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公民”的摇篮

2021-12-23 04:27李诣谳
音乐爱好者 2021年12期
关键词:茱莉亚室内乐乐团

李诣谳

茱莉亚音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建校一百一十五年以来培养了无数杰出的艺术家。2015年,天津茱莉亚学院正式成立,成为这所百年名校的第一所海外分院。

六年多以来,无论是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的培养上,天津茱莉亚学院的探索和尝试都已初具成效。在日常教学之余,学院师生更是积极投入音乐表演实践中。他们走出学院,走进社会,将音乐的美带给无数听众,一些“音樂品牌”也初步成型,其中以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最为典型。

这支由天津茱莉亚学院优秀教师组成的室内乐团成立于2019年,成团至今虽不满两年,但巡演足迹已遍及多个国家,并于京津两地定期推出系列音乐会。2021年3月,乐团首次到访上海,就用精心设计的小众曲目和精湛的演释征服了沪上观众。

我在音乐会之余采访了天津茱莉亚学院执行理事兼首席执行官卜怡明先生和学院艺术总监兼学术院长何为先生,由此对学院的办学和活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天津茱莉亚学院是由纽约茱莉亚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天津新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的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学院有近四十名硕士研究生和近九十名“周六制”大学预科学生。

长久以来,茱莉亚学院一直是“卓越”的代名词,而天津茱莉亚学院同样如此,旨在成为一流音乐家的摇篮。天津茱莉亚学院目前有预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课程,其中研究生课程为即将进入职业领域的学生们提供了一块跳板,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职业音乐家的身份转变,并在毕业之后得以顺利进入世界一流的室内乐团和交响乐团。天津茱莉亚学院研究生阶段共设有三个专业,分别是室内乐、乐队和钢琴艺术指导。这三个专业都非常强调合作性,乐手之间必须互相倾听和沟通,因此只有在学生完成了本科课程、掌握了必要的演奏技术之后,才能在研究生阶段予以展开。此外,这三个专业的设置相当具有前瞻性。在这三个专业设立之初,中国还没有一所音乐学院设有室内乐专业和艺术指导专业,因而它们对国内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除了追求卓越以外,随着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日趋丰富,茱莉亚学院在办学中也越来越注重“艺术公民”(artistic citizen)这一理念。该理念由茱莉亚学院前院长约瑟夫·波利希(Joseph W. Polisi)提出,他认为学院不仅要培养出色的演奏者,还要培养善于交流沟通的人。音乐家除了能在舞台上演奏以外,更应该深入到人群中间传播音乐的力量,通过音乐把人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社区。这一理念在天津茱莉亚学院的办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扬。学院里设有专门的部门分管学生的社会艺术实践。在学院所在地天津滨海新区,学生们在当地的学校、医院、孤儿院开展了各种音乐活动,为病患、孤儿和医疗工作者们带去希望和力量。

在当今世界,古典音乐家比过去有着更重大的责任,音乐家们不能只坐在音乐厅中演奏,更要深入到社区中去。在这一方面,天津茱莉亚学院毫无疑问走在了实践的一线。

天津茱莉亚学院充分依托纽约茱莉亚学院理念组织办学,从招生到教学再到实践,诸多环节之中都有纽约茱莉亚学院的深度参与。纽约茱莉亚学院的教师全程参与了天津茱莉亚学院的招生过程,以非常严格的标准和要求遴选出了在读学生。在教学和实践方面,两地学生之间有着丰富的短期合作演出机会。例如,纽约茱莉亚学院每年1月举办小型室内音乐节,每年5月举办四重奏工作坊,这些活动都会有天津茱莉亚学院的学生参与。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为两地的联合办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由于疫情期间旅行管控,目前有四十二名就读于纽约茱莉亚学院的中国学生滞留国内,在天津茱莉亚学院继续他们的学业。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情况,两地的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在师资力量上,天津茱莉亚学院的教师分为常驻教师和纽约茱莉亚学院的访问教师。由于疫情,访问教师的教学计划难以实施。但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可以预见的是两个校区将在教学和实践上不断加强沟通,也正如卜怡明先生所说的那样,有望实现“一个学校、两个校区”的办学状态。

致力于成为艺术家摇篮的天津茱莉亚学院,自然在师资建设上把关颇严。学院于2017年在全球范围内选拔教师,这一过程极为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同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二者缺一不可。除了日常教学任务以外,学院教师还承担了很多演出任务,常年活跃在演出一线,这对于教师演奏水平的保持和提升大有裨益。同时在教学中,教师的这些演出经验也能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们受益匪浅。演出和教学相辅相成,这在注重实践的天津茱莉亚学院看来是极为必要的。对于教师而言,学习是终身的,需要不断的自我突破。不同于学生更多的是在课堂中学习,教师的成长更多的是来自演出实践以及与学生们的交流互动中。在天津茱莉亚学院,教师的演出任务甚至占到了总工作量的一半。

除了教师乐团的活动外,教师还会参加学生乐团,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支持并引领学生。尤其是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他们即将开始职业生涯之际,能提前和学院教师(也就是职业演奏家)合作,就能提前获得作为职业音乐家的体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与学生合奏时,通常会坐在一个声部的最后,而把首席和前排位置留给学生,在为学生保驾护航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实践和体验。

2021年3月,由茱莉亚学院优秀教师组成的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在上海举办了首场音乐会,演出了美籍德国作曲家保罗·欣德米特的《小室内乐》、捷克作曲家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的《第二号九重奏》以及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的《G大调第二弦乐五重奏》等冷门又出彩的作品。即便是资深乐迷也无法否认,这场音乐会非常“新”。曲目的“新”在于新奇,除了德沃夏克为听众知悉外,国内听众对另两首作品恐怕比较陌生。同样,这场音乐会的主角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也很“新”,乐团正保持着“新”兴发展之势。

音乐会的曲目选择并非是“剑走偏锋”,满足某些观众的好奇心理,而是注重全局性的设计。在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曲目时,天津茱莉亚学院的艺术总监、院长何为先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为了“呈现各种不同的年代”以及兼顾不同的乐器配置。

音乐史的书写中往往会体现出鲜明的“马太效应”。这一术语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于1968年提出,用以概括一种两极分化现象,简而言之是一种“多者愈多,少者愈少”的现象。莫顿认为,如果一个人或者某一团体获得成功或进步,它就会继续积累并扩大这一优势,因而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将这个概念运用于音乐史的书写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位作曲家建立声望并且其作品反复被上演,那么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关注他,他将吸引更多的听众、评论家和学者对他展开讨论和研究,而这些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与之相反的是许多作曲家和作品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尘。而本场音乐会选择马尔蒂努和欣德米特的作品,正是希望反其道而行之,在历史的遗迹中发掘优秀的作品,将之呈现给当下的观众。

当被问及室内乐这种较为典雅精致的体裁和本场音乐会较为冷门的作品是否会使观众望而却步时,卜怡明先生则表示毫不担心。这一方面是源于对沪上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对自身艺术眼光和定位的充分自信,更能反映出乐团开放、包容的态度和超前的意识——作为一个专业水准极高的乐团,不仅要能契合听众,更要能引领听众,带领他们进入全新的音乐世界。

猜你喜欢
茱莉亚室内乐乐团
天津茱莉亚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举办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
天津茱莉亚学院举行校园落成典礼
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在音响上的新探索
美国茱莉亚学院院长率领代表团来访我院
滚烫的交响灵魂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