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

2021-12-24 11:21江兴才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6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害虫树木

江兴才

(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人民政府,江西 上饶 333200)

1.森林病虫害的特征分析

现如今国家的森林病虫害涉及类型很多而且呈现出整体复杂特征,这让有关的病虫害防治部门在工作上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森林的病虫害防治作为一种系统性任务必须要从人力、物力、资源、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高度投入。当前中国的林业经济贸易活动日益频繁,病虫害跨地区传播也屡见不鲜,当这些病虫害经过自主传播和自然动力传播以后,给森林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必须要对病虫害特征明确,找到它的发生原因和一些特点,然后再去治理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当前国家森林面临的病虫害主要包括5个特征:第一个是病虫害侵蚀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加,这在总林业面积当中的所占比较大。第二个是有很多森林出现病虫害以后呈现出的是爆发增长,感染更多的森林面积。第三个是国际林业贸易的开展让很多他国森林病虫害物种进入我国森林土地当中并产生极大的危害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第四个是现如今自然生态林数量减少,人工造林面积增加,但因为技术和人为等因素的干扰,自然生态林因为结构出现破坏,因此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增加,而人工林在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病虫害现象,从而威胁到我国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五个是有些地区森林面临的是多种次要害虫,所以其中的病虫害类型很容易发生变化,也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2.森林病虫害出现的原因

任何事情的产生必定有它的原因,就像森林病虫害现象,它不仅与森林自然生长有着一定联系,绝大多数都是人为条件下所造成,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那么,造成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乱砍滥伐

人类在经济发展和各行业建设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是必然的,所以也造成了大量砍伐,就像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建设的速度非常快,但却忽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这一时间段内森林资源遭受了很大破坏,尤其是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危害生态平衡。森林也有着自身的结构生态,要是大面积砍伐就会让这些结构破坏掉,因此就很容易导致树木受到病虫害危害影响。

2.2 气候变暖

在工业发展前提下很多企业排放的污染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再加上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对出行要求提高,私家车数量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给城市空气带来巨大危害,种种原因让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全球变暖问题严重,各国和各地区灾害数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地区内洪涝灾害,还有森林火灾日益严重,气候变暖让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失衡,有些树木因无法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死亡和灭绝,森林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另外,很多动植物赖以生存在森林当中,它们在食物链上需要保持平衡,如果森林资源减少,有些动物和植物会无法适应生存环境而死亡,比方说啄木鸟和树木之间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树木中的害虫是啄木鸟的食物,而啄木鸟把这些害虫吃掉也能维持树木生机并不受危害。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树木无法存活,很多平衡动植物遭受破坏,导致森林病虫害现象普遍。

2.3 林分结构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森林资源经过保护和开发已经出现好转,但多数还属于幼龄与中龄阶段的树木,部分地区虽然也有着很大的森林资源,都是通过人工培育繁殖,很大一部分属于针叶纯林,林分结构上并不合理;其中的植物还有生物不丰富,导致生态系统相当脆弱,病虫害控制力不高,很容易出现病虫害现象,一旦发生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开来,造成大面积森林资源的损失。

2.4 不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

其实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意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强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措施,但根本认识还有技术上的不足也导致人们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比方说,植树造林的时候如果不把区域内的土壤情况还有地理位置和环境全面了解就进行种植,很难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很多树木因为无法适应当地环境,要么就是在成长中自然死亡,要么就是受到病虫害感染死亡,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以及经济损失。另外,病虫害防治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缺陷,不能实现对症下药,防治效果低下,病虫害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有的是短时间内有效,但是时间久了这些害虫和病菌都形成了免疫力,之前的治疗措施不再适用,这也是病虫害现象逐渐严重的主要原因。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3.1 病虫害种类增加

根据国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关部门的具体统计表明,现阶段中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森林病虫害种类已经达到了接近60种,到现在已经超过100种。目前国内交通发达,再加上各国交流合作往来密切,许多外来的森林病虫害物种已经对我国森林资源造成全新威胁,比方说美国的白蛾,还有加拿大天牛,它的出现往往伴随大面积爆发,严重危害到中国的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的安全。虽然森林可以自我保护,再加上人为防治能够抵御外来灾害,但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必须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那些外来病虫害进行分析和防治。

3.2 受灾面积扩大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森林资源都是人工干预存在,通过人工造林大多都是培育那些有着经济效益的单一数目种类,当病虫害发生以后,很容易感染,而且它的危害性往往大于野生森林资源。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那些人工森林资源一直都在增加,却会对那些原始森林资源生态链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破坏。许多病虫害问题危害国内林业,有些地区没有从经济和技术上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以支持,当地的林业资源相对丰富,一些小的病虫危害都能自然治愈,把资金和技术都投放到没有危害的病虫害问题上,显然是浪费,没有考虑到一些更大危害和外来危害方面,所以出现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从而影响到了国家经济发展建设还有自然生态资源的平衡。

3.3 防治难度提高

近些年,病虫害种类增加但是森林的结构却一直保持单一,多样性越来越少,使森林病虫害爆发概率、危害程度都在提高。在传统病虫害危机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的前提下,很多新的病虫害入侵,两者共同爆发,危害性极大,许多灾害严重的区域每年都有发生,很难将其遏制,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巨大损失。

4.对森林病虫害实施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4.1 病虫害危害高

森林病虫害的危害非常大,不仅能对树木的成长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枯萎死亡,也会让人民和国家的资源遭受损失。森林之中会生长着很多生物种类,其中就包括有害于树木的生物,比方说刺蛾、黄杨绢野螟,还有樱花介壳虫,会对树木的叶子啃食,有些幼小树木叶片枝叶被吸干,出现枯萎脱落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理的话,时间长了会使树木逐渐凋零死亡,森林资源自然受到损害。

4.2 病虫害类型多样性

森林环境一般都复杂多变,要想把那些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加以治理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病虫害的类型也有很多,只有了解以后才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理,否则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么,造成森林病虫害原因主要是很多病虫害虫生命力顽强,而且反应速度快,借助于自然环境快速传播,人们在这里的时候往往会顾此失彼。人工造林的时候树苗种类选择不合理,这就为病虫害的繁衍和传播提代了有利条件,环境恶化的前提下病虫害生存能力有所增加。有些地区森林管理者长期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逐渐这些病害虫有了抗药性,因而失去了效果。整体上看,中国病虫害种类很多,甚至出现了交叉感染、繁殖和破坏,给工作人员的防治带来困难,同时也证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5.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

在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最为直观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预防,所以各地区林业部门在展开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候要把预防放在首要位置,可以监测整个森林资源区域内病虫害种类,做到预防为主,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全面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程度,总结规律,备案记录,形成完善的预测预报网络,如此才能为接下来的森林资源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各地区之间要结合信息互联网建立数据库,并实现信息共享。森林管理者对病虫害情况要全面掌握,有针对性地展开防治工作,将那些病虫害危害扼杀在萌芽时期。

5.1 从规律上分析病虫害防治方式

防治工作进行中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效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来看,森林病虫害防治方式最经济环保的还是生物防治。有很多地区会用化学药剂和各种农药杀死害虫,虽然效果非常明显,但会给树木和附近环境带来许多副作用。而生物治理有着天然无害特点,可以通过引进病虫害的天敌起到克制性的效果。上文就提到过啄木鸟和一些害虫是天敌,在合适的区域内给啄木鸟提供良好生存环境,让它们和害虫互相克制,从而保障当地森林资源健康。

5.2 提高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技术性开发和创新,林业部门应当在这一方面加以重视,为科研人员提供足够的资金,多借鉴一些国内外成功案例。具体表现为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如果能得到先进的技术支持,再加上资金的充足,完善前期调查、中期防治还有后期的总结,如此就能形成一个多层次且完整的防控体系。另外,要对一些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加以推广,提倡各地区林业部门管控人员加以运用,林业部门之间加强交流合作,互相学习,从而为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5.3 加强各方面投入力度

要知道森林属于完整的生态系统,对其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其中的生物生态链,尽可能通过自然调节来完成病虫害防治,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让危害降到最低。此外,在种植的过程中避免树木种类结构单一,科学合理选择,让多种树木种类并存。而且病虫害的天敌也能存活在人工造林当中,可以利用他们的天敌去消灭,结合天性相克的原理把病害虫杀死,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为科学合理的方式。

6.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案例分析

6.1 案例条件

某地区是重点林业保护单位,这里的森林面积整体达到800万亩,其中林业用地大约50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0%左右。当地东部和北部高,西部地势较低,自然资源和生物种类相当丰富。松林面积约为120万亩、竹林面积约70万亩,还有油茶经济林也是70万亩左右。危害到当地森林资源的有害生物主要包括马尾松毛虫、松褐天牛、竹蝗等,还包括一些间接性发生的病害虫。

6.2 病虫害现象

在全球变暖条件下,尤其是冬季气候温度提高,很多有害于树木的生物可以度过冬季而且有足够食物,因此常年发生病虫害现象,整体趋势日益频繁和严重。森林病虫害生理周期缩短,但他们在环境适应能力上生长与繁殖的速度提高。

6.3 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第一,对病虫害治理的时候必,须考虑当地病虫害的种类,全面了解以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当地部门加强了病虫害检测工作投入力度,一共设置了20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下都有50个节点,把所有的森林面积都在检测范围内覆盖率为100%。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把病虫害情况调查,包括树木容易发生的季节、部位、当时的环境还有症状等等,记录以后投入档案。第二,为了避免外来病虫害物种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提高了检疫工作力度,尤其是进口木材和树苗只有具备相关证件并经过审核以后才能使用,还应检查森林植物产品的包装是否携带病菌,对于一些花卉和动物也都尽可能利用本地健康产品。第三,保护区内有一些专门寄生在树木上的昆虫、微生物和鸟类蛇类,他们都是病虫害天敌,所以林业保护部门尽可能给这些有益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他们的数量。第四,对保护区内部存在的幼龄树木落实透光哺育,确保他们有足够的阳光和通风,定期清理当地杂草和虫源,严禁乱砍滥伐和人为捕杀动物,开展群众工作,让他们也能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行列当中,加强对当地病虫害现象调查。第五,森林有害生物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检测工作,最好是把这些害虫在繁殖和扩散之前全部杀死。林业部门要作出以下反应:针对黄脊竹蝗定期喷洒药物集中防控,遇到爆发期,必要时可以用飞机喷洒药物,同时注意前期预防;针对马尾松毛虫应以生物防治为主,放养白僵菌,落实封山育林措施,如果遇到密集较大的马尾松毛虫,可以使用烟雾喷剂;针对松褐天牛最好是把一些枯死树木清除掉,这样就没有他们的食物来源;针对萧氏松茎象,林业部门应当组织人员定期捕捉,减少这些害虫密度。

7.总结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是人类非常宝贵的财富,对它的保护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建设的必需要。针对森林资源病虫害工作,需要在防治技术上不断创新完善,从而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害虫树木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树木之最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辨认树木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