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高位截骨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影响

2021-12-24 06:00朱立军马根成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12期
关键词:骨性活动度胫骨

曲 波,朱立军,马根成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慢性膝关节疾病,是骨科常见的退行性病变[1]。虽然该病进展缓慢,但病情长期发展,会逐渐加重临床症状,在患者活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疼痛,最终造成膝关节肿胀和僵硬,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严重影响[2-3]。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也无特效药物,对于病变严重患者,手术是减轻疼痛及恢复部分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常用术式,但具有创伤大、恢复慢、容易出现并发症的缺点[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使用率逐渐提高,该术式对组织创伤轻、手术风险小,应用价值高[5]。本文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①纳入标准:均符合第九版《外科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6];经CT、X线等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完整;无手术禁忌证。②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脑功能严重障碍者;存在精神障碍,不能沟通者;存在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者;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或断裂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采用不同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双下肢彩超等。①对照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患膝关节30°屈曲,驱血成功后使用气囊止血,在膝关节前正中行8~10 cm切口,沿髌骨内侧缘进入关节腔,在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基础上,清除关节腔内多余的组织,使胫骨平台充分暴露,在胫骨近端使用骨椎定位,安装试模,检测膝关节活动度后,利用骨水泥将假体固定安装,缝合切口,予以伸直拉伸位,保护膝关节。②研究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患膝关节90°屈曲或完全伸直位,首先在关节镜下清理关节腔内的游离体,修整关节面及半月板,明确关节受损情况;在胫骨下方前内侧行7~8 cm斜形切口,切口应终于膝关节后内侧角,将患膝完全伸直,旋转腿部直至髌骨位于前方,随后第1枚克氏针打入胫骨后嵴前缘,第2枚克氏针与第1枚克氏针平行打入其前方2 cm处,做胫骨远端切除,切除过程中保留部分内侧皮质,保证截骨面整齐,将保留的内侧皮质仔细切断,作为青枝骨折与胫骨远端对合,采用锁定钢板予以内固定;术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两组均予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有需要者予以吸氧,并给予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估系统判定[7]。HSS评估系统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减分项目6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患者手术后评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为差。总有效率=(优+良+中)/总例数×100%。

1.3.2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术后3和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8],包括跛行、是否需要支撑、交锁、肿胀、疼痛、不稳定、爬楼梯、下蹲等项目。评分100分为完全正常,90~99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50分为差。

1.3.3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3和6个月,分别在患者肌肉完全松弛和没有Lokomat系统动力支持时,使用量角器、皮尺测量活动度,根据关节活动度测量标准[9],通过判定由外力使关节运动的弧度来评估关节活动度。

1.3.4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术后有无假体松动、感染、深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采用不同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比较 术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和6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采用不同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两组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比较

2.3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两组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表4 采用不同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患者关节软骨最先发生退变,再逐步侵袭软骨下的正常骨组织及滑膜组织,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引起剧烈疼痛、肿胀等表现[10-11]。由于该病的病程较长,多数患者伴有膝内翻或外翻畸形,长期的畸形负荷使关节软骨摩擦频繁,最终变薄、破碎甚至消失,导致病情逐步加重[12]。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及恢复部分膝关节功能是治疗的关键[13]。

胫骨高位截骨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两种手术方式,众多报道对二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其中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调节膝关节的力线进行治疗,保留患者的膝关节,对关节内的软组织影响较小;全膝关节置换术是重建手术,通过人工关节假体来代替磨损软骨,从而恢复膝关节部分功能[14-15]。本研究中,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术后3和6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说明胫骨高位截骨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更佳,并且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恢复更好,与李先志和徐军鹏[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疗效更好。分析其中缘由,可能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在重建的同时,对关节内外软组织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除患者本身有不适感外,还会影响关节稳定性,而且不能完全恢复膝关节的生理状态;另外,术后人工关节容易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如假体松动、感染等[17-18]。胫骨高位截骨术除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外,还能恢复某些患者的重体力劳动能力[19]。本研究还发现,两组在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但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了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胫骨高位截骨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佳,均能改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但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疗效和改善幅度更为显著,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骨性活动度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