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土项目开发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思路

2021-12-27 07:09许世龙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岩土矿区矿山

胡 振,许世龙*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江西 鹰潭 335000)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使得我国的矿区数量在逐年增加,虽然矿产资源得到了有力地开采,但相应地也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有的矿区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一般情况下,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会占用很大面积的土地,开采时会有大型设备、机械等行驶,给周围的环境形成极大地压力,便很容易出现环境问题,极难去恢复和治理。不仅如此,矿山的开采区域通常还具有一定的多变性,一旦发现新的矿区,旧的开采矿区往往会被弃用,弃用的矿区在经过风力、雨水等外部因素的侵蚀,土地很快就会产生沙化的现象,进而被闲置浪费。不仅如此,矿山开采之后地质环境的破坏,还很容易产生污染,这些污染因素不仅能够危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对于农田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举例来说:开采造成的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抑制作物的成熟、甚至会使作物腐烂。在岩土项目的开发过程之中,地质环境的好坏也会对工程产生极大的作用,所以,对基于岩土项目开发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思路进行讨论。设计较为灵活的治理方法,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还可以更加全面、高效地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解决堆积在地表无法二次利用的废物,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有害垃圾降解,建立相应的处理机构,对矿山的水文环境作出改善,缓解水资源的污染压力。另外,还要将矿山开采区域与周围的农耕区域作出科学地隔离,可以通过安装栅栏、设立隔离带甚至拉警戒线等方式暂时将两个区域分开,这样其实可以更好地提升矿山最终的治理效果,同时对于农户的田地和农作物的安全也是一种保障,极大地避免出现关联性的污染现象,进而来保证岩土项目的顺利开发[1]。

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以及问题简述

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数量的逐渐增多,我国各大矿区的地质环境也在慢慢变差,严重的区域甚至出现矿区污染的问题。因此,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问题刻不容缓。造成此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一是违规开采,一般情况下,违规开采是很容易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当矿产资源工程运行的过程中,未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或者机械时,就很容易产生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它产生的影响可能不是实时的,相当于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事故。另外,还存在一些工程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安全性较差的设备,不仅与矿产资源开放的相关需求不符,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其二,是过度开采,一些地区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不断地扩大开采面积 ,但是却没有增加资金和技术对于环境的保护,忽视了后期治理的成本消耗,进而造成了过度开采的现象。具体如下图1所示。

图1 过度开采造成的房屋坍塌

通过图1,可以了解到过度开采的消极影响,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地质灾害相对应的风险指数。最后,是不科学开采,这部分具有一定主观性。主要与我国的矿山开采模式有较强的联系。不科学开采造成的破坏通常是综合性的,且不易恢复治理。另外,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开采矿产资源的质量。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矿山污染所带来的影响是极大地,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缺陷如不及时作出优化应对,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生态隐患,甚至会产生矿山的地质污染,造成更高的开采成本,也增加了各种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2-4]。

2 岩土项目开发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思路探析

2.1 明确治理目标以及治理任务

对岩土开发项目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目标以及任务作出明确。通常情况,采矿后期所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来自对环境破坏污染以及突发的地质灾害。因此可以将环境问题的控制和解决设定为矿山地质治理的主要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治理的范围,同时也形成了矿山环境的良性发展趋势。治理任务的规划需要依据矿山地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可以通过加固山体边坡、增加绿化面积、构建生态园区等方式,构建循环式的生态环境。最终矿山治理目的还是要落实在恢复山体原貌,并且通过科学的方式讲解周边脏乱差的情况,实现人类与生态协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的影响降至最低,形成高效治理。

2.2 创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思路的原则应该在地质灾害上,矿山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在进行矿山开采时,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便很容易出现地面塌陷的情况,对开采人员的安全也构成了威胁。所以在创建治理原则的时候,要谨遵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设计相对应的规则条件,另外,在实施治理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宏观意识,不仅要做长远的打算,还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地质问题,对其逐一处理,最大程度地提升治理效果。在创建治理原则的时候,还要依据实际的情况设立,可以亲临实地考察、调研,利用精密的设备获取实测的数据信息,作为治理原则创建的基础数字资料,这样有利于提升方案的可使用性。一般情况下,会制定多份治理方案,并在其中筛选出使用价值最高的三份,作为备选方案。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治理部署时,千万不能够忽视各类地质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在治理原则中添加关联条件,提高治理工程的实施治理效率,同时进一步完善治理原则。

2.3 设计实际的治理指标

岩土项目的开发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是条理化的,所以会事先设定许多的治理指标,以便于后期工程的实施,具体的重要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 矿山地质环境重要治理指标表

根据表1中的数据信息,可以了解到相关的矿山地质环境重要治理指标,在实测时,可以先对部分指标作出预期测算,在治理时,计算预期测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值,完善治理结构,具体如下图2所示。

根据图2中的治理流程,完成实操处理。除此之外,治理率也是可以体现矿山治理效果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主要包括治理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因此,在岩土项目开发之前,尽早明确实际的矿山治理指标,可以提升治理的效率,更好地开展治理工作。

图2 矿山治理步骤图

2.4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实践思路

在完成治理目标、原则以及指标的确定之后,接下来,在岩土开发项目之中,进行矿山治理的实践。可以依据矿山的实际治理情况,在治理效果较好的区域实施新型产业的置换,这种产业主要是以资源改造与再生为主要目的,实现高效率的二次利用。另外,还可以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举例来说:山西的国信森林公园是一处较为典型的修复案例,主要将周边的环境与未遭破坏的山体关联在一起,形成具有多种风格的自然景观。所以,在进行治理时,也可以适当地融合新颖的元素,可以在废弃矿山附近建造森林公园、园区等场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提升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率、提升治理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拉动当地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便是对基于岩土项目开发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思路的分析与讨论过程。其实,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关联着项目的完成以及开采的进度,同时也作用着周围的生产生活区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还要对自己的开采行为负责,切实处理好后续的治理工作,对被破坏的矿山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将开采区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依据实际的破坏情况,制定符合恢复的制度条例,大力支持矿山的治理工作,在改善矿区地质环境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相对应的治理水平。

猜你喜欢
岩土矿区矿山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我国矿区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矿区智能勘测设备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