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疫海报的“得”与“缺”分析如何进一步提升公益海报的传播力

2021-12-25 03:41杨佩瑗
大众文艺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公益广告文创防疫

杨佩瑗 晏 莉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30031)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将人们的平静生活打乱,在武汉疫情最严峻时刻,祖国各地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毅然冲向抗疫最前线。广大美术设计者也“以笔为刀”助力抗疫,踊跃创作了许多极具文化性、艺术性、感染力的抗疫公益海报,对于稳定人心鼓舞信心舒缓情绪、引导正确防疫科学抗疫、弘扬休戚与共同舟共济人类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VOUGE》杂志主编Sofia Lucas所言:“图片不仅是千言万语,也是历史的记录,将会在今天和十年后,被人们以不同的感受来解读。”

一、国内外抗疫海报设计分析

(一)国内抗疫海报设计特点分析

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各大艺术院校及社会艺术工作者们就纷纷拿起画笔投身“艺术抗疫”活动。在搜集了人民网、凤凰网刊登的“四川美院疫情防控主题作品欣赏”以及新疆社科院和《艺术设计》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春暖花开会有时”《全国高校抗疫情平面设计主题展》两百余幅文创作品,作品包括油画、雕塑、国画以及平面海报等等,笔者选取了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

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力量”新冠肺炎主题创作展,2017级本科生杨航创作的非常具有中国思维特点的标志性作品,这张主题为《武汉WUHAN》的海报将斜体黑字的“武汉”横向放大占据整张画幅,颇具动感;大大小小的红色指纹富有节奏感地印在手写体文字上。虽然整个画面的元素并不复杂,主要以指纹和文字为主,但是就这样简单的元素却能轻易地将人们带回2020年那个艰难的抗疫场景中,仿佛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坚定地签名、捺印,毅然投入抗疫的美丽背影。“中国式”的海报更加注重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情感的呼应,这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化的强大力量。

国内设计师们会经常乐于将中国文化融入他们的设计中去。“防疫每日宜忌”这件作品,作者采用“宜忌老皇历”这种男女老少熟识的形式,巧妙地将新冠肺炎的时间、口号和抗疫措施融入其中,不仅脱离了封建迷信,更是用人们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将防疫抗疫科学知识传述给大家。

疫情严重恰遇春节,居家隔离与走情访友相冲突。笔者创作的“待在家里也是过年”以矢量插画的形式表现主题,图中的小家庭没有返乡团聚,三个人的影子在灯光的映衬下略显孤独。整幅图是幽暗的蓝色,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春节寒冷的夜晚,散落着的橘色方块既是星空中的点点光芒,又是那不灭的星星之火。对应了图中的背景词“现在,全中国的人民一起共同抵抗新冠肺炎”。

(二)国外抗疫海报设计特点分析

疫情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焦点,世界各大杂志媒体及艺术家们纷纷就新冠肺炎疫情,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进行解读及表达,同时也成为对这场危机的真实记录。荷兰的两位设计师Max Lennarts和Menno De Bruijn发起了以“保持理智,保持安全”为主题的防疫公益海报创作活动,邀请全球的设计师们共同呼吁和发声,一部分设计师以“居家隔离(Stay at home)”为主题制作海报,呼吁居家防疫,不要成为病毒的传播链。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名为Kwka Balduino设计师的抗疫广海报“go inside”,一座石塑佛像半身像,他的脸部从正中间被竖向分开,里面又出现了一个佛像。图片中间红底白字的“进去(go inside)”点明了整张海报的主题,下方接着用较小的单色文字标注了“保持安全”“保持理智”等等,起到了对“进去”主题的进一步解释,使海报的内容不仅仅浮于表面,进一步深化了抗疫要求。海报最上方居中的文字,这是作者对人们的反问——“你还想出去?(wanna go out?)”。整张海报看起来带有严肃的幽默口吻,具有很强的教化性。还有位名为Alex Seabra的设计师以里约热内卢基督像为素材,图中的基督像戴着口罩,张开双臂,上方是重叠的呼吁性文字和警示图标。图文结合,使人联想到基督都已做好防疫措施,呼吁人们居家隔离。

当然,也有一些口吻温柔的照片海报,比如来自In the pool Studio的两张海报颜色采用了让人舒适安心的低饱和的小麦色,配合图片中倚在窗台上悠闲的脚和躺在床上享受下午茶的惬意的人。仿佛隔离在家不再是一场严峻的防疫任务,而是一场闲适在家的短期旅行,正如海报中的文字表述——生活仍在继续。

二、我国抗疫海报设计的“得”与“缺”

(一)部分优秀抗疫招贴海报作品展现了较好的美学价值

抗疫海报具有信息传播的直观性,经过精心设计,鲜明的色彩和图案和有重点、有层级的文字排版让人们更容易看完全部的信息,这种图案的直观性可以跨越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海报能够传递的信息量完全超脱出信息主题本身,还附带传递感受、传递情感的超能力来展现艺术之美。全国高校抗疫情平面设计主题展中,央美、国美、川美、山东工艺等院校师生的优秀作品,具有“通过形式美与内涵美兼具的艺术形象,画家传递给观众对现实与生活的感悟与理念,观众从中得到的不仅是审美愉悦也是对作品内在精神的体验与再创造”的艺术特点。

国内许多优秀的抗疫海报作品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并被大量浏览,除了“新冠疫情”这个话题之外,更源自良好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经由不同设计师的不同创意设计更显得百花齐放。一些设计师将相似的图形或文字进行置换,既简洁直观又十分巧妙;有的设计师运用重复的方式制造视觉冲击力,又在细节中制造差别;有的设计师通过可爱的卡通形象表达出幽默诙谐的内容;还有的设计师运用他们高超的画技,比如郭线庐教授的作品将抗疫人物塑造得坚毅自信、深邃立体,展现出强烈的感染力……抗疫海报设计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表达和图形审美,还体现在精神情感和意向之美,在于作品能够把握住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将情感通过隐喻、细节和氛围等等方式融于海报,做到托物言情、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抗疫海报整体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价值

宣传、教育是公共卫生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预防的重要环节,公益海报招贴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宣教效果。而在本次新冠疫情爆发中,公益海报更是凸显了对凝聚社会、团结抗疫、科学防疫,夺取抗击疫情人民战争的胜利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多篇幅、全方位的抗疫海报,对于增强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对于激发全国发扬互助精神、积极支援武汉,起到了宣传正能、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其次是抗疫公益海报不少作品以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防疫知识,比如“洗手六法”“防疫四则”等内容,对筑牢科学抗疫、共同防疫的群众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设计师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法与民众对防疫措施防疫成效进行了共情和引导,对舒缓群众紧张恐惧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疫情期长时间的隔离和限行,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公众通过浏览公益海报类文宣可以得到较好地缓解——温暖的色彩平复情绪、可爱的卡通形象护佑心灵等等,也包括公益广告自带美感的视觉感受。公益海报作品宣介颂扬抗疫英雄和感人事迹,比如“逆行英雄”“钟南山”,良好的艺术表达,不仅不会激起逆反心理,而且有力宣扬了同舟共济精神,充分展现了人性美丽。

然后是团结抗疫的海报宣传,如同一扇窗口——中国是如何战胜重重困难取得了人民健康社会安宁伟大成功,这对于抵御违反事实违反科学的误导攻击,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战时海报相似,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我国主流媒体的海报强化了宣传功能,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推动全民抗疫。

最后是一部分设计师发掘到疫情防控伴随的宠物遗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社会问题。公益广告在疫情中记录社会真相、发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美丽的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抗疫海报在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国内的抗疫海报虽然内容丰富、视角广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国内抗疫海报作品多数是故事性的、具象的画面,缺乏功底深厚、美感凸显、文化深沉的力作。“春暖花开会有时”《全国高校抗疫情平面设计主题展》200余幅文创海报作品,虽然整体不错,但存在多数作品比较直白,缺乏抽象简约、视觉冲击力较强的佳作。各美院分散作业、自设主题,尽管投稿数量可观,往往因时间要求紧,主题集中、内容局限,容易造成欠缺表达张力、缺乏独特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导致部分海报的完成度和美观性并不适于外展宣传。

二是社会设计师创作的疫情海报大多完成度比较高,整体较为成熟,尤其是许多设计师以自身IP进行设计,给作品带来更多的曝光性。但是社会设计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作品欠缺创意,匠气十足。

三是新冠疫情早期,国内设计师短时间内创作了大量抗疫海报,体现了艺术服务抗疫的及时性。随着国内疫情得以控制,群众精神情绪有了松懈,国内设计师的关注力锐减,抗疫海报招贴没有产出新的作品,缺乏对疫情反复和全球抗疫的持续关注。

四是国内大部分抗疫海报内容局限于国内视角及社会事件,公益海报的国际传播方面明显欠缺,设计作品集中的单向思维倾向、既缺乏足够的民族艺术性,又缺乏足够的“国际艺术范”,很难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认可、所欣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五是中国回赠以及向全球多个国家提供捐赠疫苗、抗疫物资,出售相关产品的国际互助实例都可以作为宣传和交流的题材,然而我们并没有较好地加强文化作品的同步展现。

三、如何进一步提升公益海报设计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

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并下大气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海报具有信息传播的直观性、承载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元素的精炼性、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美术图案的吸引性、情感共鸣的说服性。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国际影响力,需要倍加重视公益海报的创作和传播。

(一)公益海报要突出发挥团队优势

充分发挥“艺术共同体”的效应,需要组织、营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公益广告创作国家队”。拥有众多人才资源的美术院校和大型设计公司可以学习借鉴中国美院“文创与制造业协同中心”模式,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公益广告文创团队,努力提高文创产品的艺术层次,提高我国公益海报等文创产品的世界影响力、国际传播力。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社会美术设计人才的创新创作能力,形成百花齐放的公益广告创作氛围。

(二)公益海报要突出提升设计作品的美学内核

美术是人类文化造型的载体,直观的艺术构图远比大段干瘪的文字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海报无论如何首先是一件美术作品,我们在关注时代的设计审美,关注精炼简洁画面的深刻感染力,关注视角独特主题鲜明的思想性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极大关注设计作品的美学属性。提升了海报创作的艺术美感,也就很大程度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一个优秀的海报作品往往具有思想性和美丽性的双重特征,对于一个异质受众而言,你可以反对思想但是你无法反对美丽——无论如何不能拒绝它的美学感染力。

(三)公益海报既要突出中华文化内涵,又要注重受众的文化背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了很多包括中国画写意等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文化艺术流派。而公益广告以美术构图为基本,实现思想、文化等多种信息内容的传达,厚重的文化和艺术积淀为我国的公益广告文创提供丰富的素材。正如李超德教授所言: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物质生产,必然彰显民族审美精神,形成鲜明的时代审美文化,凝聚起国家美学品格。。艺术无国界,然而艺术欣赏往往有群体偏好,制作国际化的公益广告作品,设计团队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必须充分关注受众的文化背景,充分了解受众的地域种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甚至主流艺术喜好、色彩图案偏好,以及事关宗教、种族、民族方面的禁忌。设计制作打动世界的丰富的公益广告文创产品,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是我们艺术设计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公益海报要突出和平发展平等友善的人类价值观道德观

21世纪人类世界战争与饥荒、傲慢与偏见、强国优先与文化强权依然存在、比比皆是。包含人权观念在内的和平、发展、平等、友善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良知和共同渴望。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我们要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和平理念、平等思想,公益广告招贴设计包含了这样的思想理念,用小切口展现大图景、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比官方语言文字说教更易接受,必定能产生强大的主题吸引力,具备较强的思想感染力。

(五)公益广告要善于抓住话题,善于制造话题

新闻传播的吸引力在于话题,而以思想传播为主要目的的公益广告关键也在于话题,提高公益广告的传播力,要善于抓住话题、制造话题。比如前不久,插画师“乌合麒麟”的数张ACG插图,如同利剑刺入了试图抵赖某国政要的心房,在全球网民面前揭露了所谓“人权卫士”的虚伪。疫情蔓延加重仍在持续,各国人民期盼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中国在疫苗、防疫产品、生活物资等方面的捐赠支援,充分展现了中华友善、大国担当,当然我们也可以以此延伸带有标志性、内涵性的公益广告文创作品,进一步展现中国魅力。

(六)公益广告要突出持续用力、重视传播手段

有哲人说,文化是最持久的影响。用文化滋养心灵,用文化涵育思想,最适宜使用形象的、生动的、超越语言界限的“话语”。我们尚需借鉴美国好莱坞影视作品、迪士尼卡通作品、日本动画动漫作品等文化艺术传播形式,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等的感染性,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世界感知中国读懂中国,让中华元素引领时尚,让中华文化引领潮流,让中国形象深入人心。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广泛性让公益广告文创作品的传播如虎添翼,艺术设计团队要在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跨学科技术等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艺术平台。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开展文创设计协作与外包,开展跨地域、跨风格的文化融合传播,真正实现把中国“想讲的”变成全球“想听的”,进一步提升公益海报作品的传播力。

四、小结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的逐步提升,海报招贴设计的作用不仅仅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体现,更是我国在西方话语体系控制下进行文化交流,甚至是赢得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激励、扶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不仅为了高额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中华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公益广告文创防疫
公益广告
陶溪川文创街区
“豪华防疫包”
刘力萍文创作品
防疫宣传
防疫宣传
公益广告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