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及启示

2021-12-23 12:17南华大学图书馆湖南衡阳4200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馆藏文旅特色

吴 芳,牛 麟(南华大学 图书馆,湖南 衡阳 420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更为重视,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研学旅游、民俗旅行、文化主题餐厅、博物馆观光等日益高涨。2018年3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1],从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上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给予支持。文旅融合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也应把握好新机遇,实现创新发展。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自2018年国家从组织和政策层面给予“图书馆文旅融合”支持后,学术界的关注热度迅速增长。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涉及以下研究内容。一是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服务模式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为“研学旅行”。幸娅梳理了体验式、户外拓展类、“非遗+”、“读书+旅行”、研学实践基地五种图书馆研学旅行模式[2];刘景会认为图书馆研学旅行是其服务的创新,具有社会教育功能,从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服务功能、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3]。第二种为“主题图书馆”。主题图书馆的出现是社会公众对高品质文化服务的殷切需求[4];李燕在分析主题图书馆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和建设主题图书馆需注意的问题与路径[5]。第三种为“图书馆+”。张磊等从“生态链”“业务链”“服务链”“产业链”“价值链”五个维度对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景区(公园)”模式进行剖析[6];王亦淇认为“图书馆+民宿”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而且有利于弘扬地方传统文化[7]。二是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案例研究。当前涌现出较多有特色的各种实践案例,对于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浙江省的桐庐县图书馆坚持文化与民宿有效融合的发展理念,将阅读注入民宿,既提升了民宿文化内涵,又拓展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范围[8]。鲁祎从建设背景、功能定位、管理方式、社会成效等方面探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嘉兴市图书馆的“红船书苑”体系[9]。三是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针对目前已有的实践进行思考与总结,从而提出促进图书馆文旅融合更好发展的策略。王满认为需积极探寻文旅融合的切入点,打造“图书馆+”新业态;直面图书馆文旅发展新挑战,回归图书馆本质;拓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加强文旅深度融合[10]。迎合数字时代,张玥从众包方式的资源采集、语义关联的数据聚合以及情景化服务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移动视觉搜索的图书馆文旅融合数字资源建设的解决思路[11]。

一 国外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案例

国外图书馆以其建筑外观、文献资料、文创产品、历史底蕴等优点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用户前去参观,因而涌现出了许多文旅融合的实践案例,这为我国图书馆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借鉴之处。文章案例选择的原则为:地域上涵盖欧美国家,涉及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类型;历史较为悠久,可供查询的资料较多;文旅融合特色明显,具有借鉴意义。综合以上原则,选出了纽约公共图书馆、圣三一学院图书馆和苏格兰国家图书馆3个案例。

(一)纽约公共图书馆

纽约公共图书馆成立于1895年,是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拥有88个社区分支机构和4个学术研究中心的独特组合,为人们提供极其丰富的资源[12]。游客既不需要办证,也不需要买门票,就可以参观图书馆,在特定区域还允许拍照和饮食。2015年的数据显示,纽约公共图书馆接待访客1 800万人次(这一数量超过纽约任何一家文化机构),文献流通2 300万,有140万人次参与各项文化活动[13]。

1.宫殿式空间设计

纽约公共图书馆是一座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宫殿式建筑,是纽约的文化地标之一[14]。内部装饰奢华独特,走廊间的展品、天花板的壁画、房顶的大吊灯等都非常具有艺术价值,是许多电影的取景之处。图书馆内的主阅览室玫瑰阅览室(Rose Main Reading Room)吸引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它采用无柱设计,四周设置开放式书架,桌上摆放蒂方尼设计的铜台灯。藏有镇馆之宝《古腾堡圣经》的麦格劳圆厅(McGraw Rotunda)也是游客观光的热门,拱门高耸震撼、壁画内涵丰富,在闭馆期间可以承办酒会和晚宴。

2.特色馆藏文献

纽约公共图书馆每年为1 700多万读者提供服务,并在网上提供数以百万计的服务,馆藏超过5 500万件物品,从书籍、电子书、DVD到世界各地学者使用的著名研究收藏。图书馆的历史收藏品包括镇馆之宝《古腾堡圣经》、哥伦布1493年宣布发现新大陆的信件、乔治·华盛顿最初的告别演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及约翰·柯川手写的《情人》乐谱。

3.免费的服务内容

纽约公共图书馆在消除信息鸿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数百万在家无法上网的纽约人而言。纽约市公立学校的学生依靠当地的分馆来完成家庭作业,社区移民依靠图书馆的英语和读写课程来了解美国文化,求职者依赖图书馆的资源来寻找就业机会。图书馆每年总共提供103 000个免费项目,服务对象从学步儿童到青少年再到老年人。

在不断扩展的数字领域,纽约公共图书馆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提供强大的在线工具,帮助他们发现其广泛的资源和服务。在图书馆官网上,游客可以浏览图书馆庞大的馆藏,下载电子书,并从获奖的数字馆藏中查看70多万件物品。通过图书馆的新电子阅读器应用程序SimplyE,用户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从馆藏的30多万本免费电子书中借阅图书。

(二)圣三一书院图书馆

圣三一学院坐落在都柏林市中心,是爱尔兰排名最高的大学。拥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7 000名,涵盖了艺术与人文、商业、法律、工程、科学等主要学科。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是爱尔兰最古老也是规模最大的研究类图书馆,它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并成为欧洲最大的图书馆[15]。图书馆的建筑风格整体充满魔幻色彩,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取景地,也是所有游客到都柏林“必看”的一个行程。

1.地标性建筑“长厅”

“长厅”(Long Room)是圣三一学院图书馆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712年至1732年之间,有近65米长。长厅内有一个开放的画廊,画廊下面的金字带纪念了17和18世纪的捐助人。书架设置在较低的一层,到19世纪50年代,这些书架已经完全放满。

长厅内有许多珍贵的收藏,如雕塑家彼得·舍曼斯(Peter Scheemakers)委托制作的14件半身像,这些半身像出自西方世界伟大的哲学家和作家之手,其中最精美的半身像是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路易斯·弗朗索瓦·鲁比亚克(Louis Francois Roubiliac)的作品。其他的收藏包括仅存的几份1916年《爱尔兰共和国宣言》、爱尔兰最古老的竖琴等。长厅会安排临时的展览,展示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鼓励用户进行深入的研究。

2.特色手稿《凯尔经》

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拥有600多万册印刷书籍,收藏了大量反映400多年学术发展的期刊、手稿、地图和音乐。其中最著名的手稿是《凯尔经》(Book of Kells),已经在图书馆保存了300年,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插图手稿之一。它写于9世纪初的凯尔斯修道院,由四部拉丁文福音书组成,一些主要页面的复制品和一些精细照明的初始字母包括在内。这份手稿和其他珍宝展览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参观这座图书馆[16]。

虽然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机构,但它在教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开创了资源发现的现代方法。例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数字馆藏在线资源库保存了使用最先进的成像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凯尔经》,这些新的数字图像的分辨率是迄今为止最精确的,为用户提供了仅次于亲自观看书籍的体验。

(三)苏格兰国家图书馆

苏格兰国家图书馆是一座拥有世界一流馆藏的参考图书馆,既是苏格兰最大的图书馆,也是欧洲主要的研究型图书馆之一。创立于1689年,位于爱丁堡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具有维多利亚教堂风格建筑特色,楼高15层,游客可以免费进去参观[17]。

1.多样的文献资料

苏格兰国家图书馆的收藏范围从珍贵的历史文献到涵盖所有主题的在线期刊,专门研究苏格兰的知识、历史和文化。图书馆有印刷品1 500多万件,手稿700万册,地图200万张,电影32 000多部,报刊杂志25 000多种[18]。其中珍贵文献包括查尔斯·达尔文提交《物种起源》手稿的信、莎士比亚第一本书等,另外还有世界最多的苏格兰盖尔语材料[19]。数字资源方面,涵盖超过五个世纪的数字化书籍、期刊和手稿,数以百万计的记录和摘要,数以千计的全文报纸、期刊和报告,数百本全文参考著作。

2.结合馆藏研发文创产品

苏格兰国家图书馆拥有丰富多样的馆藏,可供从事创意产业的用户使用。仅在20世纪和21世纪,就有1 400万册图书、杂志、期刊和报纸,涵盖了所有能想到的学科种类,如两百万年的地图、数百万页的手稿和档案材料等。

为促进创意产业发展,苏格兰国家图书馆结合馆藏文献开设了文创产品商店,涉及12个系列[20]。(1)Androw Myllar Windmill,包含4个商品,结合1508年Walter Chepman和Androw Myllar制作印刷的版画;(2)Bartholomew Archive,包含8个商品,结合馆藏巴塞洛缪档案文献;(3)Big Books,包含7个商品,非常适合有幽默感的图书爱好者;(4)Birds and Flowers,包含15个商品,植物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伍德维尔1794年出版的《药用植物学》中的原始插图,鸟的设计来自于1835年《亚历山大·波拿巴的美国鸟类学插图》的原始插图;(5)Book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包含13个商品;(6)Edenburgum Scotiae Metropolis,包含6个商品,包括爱丁堡的城市规划;(7)Manuscripts,包含8个商品;(8)Quotations,包含33个商品,描述图书馆、书籍和阅读中的名言;(9)Scotland at the Cinema posters,包含7个商品,每张海报都有苏格兰版的著名电影台词;(10)Scots words,包含12个商品,以苏格兰单词定义为特色;(11)Scottish Bibliography,包含8个商品,将苏格兰著名作家的作品排列设计在一起;(12)Signature,包含3个商品,从图书馆保存的文件和手稿中提取苏格兰著名作家的原始签名,并通过数字技术增强到商品上。

二 国外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特点

综合分析国外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案例可发现,它们在建筑设计上独具一格;具有特色馆藏文献;合理挖掘利用馆藏资源,衍生创意产业,开发文化产品。

(一)独特的建筑设计

独特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能吸引用户驻足观光。想要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建筑,需要将空间设计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相结合,使图书馆更具历史和文化价值[21]。无论是纽约公共图书馆,还是圣三一学院图书馆、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其空间布局、色彩装饰都与周边的环境、城市整体风格、风俗文化相得益彰,典雅的外观设计让用户有种身临殿堂的神圣感和庄重感。

(二)彰显馆藏特色

特色馆藏是指各个图书馆具有的特色资源,是各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22]。纽约公共图书馆不仅有镇馆之宝《古腾堡圣经》,还收藏了英美文学名著的最早版本;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有保存了300年的著名手稿《凯尔经》,并在其标志性建筑“长厅”向读者展示珍贵的半身像收藏;苏格兰国家图书馆拥有世界最多的苏格兰盖尔语材料。

(三)衍生创意产品

当前,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与文旅融合紧密联系。就“购”而言,美国西雅图市中央图书馆灵活开设的纪念品商店在空间设计和内容服务方面提供了范例,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营销方面值得其他图书馆学习借鉴[23]。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圣三一书院图书馆在图书馆内都开设了纪念品商店,苏格兰国家图书馆不仅有文创产品实体商店,还建立了网络店,它们将馆藏文化与商品属性有效结合,形成了具有本馆特色的创意产品。

三 国外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启示

文旅融合发展热潮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国外图书馆文旅融合在建筑设计、文献资源、衍生产业等方面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的参考价值,我国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都可以借鉴,如进行空间再造、挖掘特色馆藏、开发文创产品、深化内容服务等。

(一)进行空间再造

国内知名学者吴建中提出第三代图书馆的概念,认为第一代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第二代图书馆突出开放借阅,第三代图书馆则会成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24]。在这种新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以提升服务效能,国外许多图书馆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空间再造是指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图书馆传统的物理空间形态、功能进行改造升级,使生态环境、资源、技术、服务、休闲等要素更好融合,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独特、显著的物理形态变化可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而美观高雅的设计则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2017年,全球网红图书馆“天津滨海图书馆”,被称为“滨海之眼”,自开馆以来每天就吸引了海内外的用户来参观。该图书馆采用自下而上的阶梯式设计,并排列波浪状书架,意涵“书山有路勤为径”;球形报告厅内有伸缩座席,主要用于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寓意“打开天眼看世界”。图书馆空间再造不仅仅是在外观建筑上发生改变,内部功能设计也同样重要。2018年,全球网红图书馆“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颠覆了用户对图书馆的传统印象,做饭、唱K、睡觉……无所不能。除了外形像美丽的黑宝石之外,更为吸引用户的是其内部功能设计。一层为“大众空间”,主要是用户自由交流的空间;二层为“小众空间”,供同一兴趣的用户在体验和制作中学习;三层是传统的图书馆空间[25]。因此,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需打破思维定势,从外观建筑到内部功能都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让其感受“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主动学习、分享知识、乐于交流。对于规划在建的市县各级公共馆,应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要注重空间结构的深度思考与挖掘。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空间也是作为新一代图书馆“馆藏资源”为各类读者提供服务的,因为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书本、数字资源等传统资源。对于馆舍面积较有优势的旧馆,也可以在旧馆改造中充分发挥空间再造作用,利用空间开展专题展览等活动。

(二)挖掘特色馆藏

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目的之一在于特色馆藏,而挖掘特色馆藏,不仅可以提高某些稀有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所谓特色,在于“我有人无、人有我优”的独特。特色馆藏不同于一般馆藏,它是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显著资源,有的侧重地域特色,有的偏倚人物特色。因此,特色馆藏的挖掘需结合本馆、本地域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追求“广而全”,如当前许多图书馆都在建设特色数据库,但存在资源重复的弊端。位于浙江桐庐的先锋云夕图书馆,是一所展现民俗风情的公益书房,凸显地域特色,文献资源展示的重点是畲族风情、工艺制作等。它不仅建立了当地村落的知识宝库,而且也让更多的外来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带动了莪山旅游业的发展[26]。

图书馆除了让用户根据需要对特色资源进行自主选择利用外,也可以多方主动推介。因此,特色馆藏既需要挖掘,也需要宣传。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将特色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或是建设在线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扩大宣传的渠道,从而满足移动阅读时代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开展基于特色馆藏的出版服务。将特色馆藏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有序化整合,通过编辑复制向公众传播,有利于让用户更加了解这些特色文献。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出版物特别设置了“馆藏导览”主题,以馆藏形态、地域等要素来介绍特色馆藏[27]。对于较小较老的公共图书馆,如果很难争取较多资金,应充分深挖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另辟蹊径,将重心落在现有成果的转化上,将少数人所知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令其可以为大多数人所用。而高校图书馆具有收集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优势,诸如可以保留文化名人的遗迹和生平故事等,举办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活动,从而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三)开发文创产品

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用户不仅喜欢到文化景点旅游,也愿意花钱购买相应的纪念品,以此作为美好记忆的保留。在这种趋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文创产品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延伸出来的产品[28]。

作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在吸引用户来访参观之外,也可以开发文创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因为文创产品不是单纯地只为宣传文化或者售卖艺术品,它更像是将文化和艺术品进行完美契合,从而以另一种方式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例如位于杭州的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嵌入了设计商店创意性概念,主要展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材料。它以设计为主题,“设计概念店”区域就有许多代表图书馆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张小川设计作品、耳语工作室作品、Veis设计作品等,其核心使命就在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设计的进步[29]。此外,必须明确文创产品的开发也需具备独特性,切忌千篇一律。图书馆可以将本馆的特色文献要素融入艺术品,如学习借鉴故宫博物院,其文创产品凸显浓郁的“故宫风”。旅游城市和网红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信息方面挖掘开发本地旅游资源和吸睛点,充分认识流量的作用,一方面能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创造效益,解决图书馆资金问题。而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馆藏特色资源或是本地旅游特色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及周边,如服装、书签等,在每年校庆和毕业季时分发给校友和毕业生,从而传承校园文化。

(四)深化内容服务

图书馆“高颜值”的外观设计,只是吸引用户慕名而来的第一步。对图书馆而言,更重要的是增强用户的黏着度,不是“到此一游”,或是简单的“景点打卡”,而是让用户驻足书中的世界,甚至是愿意再来。学者范并思曾说:“空间再美,没有活动,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图书馆的内容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各级各类图书馆每年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但服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大部分图书馆都是基于自身的角度去举办各种活动,较少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没有让用户参与到服务的策划、开展、评价等全过程。因此,在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需鼓励用户参与,积极利用社会力量来进一步深化内容服务。上海嘉定区图书馆除了有江南庭院风格的典雅建筑外观外,还开展了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服务,如“全域”服务模式下的“我嘉书房”,采用政企合作模式打造24小时服务的多功能社区文化空间,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用于建设用房、设备采购、空间改造装修等,并利用社会化运营来提升服务品位;“全域”服务模式下的文化志愿者团队,如“书香助残”志愿者团队、“周末故事会”志愿者团队、100个“百姓书社”、“书香环游志愿者服务队”等,让每个有需要的用户都能获得图书馆的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达到全域共享。虽然上海嘉定区图书馆的“全域”服务模式并不适用于每个图书馆,但可供学习借鉴,从而探索适合本馆的内容服务深化方式,使用户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创新科普知识的传播方式,让公众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从而加深城市的归属感。高校图书馆则可以创建研学基地,主动邀请和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根据各个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策划不同的主题研学活动。此外,可以与企业合作,将理论知识进行成果转化,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作用。

猜你喜欢
馆藏文旅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