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英译本的翻译伦理探究

2021-12-22 09:13刘妍辉郑忠耀
今古文创 2021年47期

刘妍辉 郑忠耀

【摘要】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典籍的英译更能推动太极拳文化走出去的进程。本文将运用翻译伦理学视角,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指导,从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等五个角度,探究Louis Swaim《太极拳论》英译本中翻译伦理的体现,指明翻译伦理可以为典籍英译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 翻译伦理;《太极拳论》;英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117-03

作为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之一,太极拳因其刚柔并济、强身健体等特点备受国人喜爱。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指导,太极拳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且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其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文明进行沟通和交流。由此,太极典籍英译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纵观整个太极拳翻译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对太极拳拳架、拳理等术语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的探寻,对太极拳典籍英译整体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翻译伦理视角下,通过对Louis Swaim 《太极拳论》英译本的分析,为译者在进行太极拳典籍英译时提供合理的翻译模式参考。

一、翻译伦理学的内涵

翻译伦理学是翻译学与伦理学的交叉,主要研究伦理学规范在翻译领域里的具体应用,为译者的行为提供准则,主张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应当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

文化学派在进行翻译研究时,主要提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受到源文本、意识形态、诗学意识、赞助人等因素的影响,译者主体性被过度放大,使得他们认为“翻译即改写”,从而翻译变得无度可量、无规可循、无法可依。翻译伦理学是翻译研究在文化转向之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重在强调译者应当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译者受着不同关系的制约,包括对源文本的理解是否合理、对译文处理是否符合目的语读者习惯、对两种文化间的碰撞是否得以体现、对委托人的承诺是否得以实现等,种种关系交织在一起限制、规约着译者的翻译行为,形成翻译交际的伦理关系。

1984年,法国翻译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最早提出翻译伦理相关的概念。他指出翻译伦理即尊重原作中语言差异,通过“他者”的传播和译介实现翻译伦理目标。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翻译伦理”还是一个让人不悦的词。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于翻译伦理的研究逐步深入。1998年,韦努蒂在《翻译的窘境:论差异的伦理》中提出了保留源文本語言文化差异的“异化”翻译策略,强调译作要体现出异域性,以此来抵抗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为翻译伦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韦努蒂的翻译伦理目标是反对文化殖民主义,倡导“存异”伦理。2011年,皮姆提出了翻译职业伦理的概念。他认为翻译伦理已经实现从“忠实”到“文化交际”的转换。皮姆将译者视作为特定群体提供交际服务的人员,有着自己特殊的职责,因此翻译伦理问题本质上讲的就是译者的伦理问题。此外,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研究影响也十分深远。他将翻译伦理划分了五个模式: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承诺伦理。他认为,翻译理论必须立足于译者职业伦理。这五种模式,对翻译伦理研究影响较大。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必定会遵守相关的伦理规则,则会影响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对译文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文章以Louis Swaim《太极拳论》英译本为分析材料,探究译者在翻译太极拳典籍时需要遵守的伦理规则,以及对译文结果的影响。

二、《太极拳论》英译本中译者翻译伦理观分析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受到多重关系的制约,其翻译伦理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太极拳论》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和武术思想,以太极两仪为指导,阐述太极拳习练方法,是太极拳经典著作,对推动太极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译者Louis Swaim对太极拳研究颇深,且在翻译《太极拳论》时对太极拳典籍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有着自己独特的翻译思想和翻译伦理观。本文将从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承诺伦理五个方面分析译者的翻译伦理观,从而为太极拳典籍英译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再现伦理

切斯特曼的再现伦理指的是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语言,准确再现原作者意图和思想,不能任意添加或删改。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再现伦理体现的则是传统翻译理论推崇的异化原则,即把一种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其本来面目的方式传递给另一种文化及语言。它所倡导的不仅是语言的再现,更多的是原作风格和文体的再现,使得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可以获得相同的阅读感受。在再现伦理的引领下,异化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大多会采取直译、音译、直译加注等翻译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再现原文。

例1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译文:Taiji comes from Wuji.It is the mother of Yin and Yang.

此句为太极拳命名的由来。“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天地,天地即阴阳。所以,说太极是“阴阳之母”。这里包含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中,“太极”“无极”和“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属于太极拳的重要哲学术语。译者在翻译时,遵循再现伦理,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音译的翻译技巧,将“太极”“无极”和“阴阳”分别处理为“Taiji”“Wuji”“Yin and Yang”,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原文的风格和原作的意图。

例2 原文:动之则分, 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译文:In movement it differentiates;in stillness it consolidates.It is without excess or insufficiency.Follow,bend,then extend.

从整体来说,首先是把打拳者的人体比作“太极”,身体一动就分阴分阳,这就不限于动作方圆和劲路刚柔了,而是包括了拳术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现象。对于动静之分,有学者认为打拳为动,收拳为静。旧称“收势”为“合太极”,即取“静之则合”之义。后两句则指的是不论走架或推手,动作和劲力都不可过分或不及,虚实要分明,运臂迈步都要曲伸相继,而变转虚实尤其不可出现迟重的现象。

首先,源文本的句式十分符合中文行文习惯,使用四个四字短句,对仗工整,行文整齐。译者在处理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精确再现原文内涵。对于前八个字的翻译,译者在句式上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使用八个单词进行阐释,使得原文风格得到很好再现。其次,在词汇的选择上,译者也基本选择与源文本词性相同的词,如“随曲就伸”译者将它处理为了“Follow,bend,then extend”,采用三个动词,精准再现原文内容。

(二)服务伦理

服务伦理指的是翻译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完成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在这一理念下,客户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雇主、目的语读者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受服务伦理的制约,需要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需求,在再现原文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之上,使得译文便于读者理解。在服务伦理的指导下,译者多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即把源语本土化,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译者需要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将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Louis Swaim凭借自己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对中华太极文化的了解,较好地遵守服务伦理,为目的语读者服务,采用意译、套译等翻译方法,以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

例3 原文: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译文:Examine the expression “Four ounces deflect one thousand pounds”.Clearly this is not accomplished by means of strength.

“四两拨千斤”体现的是“尚巧善变”这一中国武术的重要技术特色。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民族,常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而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衡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精纯的标准。

此句中“斤”“两”等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意味浓厚的文化负载词,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十分少见。如果译者在翻译时进行直译或者音译,处理为“Jin”或“Liang”则不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从而与译者的服务伦理相违背。因此Louis Swaim在翻译过程中,用英语文化中常见的“ounces”和“pounds”来取代原文“斤”和“两”的概念,使得目的语读者对这一概念更加清晰明了,充分体现了译者对目的语读者的服务伦理观。

(三)交际伦理

交际伦理,强调的是译者既不属于源语文化,也不从属于目的语文化,而是在两种文化的交叉点或第三维度进行工作的。因此,译者在遵守再现伦理、服务伦理的基础上,还应该努力发现源文本中的文化信息,并将其进行恰当处理,达到一种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译者则更像是两种文化间的桥梁,通过翻译使得两种文化在交际中合作互惠。在交际伦理指导下,译者则会使用意译、意译加注释等翻译方法,来完成跨文化交际的任务。

例4 原文: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译文:Stand like a balance scale,active like the wheel of a cart.Sink to one side,then follow.If double weighted(shuang zhong),then one will stagnate.

此句讲的是,立身要像天平那样中正不偏,肢体灵活要像车轮那样圆转自如。对方用劲,应该把自己的劲偏沉于一端,不与对方的实力相顶相抗。反之,如以重力相抵抗,那便形成了“双重”的局面,这时劲路就发生重滞而停顿了。

“平”字作“枰”。枰,秤盘,乃借指天平。“平准”一词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找到在目的语文化中与之对应的词汇表达,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同时,“双重”一词译者在意译的基础上加以汉语拼音注释,遵循交际伦理,实现了翻译的跨文化交流互惠功能。

例5 原文: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译文:Silently memorize (mo shi) and ponder (chuai mo), and gradually you will attain what you wish from your heart and mind (cong xin suo yu).

此句的含義为:通过不断地认识思考和实践锻炼,就能逐渐地达到随意运用的地步了。原作作者认为太极拳习练需要经过自己反复地思考和练习,才能达到一定境界。

译者在处理此句时,最大可能还原再现原作的基础上,还考虑到跨文化交际的意图,尽力向目的语读者传达信息。同时,对四字格采用音译的方法,也能够使得两种不同文化进行沟通交流。

(四)规范伦理

规范伦理,指的是译文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和模式,要求译者综合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的基础上,提高译文的可读性,达到目的语读者对作品的期待。汉语和英语在本质上有许多的不同,如汉语是分析型语言,注重意合,语言多小短句,结构较为松散;而英语是综合型语言,注重形合,多用长句复合句,结构较严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明晰两种语言的不同,遵守规范伦理,在语言结构上应当多加考虑,使得句式结构更加贴合目的语表达习惯。在翻译《太极拳论》过程中,Louis Swaim作为英语母语者,且时刻考虑到这一伦理规范,多处译文都能看到他在处理时的思考。

例6 原文: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译文:Whenever we see those who for several years have perfected their skill,yet are unable to employ this neutralization and are generally overpowered by others,this is merely from not having come to understand the fault of double weighting.

这句话就是汉语和英语语言表达习惯不同的最佳体现。原文是三句话,且没有主语,逻辑关系表达不明确,需要读者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后在字里行间体悟其逻辑。而译者在处理时,没有完全按照中文的句式结构,而是考虑到英语的行文习惯,采用状语从句加主句的模式,增加主语和表示逻辑的连接词,使得译文的逻辑关系跃然纸上,体现了译者对规范伦理的遵守,便于读者理解源文本的内涵。

(五)承诺伦理

承诺伦理,指的是译者在翻译前期准备、翻译时的斟酌、翻译后的校对,都要有者对译作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这是一种在伦理道德层面对译者素质的约束。同时,在承诺伦理的制约下,译作的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保证。

Louis Swaim在翻译《太极拳论》这部著作之前,个人练习太极拳已有20余年,他对于太极拳文化了解至深。并且,他作为一名英语母语的习得者,英语表达方面也更能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译文的质量。他还在书中探讨了翻译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准确再现原文的形式、内容,不偏离原作太远,以保证原作的内涵得以传达,同时还找寻英语读者易于理解的词汇和语句,使译文变得清晰明了,提升译文的可读性。正是他这种严谨负责的态度、恪守职责的立场,才能够使《太极拳论》这部中华传统太极文化浓厚的典籍得以传播,从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三、结语

翻译伦理为译者制定了伦理道德方面需要遵守的规则,译者需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体现翻译伦理的制约。本文通过分析Louis Swaim《太极拳论》的英译本,发现翻译伦理在译者翻译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与《太极拳论》类似的中华典籍英译过程中,译者更应该坚持相应的翻译伦理,以加快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同时,本文还为典籍英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中华典籍英译研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彭萍.翻译伦理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2]王大智.关于展开翻译伦理研究的思考[M].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3]刘卫东.翻译伦理的回归与重构[J].中国外语,

2008,(6).

[4]Berman,A.The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Culture and Translation in Romantic Germany(Trans.By Stefan Heyvaert)[M].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2.

[5]楊瑞玲.翻译伦理与译者的职责[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54-55.

[6]Pym,A.Training Translators[M].Oxford:The Oxford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2011.

[7]Chesterman A.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J].The Translator,2001,7(2):139-147.

[8]Louis Swaim.Mastering Yang Style Taijiquan[M].Berkeley:North Atlantic,1999.

[9]秦琴.中华典籍《太极拳论》英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21,34(1):58-60.

[10]顾留馨.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解[J].体育科技,1980(2):80-83.

作者简介:

刘妍辉,女,汉族,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郑忠耀,通讯作者,男,汉族,河南叶县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笔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