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常态课的模型构建

2021-12-22 20:13钟景娇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常态课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钟景娇

摘要:在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中,建构模型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复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由于高中生物知识本来比较分散,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传统的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一轮复习模式不仅效率低下,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方法,整合复习资源,引导学生建构一轮复习常态课模型,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常态课;光合和呼吸

新课标中关于学科素养的论述,强调学生应具备包括模型与建模等方法在内的科学思维。《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中同样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图表等建模方式表示、描述生物知识。因此,无论从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需求,还是新高考的现实要求,都需要教师建构课程模型,提高一轮复习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以“光合和呼吸”这一专题的一轮复习为例,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常态课中的模型建构策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常态课模型构建的思考

高中生物学复习课常态课模型是立足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知识内容以及实践经验,在总结生物学科复习常态课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动态化地构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型,以不断提升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教学质量的过程。复习常态课模型的构建往往源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具体问题。即便是同一个教学问题,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所应采取的解决策略与方法也不尽相同,由此建立的教学模型也是各具特色。所以,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常态课的教学模型应该是多元化的,并不是固定的、单一的、万能的。在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上,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型。

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的课型特点:

(一)教学内容具有重复性

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上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学生对这一课型的兴趣远远不像新授课一样那么强烈。因此在一轮复习常态课上,教师应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丰富的教学模型,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

(二)大容量、系统化

与新授课相比,复习常态课的知识容量要更大。因此,在一轮复习常态课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帮助建构更具系统性、结构化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三)知识与方法、能力相结合

在一轮复习常态课上,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学知识基础,还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阅读方法、学习技巧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典型例题,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及时反馈

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通过相应的练习,了解、掌握学生对所复习过的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补齐学生在新授课环节留下的短板。

二、巩固基础知识

在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上构建相应模型,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可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要避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倾向的出现。建构模型中的问题情境是客观世界中各种现象、反应的集中体现与具体描述,需要学生调动自己脑海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图式,抽象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具体模型。只有经历“发现问题→抽象问题→建立模型”的这一思维过程,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真正理解生物学的相关概念,掌握生命活动的具体规律,进而不断进阶自身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一)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中构建相应模型,还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信息甄别能力。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从本质来看其实是一个不断“同化”或“顺应”的过程。在一轮复习常态课上遇到的很多问题情景,都具有开放性、真实性、复杂性等共性特征。学生们在面对这些真实客观、信息庞杂的问题情景时,由于缺乏相关经验的助力与指导,只能通过自身的不断尝试与探索,筛选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必要时还需要借助灵感或直觉,才能抓住问题情景的本质,进而建立相应的模型。而学生通过经历这一过程,能够充分激活思维,从而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信息甄别能力的提升。

(二)为高考奠定基础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种结果。”在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上引导学生建立相应模型,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物学实际问题的解決过程中,并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生物学复习课教学成效。所以,在一轮复习常态课上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模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构更加完善的生物学知识、加深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具体化地掌握抽象地生物学知识、获得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更加从容地应对高考奠定基础。

三、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模型构建策略

(一)建构图文模型,强化知识记忆

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既分散又抽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生物学中的很多微观生物现象的确难以及时理解与吸收,而这一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对一轮复习的整理效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在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中,引导学生建构图文模型,直观、形象、全面地展示复习内容、生物现象,不仅能够增强复习过程的趣味性,还可有效帮助学生强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进行“光合和呼吸”这一专题的复习时,很多学生会混淆植物的叶绿素提取与叶绿素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进行叶绿素的提取实验、叶绿素的分离实验,并对两次实验的步骤与现象进行对照,进而理解植物叶绿素提取与分离的不同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植物叶绿体色素提取与色素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绘制成树状图,让学生通过绘制关于这一知识点的树状图,在脑海中直观、全面地呈现相关知识,从而有效避免知识混淆的问题。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近年来高考的易考点,需要教师在一轮复习中,通过引导学生建构图文模型,梳理、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并就导致出现某种实验结果的原理、原因展开共同分析与相互讨论,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二)构建物理模型,理清物质变化

物理模型,是一种以实物、图形或画面等形式为依托,对认知对象的相关特征进行直观化、形象化表达的一种实体模型。在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中应用物理模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内化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如在“光合和呼吸”中,就物质变化而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二者是相反的。在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混淆二者的联系。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可尝试改变以往的讲解模式,转而通过构建细胞简图,更加直观、形成地展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简图,能够一目了然地认识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是相反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明确在“光合作用”中O2为主要物质,而在“呼吸作用”中,O2则为必须物质。总之,在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常态课上,基于“光合和呼吸”这一专题内容的特征,构建以细胞简图为代表的物理模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盲点,使得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理解更加精准,从而顺利达成一轮复习目标。

通过分析历年来的高考试卷我们发现,高考试题中“光合和呼吸”这一专题的考察主要集中于“如何用co2的变化量来表示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这一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理解与掌握,是否能够明确的区分这三者。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建立一个细胞模型,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情况展开具体分析,如“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光照强度从0逐渐增大,细胞的代又会如何变化?”通过直观化地呈现抽象的代谢过程,依次建构物理模型,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三)构建数学模型,体现逻辑关系

数学模型是指运用数理逻辑方法以及数学语言,建构科学模型或者工程模型。与图文模型相比,数学模型虽然不能那么直观地呈现知识内容,但是却能够以量化的形式体现各种生物现象。在一轮复习中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解决思路、把握生物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的解题更加清晰,从而提高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不仅涵盖了众多零散的知识点,且涉及知识面范围较广,很多内容都与生命活动的规律息息相关。而通过建构数学模型,则可以完整、全面地将其体现出来。

四、结语

从某种意义来看,建构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常态课模型,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一轮复习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深挖课程资源,建构相应的课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内化抽象的生物知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何丽娟.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3):207-210.

[2]胡佳妮.先造房子后装修  搭好框架再精琢——以《绿色植物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为例谈初中生物主题式一輪复习模式[J].考试周刊,2021(08):122-124.

[3]彭国强.浅谈高三生物基础性复习的有效策略调整——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复习课为例[J].文理导航(中旬),2021(08):59-60.

猜你喜欢
常态课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思维导图引领下的高三一轮复习
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学科的复习质量
高三学生解生物选择题时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
对照说明 立足实际 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