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机械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1-12-25 14:29高银桥
南方农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三农机械化现代化

高银桥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论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是202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都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高度一致地阐明了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这充分表明“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毋庸置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最佳抓手。1959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纵观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和国内北大荒粮仓的规模以上农场,无一不表明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好地促进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对党多年来“三农”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为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发出的时代最强音[1]。在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广东要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要全面推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农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2]。由此可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原则的具体体现,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2 农业机械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农业现代化”是近年来在国家下发的有关“三农”文件中高频率出现的词汇。何谓农业现代化,从理论上讲就是要用现代的物质技术装备现代农村农业,包括农业良种现代化、农业水利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和农业产供销信息化。其中,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主要载体是农业机械化,即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取代落后的手工工具和以人力畜力为主的劳动生产形式。确切地说,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途径或者说是充分必要条件。

客观地讲,实现农业机械化并非就等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没有农业机械化的支撑就不可能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通过运用先进设备及生产工具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农业生产的产前(选种、育秧、耕地、播种)、产中(施肥、除草、灌溉、收割)、产后(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才能降低农村劳动的体力强度,才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才能提高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农村经济效益。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3-4]。

2.2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系统的主体呈现形式,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倡导多年的“四个现代化”。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一路走来的实践证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所有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因此,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型农业科技工程的重要推手。

2.3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纽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任何技术的发展都要以一定的载体为媒介,要使农业成为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产业,农业机械正是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无可替代的最佳载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效发展,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大面积、大规模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大幅提高,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才能够实现。可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本身就是提高农业现代化科技含量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一项现代工程技术,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种养加专业化生产、产供销集约化经营、农工贸一体化服务等都需要依赖于农业机械化这一纽带。

3 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发的几点思考

“十四五”规划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总体部署、目标和要求都很明确,然而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的落脚点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三农”。农业机械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基于我国“三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客观实际,如何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3.1 发展农业机械化涉及“钱”的投入问题

关键是要明确界定投入的主体和健全资金投入的保障制度,以广东省为例,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前广东省的农业机械化总体发展状况应该说是进入了中级阶段的水平,但就区域经济实力而言发展水平并不算高,特别是粤北和粤西地区之间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在这一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能否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战役思路和方法上也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涉及“钱”的投入机制上,意义重大。此前,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主体,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农民个体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毋庸置疑,我国在取得农机化快速发展成果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等问题,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可考虑在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的基础上,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入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机化的多元投资格局,不仅要扶持农业机械化技术瓶颈的重点突破,还应注重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引领农业机械化逐步走向适应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3.2 发展农业机械化涉及“地”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有很多,除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突破人力、畜力难以达到的生产速度和生产规模外,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关联活动中也能代替或超越大多数的农业劳动力。无论大中小型农业机械,越是集约化大规模生产,工作效率越显著。我国现行的农村家庭承包式的超小型农户经营模式不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从发展农业机械化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考虑,需要寻求土地经营规模如何扩大的措施,最好是能找到一条既推进农业机械化又与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矛盾的现实路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这是调整人地关系的重大突破,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一个创新举措,意味着赋予基层和农民更大的权利,必将对乡村振兴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3.3 发展农业机械化涉及“人”的问题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农村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必然要求新时期新农村农民的素质要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目前,农村中青年强壮劳动力普遍缺少,大规模推广农业机械化不但短时间内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大大降低“三农”的生产成本。但是,从农业农村现代化长远发展考虑,培养一批本乡本土的新型职业农民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积极回乡创业,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另一方面,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不要停留在下派驻村书记和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模式上,要大胆革新现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机制,鼓励农技农机等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农村一线就业,投身乡村振兴,扎根乡村建设,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农村一线发展注入专业技术血液。此外,要畅通智力、技术下乡通道,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科技支撑,先进的生产工具要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要靠人去摸索。

4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发展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基于我国国情,结合我国“三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客观实际情况,如何不断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的最佳效用,已经面临或即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有待思考和探讨。毋庸置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农业的装备水平方面,更表现在推动农业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农民增收,使新型农民的生活具有现代幸福感。

猜你喜欢
三农机械化现代化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