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双主体,三递进”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2021-12-24 01:43舒元佳胡昔云杜雪梅
建筑与装饰 2021年30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考核信息化

舒元佳 胡昔云 杜雪梅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同时对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4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中强调了职业教育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可见,高职课堂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当前高职院校针对专业课程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特别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大部分还处于“PPT+板书+教师授课”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较低、积极性差、课程效率低,因此,将信息化融入课堂,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建立高质量的智慧课堂,已成为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热点[1]。

1 “双主体,三递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信息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让“学校”与“企业”作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突破时间、空间及地域的局限,让“企业导师”真正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与“学校老师”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从而进一步确保人才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对接企业需求。将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构建“课前引导、课中实施、课后提升”的“三递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以达到从“基础知识储备”,到“技术能力提升”,最后达到“职业素养形成”的目标。

2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基于信息化的“双主体,三递进”教学模式改革,应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设计、职业技能培养、多维评价考核”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设计,从而精准对接用人需求,优化培养进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办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必须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目前我院的课程开设情况来看,课程主要存在课程内容多课时量少、授课模式单一、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教学模式改革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为对象,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试点进行研究。

2.1 课证融通,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的推行,在将国家最新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的考取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结合,如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中级标准中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动态管理、将BIM模型与“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进行关联、运用BIM软件进行施工现场布置等技能要求融入课程内容中,以保证教学内容跟上政策变化,以顺应时代发展。

通过课证融通,并结合造价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工程项目管理岗位任职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教学内容,使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在将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与重构后,设计为七大教学项目,由88学时增设为124学时,具体课时分布及教学项目如表1所示[2]。

表1 教学项目及课时设置一览表

2.2 理实结合,提升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学生实践动手历练的多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因内容涵盖广、综合性强、理论知识记忆点多,而教学模式单一、理实教学脱节,使得学生的接受度低、实践能力差,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知识+实例+实践”相结合,让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着力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由曾经的集中编制一份施工组织设计,分解重构为融入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四大板块(具体见表2),同时实践内容与BIM软件相结合,摒弃以手作为主的实训模式,使课程教学信息化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实践能力。

表2 理实项目教学一览表

2.3 校企共育,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将SPOC融入课堂教学,让“学校”与“企业”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双主体”,采用“课前引导、课中实施、课后提升”的“三递进”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具体实施模式如下图1所示。

图1 校企共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课前引导”中,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三者主要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学校教师通过资料推送、任务发布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新课知识的引导,企业导师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录制相关的教学视频或提供工程实体案例,以辅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

“课中实施”是充分利用传统教学课堂在同一空间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在实体教室由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知识+实例+实践”相结合,让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现场演示教学法等模式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即描述性、报告性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训场所(即集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转换。学校教师角色由传统课堂的知识灌输者向教学指导者转换,把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解,将“讲、学、做”相结合,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子任务。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解答学生疑惑,突出知识难点,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强调,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的吸收知识、掌握技能。

课程结束后,学校教师发布课后任务,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进行督促。企业导师也参与到后续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如钉钉、腾讯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并解答问题。学生在“校企”双向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后进行继续学习,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技术能力。

2.4 产教融合,强化职业能力

产教融合是指院校根据所设专业,将专业相关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进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内容与企业职业能力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技术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通过完成企业真实项目,以达到为企业增值的目的。如: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这一项目化知识进行课程教学实施后,让合作企业提供一个需要投标的项目,根据实际项目让学生分小组编制技术标,最后将成果用于真实投标。这样,既让学生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企业增值,真正做到了产教融合。

2.5 多维评价,完善考核体系

学生的课程考核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主要由过程考核(40%)、技能考核(30%)和期末考核(30%)三部分组成。过程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评价,主要通过三个维度进行,包括:①学生教学平台课件学习进度、视频学习时长、网上作业完成情况和互动情况;②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实践项目完成度;③小组评分、组员互评和自我评分。技能考核主要是通过评定学生每一个学习项目是否达到“知识、能力、思政”这三大目标的要求来进行考评。期末考核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技能完全吸收、掌握。通过“多元化、多维度”的考核方式,力求给学生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公平的评价,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3]。

3 教学改革特色及实施难点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改革,以“双主体,三递进”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实施,课程内容结合“1+X”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知识点,课程实践教学结合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力求做到“产教融合”,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但就现状来看,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限,要如何建设教学资源才能保证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模式的教学质量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课程的教学反馈,对课程进行持续的调整和完善,才能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在改革中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考核信息化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