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全程全面”加快特色农机鉴定推广

2021-12-23 12:41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试验鉴定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机化全程技术推广

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试验鉴定)站

□ 管延华

山东是粮食、畜牧、林果、水产、蔬菜生产大省。也是农业机械化大省,“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试验鉴定)站不断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提升新机具鉴定能力,为山东省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一、围绕全程机械化,强化试验研究

“十三五”期间,在花生、棉花、马铃薯、甘薯、蔬菜、大蒜、大葱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一是联合有关院校和生产企业,牵头申报并实施了7项省级以上农机化科研项目,创新研发出大蒜精密播种机、大葱移栽机、甘薯移栽机、大蒜收获机等一批先进适用农机具。二是争取省财政资金500多万元,开展花生、棉花、马铃薯、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试验验证,推介了“大蒜种收机械化技术”等10余项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总结形成了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规范。通过推介配套农机装备,在5个市、86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二、围绕全面机械化,强化集成推广

通过以评促建、典型引领,有效提升了主要农作物(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果业等机械化水平。一是牵头起草了《“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并进行技术培训与咨询答疑,目前省级示范县62个;开展“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调研,为政府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依据。二是投入资金99万元,建设棉花、玉米、苹果、茶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13处,打造了一批农机化技术推广样板。“十三五”期间,年均组织棉花、花生、甘薯、苹果等机械化技术培训、田间日活动3—5期;与部总站和棉花专业组共建的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在陈学庚院士指导下,籽棉单产达到了424千克/亩,发挥了很好的样板作用;承办全国花生、棉花、甘薯以及蔬菜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各项技术推广效果显著。

三、围绕农机化创新,强化特色产品试验鉴定

“十三五”期间,推广鉴定逐步向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转移。一是保障企业鉴定供给。围绕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资质认定范围从152项增加到了182项,国推鉴定能力从9个增加到了21个产品,鉴定指南发布周期从一年一次调整至一年多次,项目受理从一年一次调整到随时受理每周下达,受理品目从35个增加到了89个,满足新时期农机化需求。二是拓展鉴定服务领域。设立畜牧水产检测室负责研究产业动态,制定专项大纲,开展专项鉴定;部署林果、特色蔬菜、畜禽粪污、渔业等新产品资质认定工作;畅通特色农机创新产品鉴定渠道,开展新产品新机具调研50余次,向社会征求专项鉴定大纲意见20余次,发放专项鉴定证书42个,确保新时期农机化推广服务“有机能推”。三是严格鉴定程序确保鉴定质量。依据大纲规定,精准做好18小时田间试验考核,确保农机产品“能推好用”,助力农机产品可靠性、适用性稳步提升。

四、围绕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强化鉴定推广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随着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化,不断强化鉴定推广体系建设。推广业务方面,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行动。2015—2017连续三年承担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培训省市农机推广人员;2015—2020连续6年承担山东省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培训班,培训县、乡技术推广人员;通过每年验证示范会、演示现场会等形式,培训合作社技术骨干。通过层层培训,大大提升了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确保了技术推广效能。

试验鉴定方面,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完善鉴定技术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建设。针对两次“试验鉴定办法”修订,发布了20余项山东特色省级配套政策。二是坚持上岗培训和技能比对。近两年,开展全员上岗培训,结合岗位职责多次参加总站专项培训;针对专项产品,开展人员、仪器能力比对以及站外一致性专项比对,不断提升鉴定检测技能。三是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主持制定了6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参与起草产品团体标准4个,19项农机化标准列入了“山东标准”建设重点项目,参与部总站承担的2项农机装备试验验证方法与技术研究课题;起草部、省级推广鉴定大纲51项,累计发布专项鉴定大纲18项,在鉴定中采用了远程视频监控等多项新方法新技术。

猜你喜欢
农机化全程技术推广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