繁琐工作的耐心却是阮阮最擅长的,一针一线,手指积累了多少老茧,她的心里就有多少沉淀。

如今创业已经十年,阮阮的性格更成熟包容,但内心对工作的热情仿佛从未受到时间影响,她仍旧保持着对工作的初心,期待自己的每一个时刻都是自洽的、不着急的、结实的。她像植物一样,用力生长,顺应自然,开花结果。

“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勇敢地迈出脚步,果敢地往前走,去实现更广阔的人生。”阮阮说。

1.完全做好准备才去创业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是边做边学。但无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创业中要面对的坎儿都是一样的,要遵从内心,不要妥协。

2.只要明确自己想做的事,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猜你喜欢
老屋阿姨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不倒的老屋
加菜
老屋
老屋
推销
80后、90后“阿姨们”的抗老秘籍
简单快乐
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