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镇安县发展板栗产业的原因及措施

2021-12-26 13:04毛仪伦
南方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板栗农民

毛仪伦

(镇安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陕西商洛 711500)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有悠久的板栗栽培历史,当地生产的板栗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栗果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口感香、甜、糯,据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板栗生吃补肾,熟吃健脾;涩皮有止血功用;板栗花可生产蚊香;栗苞、修剪的枝条等可生产食用菌,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镇安县板栗基地规模达到4万公顷,年产板栗1 万吨,产值过亿。2006 年,该县注册了“臻安”牌镇安大板栗商标;2011 年,当地取得了“镇安大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 年,镇安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自2005 年起至今,每年有0.13 万公顷有机板栗生产上市。此外,加工企业还开发生产了“甘栗仁”“开口笑”“浸糖栗仁”“栗栗香”“板栗酒”等商品,并注册了“金栗郎”商标。西汉司马迁《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明朝大名府已有悬挂镇安大板栗招牌做镇安板栗生意的商户,可见镇安板栗栽培销售历史源远流长。板栗产业在镇安涉农产业中首屈一指,是镇安农村的一项重要产业。

1 镇安县发展板栗产业的原因

1.1 地理条件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镇安县雨量充沛,土壤多为酸性石渣土、油砂土,适合板栗生长。品种方面,当地有长期栽培的镇安大板栗品种群,是西北板栗品种群中的优良品种群,而且选育的“镇安一号”大板栗;“金真栗”“金真晚栗”良种正大面积推广栽培。镇安板栗品质优良,早已声名远播,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产,镇安板栗是地标产品,稍加运作便是非常好的产业。

1.2 地理条件所迫

镇安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人均占有耕地0.11 hm2(多为坡耕地),林地1 hm2,成片适合集约经营的土地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板栗抗性强,耐干旱、瘠薄、粗放管理,园地可建在难以耕作的陡坡地及四旁,不与农业生产争地。目前,还未发现比板栗更适合镇安山区普遍推广的产业,发展板栗产业是壮大家庭经济基础的有效途径。而且放弃现有的板栗产业转而发展其他适合山区农村的产业,从发展壮大到巩固,又要经过一个漫长无收益的过程,在目前以打工为主体的山区农村经济体中难以推行。

2 镇安县板栗产业的发展措施

2.1 实现栽培品种良种化

良种化生产是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建立镇安本地优良品种“镇安一号”“金真晚栗”“金真栗”良种采穂圃,提供优质种源,分年度逐步改造现有低产园。

2.2 建立合理的栽培制度

当前,应建立合理的栽培制度,促使板栗栽培地的选择、嫁接、栗园的树体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规范化。病虫害多、采收时期不当是造成镇安县板栗品质差的重要原因,是镇安板栗产业的重要短板[1]。现阶段,应巩固提高现有栗园的质量,提质增效,对不同类型的栗园实行分类管理,对中低山已嫁接成型的栗园实行精细化管理;高山自然成形已有一定产量的二栗、油栗实行“科管”,幼树选用优良二栗、油栗品种嫁接改造,以丰富镇安县板栗品种,提高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合理布局栽培品种,充分利用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布局主栽品种是增产增收增效的基础。在镇安县境内,中低山嫁接改造以“镇安一号”“金真晚栗”为主,高山以“金真栗”为主,配合野生油栗“科管”。

2.3 改造现有板栗实生林,壮大基地规模

嫁接改造退耕还林、各类工程造林、农户自发营造的板栗实生林,壮大基地规模。实生园改造可采用由政府筹备资金组建专业队统一嫁接和农户自行组织嫁接的形式进行。分年度,每年完成0.07 万公顷改造任务,嫁接改造镇安县约0.67 万公顷的实生栗园,壮大现有规模。

2.4 推广多种间作技术

发展板栗-茶叶的栗茶间作模式,板栗-白芨、板栗-金银花、板栗-黄姜、板栗-柴胡等栗药间作模式,林下养牛、林下养羊、林下养鸡、林下养猪等栗牧模式,林下种植天麻、猪苓等栗菌间作模式,林下种植魔芋、大豆、土豆等栗粮间作模式。实行间作经营能提高园地经济收益,调动栗农的生产积极性[2]。

2.5 改大面积工程投入为重点户扶持奖励

由政府筹措一定资金,连续在重点镇、重点村以户为单位进行重点扶持、示范推广,扶持大户建采摘园、观光园、高产示范园,扶持诚信销售大户等。

2.6 加大对板栗的宣传

以政府为主体,成立板栗饮食文化推广团队,走饮食习惯成就产业之路。一种食物的价值是有限的,其受到的欢迎程度取决于文化。板栗是绿色无公害的林产品,可加工成为食品、零食和保健品。要在互联网、报纸等媒体上宣传板栗,在板栗商品包装上介绍板栗家庭食用时的简易储藏、去壳、去涩皮及熟制方法,增加消费者兴趣,进而提升消费量[3]。

2.7 做好板栗产业的推广营销工作

1)发展板栗旅游经营模式。在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的旅游线路上建设板栗采摘园、观光园。2)发展客户订单经营模式、公司订单经营模式等,真正带动产业发展。3)电商直销模式。集中培训县境内板栗经销商,实现原果分选收购、分级销售,增加产品商品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由政府主导、大户参与,在一些城市设立直销网点,宣传镇安板栗[4]。

2.8 重新扶持龙头企业

扶持县境内有志于板栗产业深加工的企业,延长其产业链,增加板栗附加值。开发保质期长、便于储存的天然板栗产品,开发市场。

2.9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更为合作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明确了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是政府与社员之间的桥梁,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将社员的各种信息和诉求收集整理后理性传递给政府,并将政府的农业政策传达给社员。合作社是把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抱成一团,使农民真正成为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主体,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增强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小规模生产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让农民抱成团闯市场,获取规模效益。合作社为农民的专业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同时,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和约束农民、农业企业、农产品市场等,化解了行业内外的矛盾,维护了农业市场秩序和相关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通过建立合作社规范栗农的生产、销售行为,能够提高镇安板栗的市场竞争力[5]。

2.10 建立产业联盟

成立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由企业、科研院所、科研机构建立的共同投入、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合作组织,促进镇安县及周边地区板栗产业发展,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板栗农民
耕牛和农民
捡板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炒板栗
农民
吃个板栗不容易
板粟壳这样剥最轻松
兴隆早熟板栗上市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