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石漠化现状和防治对策

2021-12-24 11:21刘胜虎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6期
关键词:晴隆县石漠化发展

刘胜虎

(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林业站,贵州 黔西南 561404)

石漠化是我国三大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近些年来,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大肆破坏,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问题越发严重,致使大量岩石裸露,土地退化加剧了石漠化问题。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对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不断严峻的石漠化现象,使得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缩减,催生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形成较大阻滞,降低了经济发展水平,为此,为了更好地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必须要充分重视石漠化防治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使石漠化问题得到综合治理,避免石漠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概述晴隆县石漠化现状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部的重要省份,地处东亚片区中心,喀斯特地貌是当地的主要地貌特征,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占比最高,而且面积大、发育强烈,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晴隆县土地石漠化不仅程度最深,同时等级最齐,而且面积最大,造成的危害也相当严重。晴隆县约有1327.3km2国土面积,根据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喀斯特区约为全境的817.42km2,占土地面积达到61.59%;当地石漠化面积达到481.42km2,而潜在石漠化面积与无石漠化面积为336km2。当地的石漠化程度,主要为轻度与中度,分别达到240.27km2、202.79km2, 占当地石漠化总面积的49.91%、42.12%;有38.36km2面积大小的石漠化达到重度程度,是当地总石漠化面积的7.97%。另外,贵州省88个县(市、区)当中,石漠化问题在77个县(市、区)当中都不同程度出现。国家前些年在治理石漠化问题过程当中,将100个石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县作为综合治理试点县,贵州省就占据了55个,通过这些不难看出当地的石漠化问题非常严重,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贵州省当地的石漠化问题,国内很多学者也加强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并积极探寻有效的防治模式。而这其中晴隆模式最具代表,为综合治理当地石漠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学者认为,在对石漠化问题进行治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开发岩溶山区与生态保护模式,如在河谷农区发展奶牛生产,中山农牧区发展肉牛,高山牧区发展绵羊、山羊,这对于石漠化问题的缓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学者针对贵州晴隆县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对综合治理当地石漠化试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分析总结石漠化治理过程当中的模式与经验,发现建设石漠化草场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治理模式,在资金整合、流转土地以及整合产业推动下,使得综合治理石漠化模式局限性得到有效突破,更使防治石漠化问题进程快速推进,增强防治成效,还为指导贵州省以及全国很多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对贵州大部分地区进行调查,了解到石漠化聚居民众为了生存和生产需要,提高经济收益,选择木瓜、杜仲、构树以及柏木、香椿等经济树种与用材树种在石漠化土地上进行栽植,使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特别是种植柏木在贵州很多石灰岩山地地带非常普遍,同时还大量地种植于白云质沙石山上也,运用这种模式治理石漠化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能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提高经济收益,值得借鉴。

2.石漠化成因分析

晴隆县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地理位置处于云贵高原中部区段,苗岭山脉以西,贵州省西南侧。县域属高原峡谷区,最高点达到2025m的海拔高度,最低海拔高度为543m,具有非常大的海拔高差,由于北盘江和支流造成的严重切割,达到500~700m的切深长度,为深切割的岩溶侵蚀山区,县域内有着非常大的地形起伏特点,呈现出山高、坡陡、谷深的特征,有高中山、中山、低中山和低山地貌类型。岩溶在石山地区发育强烈,还具有普遍的溶洞、地下河床、岩溶干沟、竖林等。晴隆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大量山地,土地资源较少,而且土壤非常贫瘠,森林覆盖率有限,主要在石灰岩山地地带分布,倘若遭受破坏之后,很难进行恢复,达到原来植被生长特点,因此晴隆县有着十分严重的石漠化问题。目前,就晴隆县石漠化问题严重程度进行分析,主要呈现为轻度与中度石漠化特征,有的地区呈现强石漠化。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因为晴隆县交通很不方便,对资源流通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由于当地居民较多,受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方面的限制,以至于人们依靠附近山林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直延续至今。而且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过度开发与利用森林资源,还存在乱砍滥伐等问题,引发森林资源逐年下降,加剧了石漠化。特别是居民点和人口分布密集的区域,出现了严重的石漠化问题。晴隆县土层浅薄,肥力条件不良,居民长时间的不合理开垦与种植,引发石漠化问题不断发展。再加上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与人口密集因素影响下,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出现了频繁的陡坡耕种现象,致使耕地植被退化问题十分突出,大量岩层裸露,也使得石漠化问题不断加剧。

3.晴隆县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综合治理晴隆县石漠化问题方面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在治理晴隆县石漠化问题过程当中,还没有完善的综合治理体系。恢复石漠化地区的植被生长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另外,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治理措施缺乏,引发石漠化治理工作很不规范,无法使原有地貌及时恢复,影响石漠化治理的整体进程。同时,晴隆县还存在严重的土地承载量问题,有些区域人口居住量较大,很难满足土地资源方面的需求,导致毁林开荒事件时有发生,不利于石漠化治理高效推进。另外,晴隆县地形地貌特殊,地质条件恶劣,土壤肥力不高,还有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恢复植被有着较大难度,并极大影响苗木成活率,植被生长缓慢,这些对综合治理晴隆县石漠化问题,都带来严重影响,导致晴隆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难以高效推进。

4.治理晴隆县石漠化问题的林业建设思路与内容

4.1 思路

由于晴隆县石漠化问题非常突出,必须对其综合治理给予充分重视,强化林业建设,并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与科学利用原则。结合晴隆县突出的石漠化问题,应当进一步强化水土流失方面的治理工作,避免石漠化问题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加强统筹规划,试点推广,按照晴隆县石漠化问题严重程度分步实施,落实防治原则,增加治理效益。针对晴隆县石漠化问题治理工作,必须要与国家有关规定相符合,对当地林业资源统筹规划,并结合区域当中各种资源做好统筹工作,将主要力量集中起来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理方案,充分考虑晴隆县石漠化问题具体程度,加强试点推广,循序渐进地将各种治理措施和手段逐步完善。另外还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没有形成石漠化的区域进行保护,以免出现石漠化问题。最后,还应当加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面的统筹工作,指引当地群众对传统种植方式有效改变,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石漠化治理工作当中。同时,针对石漠化耕地推动生态种植业发展,扩大造林工作,加强封山育林。

4.2 内容

4.2.1 科学选择林业种植

结合晴隆县土壤实际和土质状况,对林业种植种类科学选择,如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木本植物——花椒等进行栽植。而且将晴隆县面积较大的天然草地充分利用起来,扩大林下种草林业发展模式,使人们的生活与经济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调动当地居民草畜牧业发展,加强水利水保工程建设,打造果林、草地畜牧业开发的支撑体系,并加强交通建设,扩大产品输出,对晴隆县产业结构有效调整,增强治理石漠化整体效果。

4.2.2 运用封山育林保护措施

晴隆县山地分布较多,原生植被具有一定恢复能力,所以可运用封山、造林以及种草等各项措施进行保护。工作人员还应当针对晴隆县石漠化问题,构建综合治理统筹计划,对封山育林期限科学规划,构建林木保护区,特别是对于一些石漠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应当控制和减少人类活动,加强现有植被保护,促进其自然恢复。并建立护林员制度,在林区设置封山育林标志,将管护责任充分落到实处。

4.2.3 加大人工种植力度

针对不同石漠化的地区种植不同的林木类型。比如在山地坡度大于25°以上、出现轻度或者中度石漠化的土地,可以采取种植生态林的建设方法。选择适合在偏碱性土壤中生长发育的树种,比如竹类、栎类、杨类、柏类等根系发达、耐受性强、固土能力较强的树种等作为生态林的主要林木。在陡坡、侵蚀沟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以建设草本、灌木类植物生态林。而对于经济林的种植主要是在坡度低于15°、土层厚、水文条件好的位置,可以选择优质的高产经济林树种,如李、桃等果树林等等,不仅能够有效地治理石漠化,而且还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经济产业结构,降低土地开垦等人为破坏程度。

4.2.4 推行立体农林复合发展模式

在晴隆县轻度石漠化区域可以推行立体农林复合发展治理模式。因为轻度石漠化地区的土层较厚,是农业耕地的主要集中地区,由此产生的人地矛盾较为突出,水土涵养能力不足。所以利用林业建设综合治理石漠化也要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作为主要手段,优化当地资源配置,改善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建立林果草一体化、林牧一体化、牧农一体化生态发展结构,改变当地石漠化现状。

5.晴隆县石漠化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建议

晴隆县于在2001年实施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同时2002、2003、2014、2015、2016年陆续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并在2010年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 2020年至今,又实施了近20000亩的花椒种植项目,这些工程的实施,对遏制晴隆县石漠化程度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工程实施的面积、范围有限,不能从根本上很好地遏制和削除晴隆县石漠化状况,当地的石漠化问题还非常地严峻。因此,要从整体上提高治理实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首先,应该保证石漠化地区劳务输出的稳定性,适当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而对于一些裸露的岩石面积大、生态区位重要、水资源缺乏、土壤生产力差且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应该适当进行易地扶贫搬迁,促进其生存、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石漠化地区主要的矛盾就是人多地少,因而要控制石漠化发展,应有效降低土地遭受的人口压力,确保劳务输出的组织性、计划性。推行农村薪材代替能源建设,注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石漠化地区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太阳能建设,适度推行小型水电、薪炭林、节柴灶等能源建设,将石漠化地区对薪材依赖程度降低,进而修复岩溶地区的林草植被。

其次,恢复石漠化区域的植被时,应该注重考虑坡度这一因素,可在坡度范围合适的区域发展种植业,当坡耕地的坡度至25°以上时,应该推行彻底的退耕还林还草策略,大力发展畜牧业、草业、水保林或其他经济林。

最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贵州岩溶区要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坚持走经济发展和环境防治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还应该有效结合社会效益、草业开发和生态保护三种发展模式,进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实现当沙漠化有效治理,关键还要有效地落实土地资源保护工作,植树造林,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科学治理石漠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切实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晴隆县石漠化发展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晴隆县2021年老干、老教、关工委工作培训会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民政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晴隆县关工委到三合村举办科普知识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