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21-12-26 08:48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长乐党组织基层

林 肖

(中共福州市长乐区委党校,福建福州 350014)

0 引言

十九大做出重大的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任务的基础上,着眼于当前农村发展实际和未来城镇发展趋势提出的新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承。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二字包含甚广,既体现了乡村振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又指明下未来发力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只有不断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才能加快补齐农村这块短板,推动农村现代化,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1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基层党建引领的意义

1.1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富民强村的根本政治保证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要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无论时代怎么变,我们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有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能凝聚全部力量,完成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1.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要求创新基层党建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村,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生态环境、养老、旅游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也较为突出,例如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急需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村基础设施缺少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创新基层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能力等,从而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1.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

乡村要持续健康发展,关键点是要激发内生动力。首先需要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要让广大农民对乡村振兴有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振兴乡村产业、营造健康舒适生活环境、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等多种不可或缺的途径,一定能够充分激发起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以饱满的激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这种带动是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组织,只有我们的党组织才有这种优势,才能带领农民描绘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建成富强美丽的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提升领导力、凝聚力、推动力和治理能力,真正发挥出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团结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2 新时代长乐区乡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长乐区乡村建设的现状

2.1.1 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大方向。长乐区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富民强村相结合,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强领导核心。长乐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结合各地区实际,按照个人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乡村建设发展。

2.1.2 坚持推进“红色领航工程”,用心走好乡村振兴道路。长乐区大力推进“红色领航工程”,协调各方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化方式,优化产业布局是振兴乡村,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一步。2020年长乐区第一产业增加值57.76亿元,增长3.4%;202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98亿元,增长3.6%。实施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十大领域96个重点工作任务,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不仅要抓好经济的重头关,更要发挥好文化教育的功效,精神面貌的改变是十分关键的,要做到乡风文明为保障,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乡土文化,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长乐区深入开展“美丽长乐”大行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扎实推进。深入开展“美丽长乐”大行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其中有些乡镇的做法也是卓有成效的。例如江田镇南阳村积极推进“红色领航工程”,努力挖掘革命老区文化资源,在江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由村集体与乡贤、企业家共同出资,充分盘活村内闲置房屋,引入专业团队,打造南阳红色旅游项目,实现村民增收。这种原有的乡村文化结合红色文化,将农村内部凝聚力和聚合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共同汇聚建设力量,红色旅游逐渐成为南阳村乡村振兴新增长极。营前街道琴江村实施特色旅游品牌工程推动产业振兴,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为目标,结合自身特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项目,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1.3 坚持抓牢党建,筑成富民强村的坚强堡垒。乡村是否富裕美丽,农民是否幸福满足是与支部密切相关的。截止2020年底,长乐区建制村基层党组织624个,党委33个,总支84个,支部507个。长乐区的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战斗力和凝聚力,由原来服务管理方式创新,搭建好的平台,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长乐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党员e家”、“长乐基层党建”、福州市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领导干部下基层讲党课、街道及村(社区)两级党校、党群活动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开展党史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弘扬扎实工作作风,促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在新农村建设中冲在了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农村,倾听农民的心声与困难,并与村里干部商议如何改善农村环境、怎么建设农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2 长乐区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创新意识,忽视因地制宜。从调研结果看,长乐乡村建设工作也存在着区域性差异。从经济发展上看,北部、东北部的一些农村经济较为发达,比如金峰镇、湖南镇下辖的一些农村,但在西南部地区还有不少的贫困村比如罗联乡下辖的个别农村。从资源看,有些农村土地面积大、特色资源丰富比如猴屿乡自然环境优美,但也有些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很多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采取直接复制的方式,克隆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工作经验,忽视了水土不服的问题,这样的结果是影响乡村建设的实际效果。

2.2.2 人才结构不合理,建设思想老化。建设乡村的人才要素十分缺乏。就目前来说,长乐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不合理,包括党员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后备力量不足等不容小觑的问题。基层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长乐也不例外。从调查结果看,长乐区农村共有14 023名党员,其中:35岁及以下2 651人,36~45岁2 373人,46~54岁2 313人,55~59岁1 110人,60岁及以上5 576人。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中年龄大的占较大比重,这就造成了思维方式僵化,这样不仅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时代乡村的建设。另外一方面,这些年农村青年多数都到城市上班或者出国从商,造成农村建设过程中缺少文化程度较高年富力强的带头人、参与者,极大制约了乡村建设的科学发展。

2.2.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创收效果不明显。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合作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和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长乐一些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出现了大量“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另一方面,推进项目可以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长乐现有的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明确,项目较少,品牌影响力弱。因而,在农业创收这一块效益并不好。

2.2.4 乡村功能布局无法优化。长乐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幸福感,包括乡村生态、乡村劳作、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几个部分有机结合。同时坚持把公共服务提升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建设倾斜的力度不够。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农业用地和休闲广场、公共绿地的规划有点不明确,使得村民的休闲活动空间被占用。

3 探索长乐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3.1 坚持新思想指引,开创党建引领新局面

新时代呼唤新方法,我们要不断开创党建新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把握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和贯彻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因此,在农村工作中,基层党组织首先要回答好,为了谁创新,怎样创新的问题。因此在农村基层党建中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更新知识,提高认识,大胆改革,勇于担当,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把握创新规律。充乡村振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村施策,体现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不搞一刀切,明确特点方能精准施策。具体来说,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保护。对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庄,要注意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开发。

3.2 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夯实基层基础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此外,由于长乐是侨胞企业较多的地区,我们可以抓住老人会、企业家、成功侨胞等关键群体,发挥好他们的带头引领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流入农村,实现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共建美丽乡村大计。

要继续推进选派党员驻村任职,优化基层组织结构建设,打造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堡垒。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中央和省委、市委着眼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各驻村蹲点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充分发挥自身文化水平高、相关业务熟悉的优势,积极协助蹲点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并以党建带动村委会、工青妇和农村“六大员”等组织建设,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对此,我们要建立科学考评激励机制,关心爱护驻村干部,为他们提供有力保障。

3.3 以党建引领农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第三产业。我们要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广大村民乡村振兴的优势及主人翁精神,有利于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乡村振兴道路。因此,必须改变目前长乐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普遍弱化而难以胜任乡村振兴主体的现状,需要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三农”管理队伍,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从而解决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推广具有借鉴学习价值的地方实践,比如诸如有些农村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创造了“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经营权流转”等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农民建设积极性,吸纳科学力量,实现农民的增收。

3.4 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建成美丽长乐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都要以人民为出发点。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确保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长乐区美丽乡村建设,这点上可以借鉴学习营前长安村的做法。要继续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实际,做好规划、定好项目、积极发动群众。要合理规划农村土地的使用。在对农村项目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等各环节严格把关,对涉农土地进行有效地整合利用。同时深刻反思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认真思考今后发展方向,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提升村容村貌使得人民不仅从经济上感觉到富裕,还能从居住上感到满足,切实做到补齐农村民生短板,造福农村百姓。

猜你喜欢
长乐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走基层
大宋小神探 夜黑黑,敲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