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期勋臣军职初探

2021-12-22 09:13张朋飞
今古文创 2021年47期
关键词:明代

【摘要】 明代的勋臣在明初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到了明代中叶,勋臣权力却明显下降。勋臣主要以军功起家,军职是他们权力变化的重要标志。土木之变后,勋臣作为权力集团,基本淡出了政治主舞台。从洪武到永乐再到仁宣正统时期,明代勋臣军职变化反映了这个集团的权力变化。

【关键词】 明代;勋臣;军职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041-02

一、明初勋臣阶层的诞生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共封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第二次大封功臣是在洪武十三年,封蓝玉等十三人为侯。这些人加上洪武十年封的西平侯沐英,构成了明代建国勋臣集团。明代另一次大规模“孵化”勋臣的时代,是在永乐年间,一些武将凭借在靖难之役和之后的远征安南的表现,获得了爵位。在这之后,终明一朝,再也没有大规模封爵,开始少封甚至不封爵位。而对于之前大规模分封的两拨勋臣,建国功臣集团在洪武中后期受到了残酷的政治清洗,加上靖难之役的风波,十不存一。而永乐朝诞生的功臣集团,却比较好的保留了下来,故而,靖难勋臣群体实是明朝勋臣主干。

二、洪武时期勋臣所任军职

在明朝建立過程中,军功武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明初仍有很多战事需要武将去征战,所以,无论从历史贡献还是出于国家现实,朱元璋都必须倚重武将阶层,特别是武将的顶层,勋臣集团。①当时对北元的征讨和对南方的平定,多由勋臣统兵作战。洪武三年,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副之,分道北征。两年后徐达再挂大将军印,与李文忠、冯胜二次北征。同时命靖海侯吴祯负责海运,补给辽东。在明帝国对南方的战事中,邓愈被任命为征南将军,江夏侯周德兴、江阴侯吴良副之,分道讨湖南、广西洞蛮。洪武十四年,徐达最后一次任征虏大将军,征讨北元残部。同年九月,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出征云南。李文忠,徐达先后去世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开始由宋国公冯胜挂帅,洪武二十年,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副之,率师征纳哈出。冯胜因与常茂纠纷而失去朱元璋信任。之后征虏大将军这一不常设的军中最高职位开始由蓝玉担任。洪武二十年九月,蓝玉挂大将军印,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副将,北征沙漠。

除了率军征讨外,勋臣在洪武年间还多次代表中央出镇要地。②如洪武十四年,十六年,十七年,徐达三次出镇北平。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颍川侯傅友德等也曾出镇北平以及山西等地。洪武十四年,吉安侯陆仲亨出镇西南重镇成都。

洪武年间的练兵和屯田,也常由勋臣负责。洪武十三年,信国公汤和率列侯在临清练兵。同年九月,景川侯曹震、永城侯薛显屯田北平。洪武二十五年,冯胜、傅友德及开国公常升等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等地,设十六卫,巩固了明帝国北部边防体系。同年,冯胜与傅友德也在山西及河南地区负责推广军屯。

洪武十年,明太祖下旨,曹国公李文忠与韩国公李善长总揽大都督府,中书省与御史台事权。大都督府是当时的最高军政机关。

洪武十三年,因为胡惟庸案的波及,朱元璋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与大都督府相比,五军都督府军事权力降低,随着兵部职权的上升,五军都督府逐渐成为虚职机构。

分析洪武时期勋臣所任军职可以得出以下特点,一是级别高,征虏大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及高级副职,这些军队高级职务,基本都为勋臣所占据。作为皇亲的曹国公李文忠还曾掌大都督府事。勋臣在军中可谓位高权重。二是范围广,几乎整个勋臣群体都有出任要职,其范围不只是少数几位公侯。三是职权大,除了军事指挥,当时的勋臣还多次出镇地方,还有勋臣负责练兵,屯田,修城,后勤运输等多种事权。四是持续时间较长,基本延续了整个洪武朝。

三、永乐时期勋臣所任军职

因为朱棣喜欢率军亲征,所以洪武朝多次出现的最高军职征虏大将军,较少的出现在永乐朝。永乐七年,靖难首功的淇国公丘福曾以征虏大将军的军职出征北元。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作为副将偕同出征,这次军事行动发生了重大失利,全军皆没,丘福兵败阵亡,后被除爵。这次军事失败是促使朱棣军事亲征的重要原因。③

永乐朝的另一重要战事是征讨安南。永乐四年,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率兵征讨交趾,兵部尚书刘俊参赞军务,刑部尚书黄福与大理卿陈洽监督粮饷。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出现了与洪武朝不一样的地方,虽然仍是勋臣总领军事行动,但是已经有了高级文官参赞军务。这是永乐朝出现的新特点,在永乐六年对交趾的后续作战中,仍有高级文官参赞军务。

永乐朝勋臣在军事方面出现最多的两个字是“镇”和“从”。“镇”是指他们在边关重镇带兵,军职为镇守某地总兵官,“从”是指他们跟随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元。这些勋臣平时在边镇领兵,巡边,随皇帝作战时又成为远征军的指挥官。以五次跟随朱棣北征的武安侯郑亨为例,永乐年间,郑亨平时担任宣府总兵官,随朱棣北征时,又担任左路或中路军的指挥官。与郑亨类似的,还有宁阳侯陈懋,武城侯王聪,保定侯孟瑛,安远伯柳升等人。永乐朝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军职,漕运总兵官,一直由平江伯陈瑄担任。直到宣德八年,陈瑄死于任上。④

分析永乐时期勋臣所任军职可以得出以下特点:一是人数众多,大量的靖难勋臣占据着大量的军中要职,特别的明王朝的北部防线;二是特别高的军职时期明显减少,除了永乐初期丘福领征虏大将军,朱能领征夷将军,之后很少再有勋臣担任统帅级别的军职;三是高级文官开始出现在军事征讨活动中,或参赞军务,或代皇帝督军。总的来说,永乐时期勋臣仍然是军队的中坚力量,但在军事权力方面,较建国勋臣,有了明显下降。在军事行动并未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勋臣在军事舞台上逐渐从主角变成了配角。

四、仁宣及英宗前期勋臣所任军职

明成祖朱棣去世后,明朝的边防战略从进攻转向防御。虽然战事减少,但勋贵武臣们仍颇受信任。在皇位更迭的关键时刻,面对汉王的威胁,宁阳侯陈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卫京师,稳住了局势,仁宗得以顺利即位。勋臣也继续担负着北部边关的镇守任务,武安侯郑亨、保定侯孟瑛、襄城伯李隆、武进伯朱荣等都担任边境要地的总兵官。洪熙元年,镇远侯顾兴祖被仁宗命为总兵官,讨广西叛乱。同年三月,又命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率军巡视北部边境。宣宗在位初期,南北两面战事仍多交予勋臣负责。宣总登基当年的十一月,薛禄再次作为镇朔大将军北巡边关。在南面,镇远侯顾兴祖充总兵官及征南蛮将军,负责对南方的战事。

宣宗后期,勋臣在军事行动中的存在感下降。一是北部大的战事渐少,二是柳升和顾兴祖在对南方叛乱的军事行动中失利。之后南面讨蛮的军事行动不再由勋臣指挥。

当时勋臣中地位最高的是英国公张辅和第二代成国公朱勇。英国公张辅,在仁宗即位时,受命掌管中军都督府。宣德四年,有御史进言,张辅不宜久掌兵柄,但张辅被拿掉的军职,又给到了成国公朱勇手中,这体现了宣宗对勋臣集团的信任。而之后张辅“朝夕侍左右,谋划军国重事”。宣宗壮年去世,英宗以幼龄登基,正统初年由太皇太后张氏指定的五个辅佐大臣中,张辅亦在其中。在仁宗即位发挥作用的勋贵重臣宁阳侯陈懋,宣德正统时期仍颇受重用,其长期担任宁夏总兵官,正统十三年,还挂征南将军印,统率大军南征。英宗时期勋臣出镇地方者显著下降,主要原因英是靖难勋臣垂垂老矣,多有去世,袭爵之事多见于史,年轻一代也不适合出镇地方。但在中央,勋臣仍然出任都督府和京营的主职。正统元年,英宗下令,都督府事宜以侯伯掌之。京营的训练与日常管理也由勋臣负责。

五、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是明王朝的一個重大事件,本来比较强盛的明王朝,因为明英宗及其统治集团的莽撞无能,险些重演北宋的靖康之变。土木之变后,文官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宦官权力得到阶段性的遏制,而勋臣,则几乎退出了政治主舞台,沦为陪衬。

当时武将勋臣,仍以英国公张辅和成国公朱勇地位最高,二人皆随英宗亲征,太师张辅在英宗近前,史载:辅老矣,默默不敢言。作为名义上群臣之首的张辅,只能看着明军坠入深渊。⑤而朱勇带领京营骑兵主力作战,在鹞儿岭,遭遇蒙古军埋伏,全军覆没。除了张辅和朱勇,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这些勋臣中的中坚力量也都死在了土木之变中。朝堂为之一空。在这场权力大洗牌中,勋臣集团的传承出现了大断层,后继者无论权力还是能力,都较明前期有了明显下滑。

六、总结

14—16世纪,明代勋臣阶层伴随着朱明王朝的变化而成长变化,从最开始的治天下过渡成治军事,最后变为治京营。权力在缩小,对皇权的附庸程度在加深。勋臣的军职变化有力地体现了这一趋势。

注释:

①秦博:《洪武朝勋臣的爵、官与职权》,《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1期。

②方志远:《明朝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明史研究》1993年第3辑。

③赵现海:《明代九边军事统帅制度的变迁》,《明史研究论丛》2012年第10辑。

④展龙:《明代漕运总兵考论》,《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⑤梁曼容、张钰坤:《靖难勋臣政治权力的演变:英国公张辅与明代前期政局》,《延安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明)明实录[M].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2](明)陈子龙.明经世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明)申时行等.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明)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

[5](明)邓士龙撰,许大龄,王天有点校.国朝典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张朋飞,男,蒙古族,辽宁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

猜你喜欢
明代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浅论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现 宝藏增辉
明代中后期山水画发展情况梳理
明代官员如何发挥谏言监督作用
明代贵州卫学与地域文化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