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粪菌移植治疗慢性便秘中的应用

2021-12-27 10:22王雪丹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量表肠道满意度

王雪丹,张 勇

(辽宁省沈阳市肛肠医院1.电子胃肠镜中心;2.胃肠肛门病科,辽宁沈阳,110002)

便秘是一组症候群,主要包括排便困难、排便次减少、大便干结等,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便秘。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10%[1-3]。因其病因复杂、治疗满意度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粪菌移植是指通过将来源于正常供体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新建立新的肠道菌群,以此达到治疗肠道以及肠道外相关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4]。经临床研究证实,粪菌移植能够有效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但是治疗效果仍与患者的生活方式的调节、心理状态的调整密切相关,因此实施综合护理十分必要。本研究探讨了综合护理在粪菌移植治疗慢性便秘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接受粪菌移植治疗的慢性便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9.90±9.20)岁。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18~75周岁,男女不限;③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IV诊断标准[5];④患者愿意接受后期随访及其他协议要求。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或重度抑郁与焦虑;②存在交流、认知障碍,无法完成量表评估;③合并其他疾病并且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组的4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男8例,女15例;年龄(58.90±9.50)岁,病程(53.70±30.40)个月。观察组男6例,女17例;年龄(60.90±8.30)岁,病程(66.80±55.20)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粪菌移植。本研究采用口服胶囊法行粪菌移植,所有患者于粪菌移植前口服缓泻剂(或温水灌肠)1周、庆大霉素3 d,完成肠道准备。随后口服肠道益生元7 d与肠道促动力药物,最后连续服用菌群胶囊3 d。服用方法如下:早、中、晚饭前口服10粒菌群胶囊,每分钟口服1粒。

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按照粪菌移植诊疗护理要求,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主要包含胶囊粪菌移植的过程、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健康生活习惯的宣教,告知复诊要求与注意事项。此外,针对患者诉求,给予解答相关问题与实施协调工作,协助完成量表评估与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全面掌握患者内心真实想法,综合评估患者当前心理状态,向病人讲解慢性便秘疾病本质,消除患者焦虑、恐癌情绪,必要时结合患者心理焦虑、抑郁量表测量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应用音乐疗法、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病人调节心理状态[6]。②健康宣教:积极向患者讲解慢性便秘的生活方式调节,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运动、其他疾病治疗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一般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谱、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向患者强调睡眠质量与功能性肠病治疗效果间的密切相关性,纠正患者既往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根据《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7],针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解读。③粪菌移植中的专科护理:在患者接受粪菌移植过程中,指导患者口服益生元、庆大霉素、菌群胶囊的正确方式,避免出现药物服用方式的差错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在粪菌移植过程中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及时调整患者便秘秘治疗药物种类与剂量,积极帮助患者与主管医生间的实时沟通,提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就诊效率。④指导患者完成粪菌移植治疗前后的量表评估,给出终末满意度评价。⑤依托微信建立院外医-护-患沟通平台,护理人员充当平台管理员,为患者提供就诊预约;指导患者记录排便日记与复诊时病史、症状叙述技巧,提高患者与医生交流效率与质量[8-9]。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接受粪菌移植前与移植后1个月分别进行Knowles-Eccersley-Scott便秘症状评估量表(KESS)评分[10]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11-12],治疗后1个月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KES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K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E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K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KESS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KESS评分比较(±s) 分

t P治疗前治疗后0.571 4.125 0.592 0.030 t P观察组21.8±3.74 12.21±4.63 15.207<0.001对照组20.338±8.86 15.7±4.30 8.319<0.001

2.2 2组PAC-QoL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PAC-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PAC-QoL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PAC-QoL评分比较(±s) 分

t P治疗前治疗后1.212 4.541 0.178<0.001 t P观察组83.70±9.10 55.20±15.70 11.019<0.001对照组85.64±7.20 68.00±10.80 9.828<0.001

2.3 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95.65%(22/23),高于对照组的86.96%(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慢性便秘尤其是顽固性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13]。肠道粪菌移植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并得到临床逐步普及的肠道微生态治疗技术,是重建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可以治疗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并且可以治疗消化系统意外的其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肿瘤、自病症等。因此,粪菌移植技术是近年来突破性的医学进展[14]。但是由于该技术临床应用时间较短,患者对技术操作流程、治疗效果等认识度不够,极容易引起紧张、恐惧、担心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者治疗体验与治疗效果[15]。因此将粪菌移植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

综合性护理措施是临床常见护理方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的综合护理方案中加强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与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以此有利于患者在接受粪菌移植全过程及移植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肠道功能[15-16]。治疗后对患者排便情况进行针对性跟踪回访,同时加强突发情况的监测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实现全面掌握患者排便功能恢复状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依托微信建立医护患沟通平台,实施掌握患者院后恢复情况,为患者提供有效病情恢复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KESS评分和PAC-Qol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够提高粪菌移植技术对慢性便秘症状的改善效果,同时提高患者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该篇论文作者通过研究综合护理在粪菌移植治疗慢性便秘中的应用,总结出综合护理在粪菌移植治疗慢性便秘中的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研究内容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猜你喜欢
量表肠道满意度
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测定量表的应用考评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植物性饮食或能让肠道更健康
世界肠道健康日 关注便秘用药(下)
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的作用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