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赠张云容舞》为例探讨文化差异 对唐诗英译的影响

2021-12-22 09:13谢馥宇
今古文创 2021年47期
关键词:英译唐诗

谢馥宇

【摘要】 翻译活动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诗歌翻译作为一个相当独特的领域,受到了社会生活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个领域,翻译方法因个人背景和文化多样性等因素变化。本文以古诗《赠张云容舞》英文译文为例,探讨了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把握诗歌形式与美感的统一,及如何处理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文化亏损问题,进而探讨影响古诗英译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赠张云容舞》;唐诗;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107-02

《赠张云容舞》是唐朝贵妃杨玉环之作,描绘了歌女张云容在《霓裳羽衣舞》中婀娜曼妙的舞姿。全词通篇没有一字具体形容舞女和其舞姿,但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将舞姿比作了薄雾单单中亭亭玉立的红莲,山岭上的云卷云舒,春风中拂水的柔嫩柳条,让人仿若置身乐场欣赏美人起舞的灵巧轻柔。诗中前后动静结合,以出水芙蓉之静,衬拂水柳条之动,描写立体灵动。美人惜美人,不难看出杨玉环自身在音律舞蹈上得天独厚的造诣。

与此同时,古诗意蕴无限,也正因如此引得许多西方学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诗的译者艾米·洛威尔是美国意象派诗人,著有汉语诗歌译集《松花笺》。文化背景的差异使洛威尔在译诗时对诗有自己独到的间接,这首译作也沿用了她“自由韵”的风格,以自由体诗的形式翻译了这首对仗工整的七言平仄律,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对诗中的意象和音律都进行了再创作,为唐诗英译提供了新思路。

一、《赠张云容舞》原文及艾米洛威尔的译文

原作:

《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译作:

Dancing

Wild sleeves sway, /Scents, /Sweet scents, /Incessant coming.

It is d 1ilies, /Lotus lilies, /Floating up, /And up, /Out of autumn mist.

Thin clouds, /Puffed, /Fluttered, /Blown on a rippling wind, /Through a mountain pass.

Young willow shoots, /Touching, /Brushing, /The water, /Of the garden poo1.

二、翻譯过程中美的还原再现

(一)意象美的体现

杨贵妃在《赠张云容舞》中,对舞女的人物描写不着一字,而是通过对一些优美的意象,如红蕖、秋烟、轻云、嫩柳等的描绘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不由地在心中勾画出舞女婀娜的舞姿。

首联中,译作将罗袖译为wild sleeves,在唐朝,罗袖是指宽大轻柔的丝袖,wide只译出罗袖的翻飞而无法勾勒出袖子的质地轻盈丝柔,也很难还原舞姿蹁跹中罗袖随风舞动的画面。

文化的意象的还原往往也伴随着亏损,不同国家受众天然地拥有不同体系的文化认知,意思一样的词汇可能用法以及传达的意象大不相同,译者所能做就是通过翻译方法尽可能地贴近原作。洛威尔采取的策略就是着重动词的刻画,对诗句的意境进行了增补。后半句中的香气译作了sweet scent,sweet更能衬出古人所谓的美人香。颔联中的红蕖直接译为red lilies,红蕖即莲花,莲花在古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但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多的是将百合视为纯洁的象征,所以在这里译者将意象换成了lily,更便于西方读者领悟这份美,但也在下一行添上了lotus lilies来确保译文的准确度。此外,译作者将袅袅秋烟里一抹绽放的红莲这一诗情画意之景转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floating up”刻画出了红莲随着秋风在水池的余波荡漾中缓缓漂浮, “out of autumn mist”写出了红莲绽放时的舒展。

颈联和尾联着重刻画了舞女舞姿的温柔灵动。颈联中译者以云朵为主题,展开描绘了薄云之下的山岭上突然起风的过程,用“ripping”刻画了风起的波荡,同时用“mountain pass”具象了风穿过的岭口,使起风的过程一鼓作气,也使读者脑海中曼妙的舞姿愈发行云流水。尾联中译者用“young”“shoots”描绘柳条的细嫩,“touching”“brushing”即体现了柳条的娇嫩,又承接了上一句中的起风,使人不免遐想美人纤细的腰肢随着节奏摆动,就好似柳条随风浮动。

(二)音律美的体现

诗歌的呈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中西文化相比较的焦点,中国诗歌强调意境和氛围,表达上往往委婉含蓄,旨在留给读者想象和创作的空间,而西方诗歌的语言强调逻辑和具象化的思维。中国古诗的表达更为感性,注重华丽辞藻的堆砌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西方语言则更为理性,在表达时也更倾向于开门见山,追求客观严谨。

针对这一特点,洛威尔采用了自由诗体的巧妙分行来解决这一困境。在艾米·洛威尔的版本里,不仅仅用词语的本意来形容舞态,同时也在音律上体现了舞步的节奏。从整体上看,每一句诗的分行都不超过四个单词,且分行内容都是先长后短。这种长短行的安排使整首诗呈现得错落有致,读上去节奏分明,就好似美人的舞步踩着节奏快慢不一。短行的重复押韵又贴合了中国古诗回环往复的特点,选用抑扬格的节奏也烘托出了诗歌独特的音律美,也对应上了原诗二三三的停顿节奏。则译作虽没有原诗的对仗工整,但仍能让读者陶醉其中不觉突兀,独具韵味。

译诗的第一节中“sleeves”“sway”“sweet”“scents”“incessant”的词的选用反复使用了“s”的发音,并且巧用词汇的重复,仿佛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第二节中的“floating up”“and up”一重一轻,使人仿佛身临现场,听着舞曲的节奏,品着舞蹈的韵律。第三节中的“puffed”“fluttered”开头结尾送气音和爆破音的结合,将诗中的舞蹈推进到高潮,节奏加快,舞步翩飞,音律的美大大增加了读者的代入感。最后一节中的“touching”“brushing”等叠韵词的使用,不仅延长了音调,也将舞者的形象刻画得更为婀娜多姿、妖娆灵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评价这首译诗“结果比原诗更出色”。

三、文化差异对古诗英译的影响

学者吴永安曾评价“洛威尔有意利用汉诗这块试验田,使用句法的抽象(作为高度现代派)、从此语调的变化与杂合(遥相呼应后的结构主义)、感官信号的放大(意象主义和印象主义)等诗学手段来构造她梦想中的美国文艺复兴。”可以看出文化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者的翻译目的以及翻译手法从而决定其主体性的发挥。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也就此诗进行了翻译,许老在翻译的过程中强调“三美”——音美、意美、形美。

其一译为:Silk sleeves are swaying ceaselessly with fragrance spread; / In autumn mist are floating lotus red./ Light clouds o’er mountains high ripple breezes cool/ Young willow shoots caress water of garden pool.

其二译为:Silken sleeves sway with fragrance incess-antly spread;/ Out of autumn mist float up lotus lilies red./ Light clouds o'er mountains high tipple with breezes cool;/ Young willow shoots caress water of garden pool.

他认为,优秀译文应该达意、通顺、传神、表形,主张译者首先追求意美,其次追求音美,再次追求形美,并力求达到三美和谐统一。从意美的角度来看,中国古诗中有大量的寓意丰富的意象,许老在翻译时尤其注重中国文本文化的传播,所以倾向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意象,使用“异化”的翻译手法,如将罗袖译作为“silk sleeves”,红蕖译作“red lotus”,保留了丝绸轻柔随风舞动的画面以及莲花高雅的形象。

从音美的角度来看,许老选择了押尾韵的处理方式,虽不似洛威尔节奏鲜明的风格,但读上去更能凸显出中国古诗的含蓄隽永,意蕴无穷。老曾评价洛威尔的译诗“原诗有如袅袅秋烟,轻云摇风,嫩柳拂水,节奏缓慢,从容不迫,读了好像看见唐代宫女在轻歌曼舞一样,而译诗给我的感受,却像看见美国女郎在酒吧间跳摇摆舞,时快时慢,如醉如痴,印象大不相同。”如果说洛威尔版本中的舞者更加开放灵动,那么许老笔下的舞者则更加柔美端庄。在形式上,洛威尔以自由诗为原作中舞者的舞姿增添了一丝狂放的韵味,而许老的版本译诗形式则是力求工整,在對仗和格律上长短一致,还原了唐诗工整对仗的特点。

不同的文化背景、翻译方式和目标受众塑造了两种不同的美的形象,很难去判定哪一个更胜一筹。在意象派的创始人庞德的深深影响下,洛威尔对意象派的风格充满热情,而与此同时,许老对中国的传统古诗有着独到又全面的见解,在文化传播上贡献卓著,也正因如此,同一首古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译作有着巨大的差别。

参考文献:

[1]吴永安.来自东方的他者:中国古诗在20世纪美国诗学建构中的作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张园园.从英译《赠张云容舞》看译者的主体性与再创作[J].考试周刊,2011,(49):26-27.

[3]孙梦璐.译者主体性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体现[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03):67-71.

[4]张艳艳.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2):49-50.

猜你喜欢
英译唐诗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马诗之四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