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视觉下的园林景观价值

2021-12-24 14:07晁亿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5期
关键词:示范园猕猴桃农业

晁亿华

(延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6000)

1.前言

党的十九大精神、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均对乡村振兴做了安排部署,国家《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西安市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指导意见》(市发〔2018〕1号)、《西安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的通知》(市办字〔2020〕8号)等文件对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成立提出了明确要求。马召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较早,符合探索新背景下园林景观价值的各项要求。马召农业经济开发区主要以猕猴桃产业为主,种植面积达3.9万亩,是国家级万亩有机猕猴桃示范镇,已建成有中国猕猴桃主题公园、西安周至万亩有机猕猴桃现代示范园和富饶、纪家村周至有机猕猴桃示范园等,正在建设熨斗600亩高品质猕猴桃示范园项目。依托示范引领,进一步加快对辖区老旧猕猴桃园的改造提升。把猕猴桃做成全球高端猕猴桃产业基地、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区、陕西省猕猴桃产业核心区。

2.园林景观价值实现要求

2.1 马召镇拥有完整的规划体系。2013年7月,马召镇编制完成《马召镇总体规划(2013-2035)》,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旅小城镇为重心,以项目带动资金,以投资推动发展,抓好生态农业建设,不断完善猕猴桃主导产业,积极推广引进和发展名优果品和绿色无公害果品,全面推广蓄、果、旅工程为发展定位。根据规划,镇政府积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设立县级农业经济开发区做好准备。

2.2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均到100%,自来水、有线电视和电话入户率均达到100%,道路硬化率达到98% 。用好土地、移民搬迁政策,完成了安富园社区基础建设,鼓励引导群众向中心集镇移民搬迁。计划成立保洁公司,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的新型集镇建设做足准备,为设县级农业经济开发区打好基础。

2.3 产业强镇,稳步推进。马召镇是发展产业较早产区之一,也是国家级万亩有机猕猴桃示范镇。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围绕生态,扩大投资,利用西安惠秦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熨斗高品质猕猴桃示范园、周至县农产品物流基地、周至县农资超市、马召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生猪养殖基地,周至农图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马召镇建设成集文化、自然、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为一体的生态城镇,为设立县级农业经济开发区打好经济基础。

3.存在问题

3.1 乡村“空心化”严重。主要表现在(1)乡村主体“空心化”,大量群众外出务工,直接导致乡村建设的中青年人口大量流失,原有的土地或者房屋不断空废,空间意义上的乡村日益空心化。(2)产业主体“空心化”,农业发展滞后,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转化能力远远弱于工业领域,乡村主体“空心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农业产业的“空心化”。

3.2 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规划相对滞后。与城区相比,乡村群众居住相对分散,导致天然气、排污管网、供暖、供水、公厕、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尤其是交通、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农区房屋修建、乡村设计、工业区的选址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不足。

4.乡村振兴视觉下的园林景观价值实现对策

周至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全国的猕猴桃生产基地,由于猕猴桃种植管理粗放、生产作务、冷储、销售缺乏统一标准,高端和精品果子较少,一般和低端产品充斥市场,相互压价,优势没有体现,导致农民收入不高,集体经济薄弱。成立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按照“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思路,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示范带动农户发展。

4.1 园林景观经营主体集群发展。马召镇以原有山楂、桑果等农优产品2000亩种植扩至优生区种植猕猴桃3.9万亩,为马召镇主导产业。利用西安惠秦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熨斗高品质猕猴桃示范园、周至县农产品物流基地、农资超市,打造“产、学、研”和“产、加、销”一体化产业新格局。改造提升猕猴桃果酒、果汁、果脯的深加工企业,延伸猕猴桃果品产业链。依托惠秦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培育以“瑞玉”、“农大郁香”、“猕香”、“金福”等为主体的示范新品种。巩固“翠香”、“徐香”等原有优良品种。针对研制的新品种,马召镇正在建设600亩水肥一体化、物理防控、科学管理与化验检测系统配套的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园,进一步加快对辖区老旧猕猴桃园的改造提升。利用惠秦果业欧盟认证标准实施以慧秦果业为中心的公司+基地+联合社的订单农业模式打造高端果品,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利用周至县农产品物流基地,在猕猴桃产品仓储、包装、营销、加工等方面下重拳,进一步探索销售新模式。打造集研发、种植、加工、物流、会展、仓储等功能服务区和技术、信息、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等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园,辐射全国、对接国际的国家级猕猴桃产销平台。以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投入参与的联合体投资兴建现代化养猪场为切入点,进一步发展文旅、民宿、娱乐、休闲、体验综合服务区。计划投入资金3500万元,与西安正大、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现代化万头养猪场3座,万只标准化种、肉兔养殖场1座,10万只养鸡场一座。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使优良商品猪、兔、鸡繁育、推广、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可保障畜、禽肉市场供应,丰富人民“菜篮子”,畜、禽养殖、屠宰及深加工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农村社区化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率,盘活集体经济。

4.2 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发展。马召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著名学者马融在此苦读,后被皇帝征召,马召由此得名。马召镇域内有山、川、滩、塬,东临黑河,南依秦岭,108国道竖穿周至南北;107省道、环山旅游、南横线横穿东西;省市交通重点项目,高铁、高速公路交汇马召,周至站就在马召镇域。交通十分便利,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适合发展综合生态人文旅游。计划建设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的综合文旅项目。以仙游寺为龙头,着力挖掘马召自然景观,人文资源,休闲娱乐资源,聚力筹建以“母亲河”为重点的黑河水上游乐及民俗园,开发仙游寺、圆觉寺、兴隆山,打造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为主要内容的农家庄园旅游方式,打造“动、静”结合的精品生态农业观光园。马召镇域有仙游寺、涌泉寺、演乐洞、兴隆山、圆觉寺等数十余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尤以仙游寺法王塔最为有名,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较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传承45代1400余年的《熨斗曲子》、起源于唐朝时期的三秦一绝《四府营竹马》,经历了隋唐元明清传承至今。

4.3 观光农业具体实施。政府与农户共同建设试点观光农业园,打造成辐射带动性强,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县域生态旅游名村,形成品牌效应。着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对现有的猕猴桃示范园、绿化园、观光园、猕猴桃基地等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集农耕文化、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等于一体的精品农业园区、观光体验园。以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依托周至县三大旅游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绿化苗木种植基地,人文景观资源——周至楼观台,民俗特色资源——农耕文化及庙会,规划建设旅游项目,打造出猕猴桃生态观光区、生态餐饮区、农俗文化体验区等,充分发挥镇区位优势,连片发展,提升观光带景观水平,打造周至人民休闲、娱乐的中心园。

5.达到预期效果

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目标是实现城乡规划一体、产业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资源要素互动,城乡规划、产业、生态、资本要素四方面融合发展。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盘活集体经济为主线,实现马召省级农业试验区产兴、民富、村强目标。建设高品质猕猴桃示范园,以期在猕猴桃种植技术、冷储、销售方面提出标准,引领、带动周边农户生产高品质猕猴桃。示范园区将改变传统耕作模式,提升猕猴桃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猜你喜欢
示范园猕猴桃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摘猕猴桃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优质栽培示范园 用“特、优”点亮果农致富之路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提取猕猴桃的DNA
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的通知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