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2021-12-27 09:11黄家恺
大医生 2021年16期
关键词:钛板曲度椎板

黄家恺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贵州遵义 563000)

脊 髓 型 颈 椎 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因颈椎椎体后缘出现退行性改变,导致继发性颈椎管狭窄,对颈脊髓造成一定压迫,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1]。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机体健康[2]。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既往常使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但易出现缝线松动、椎板稳定性差及椎板再关门等后遗症。在对患者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时,常常联合不同固定方式,如丝线悬吊固定、螺钉固定、微型钛板固定等[3]。其中微型钛板固定适用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该固定方式具有较强的韧度与强度,可提升颈椎稳定性。本文旨在比较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与颈椎前路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MCS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8.15±5.21)岁;病程 1~2年,平均病程(1.51±0.1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49.20±5.13)岁;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3±0.2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由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②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CT和MRI检查确诊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颈部、脑内手术者;②伴有周围神经疾病者;③伴有腰椎、肩关节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植骨的来源为人工骨)治疗。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使用圆枕抬高肩背部,头部轻仰,选颈椎前路颈横纹切口,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同时将颈阔肌与软组织分离;寻找颈血管鞘与内脏鞘,切开两者间筋膜,钝性分离该间隙至椎前间隙;向对侧牵拉气管和食管,暴露椎前组织并切开椎前筋膜,电凝止血;将定位针放置于目标椎间隙,C 型臂X线机定位,切开相应节段椎间隙前纵韧带、摘除椎间盘;将撑开器和螺钉置入椎间隙上下相邻椎体,撑开椎间隙,对椎体后缘椎间盘组织进行清理,刮除软骨终板至椎间隙后部;咬除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切除后纵韧带,止血;解除脊髓压迫,试模置入该间隙,将同种异体骨置入融合器(Cage)内;取出撑开螺钉及撑开器,依次进行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及Cage植入,在颈椎椎体前缘固定颈前路钢板,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接受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患者麻醉后,取俯卧位,头部使用梅菲尔德(May-field)颅骨支架固定,确保颈椎处于中立位。颈椎后路正中作切口,将两侧头夹肌分离,于棘突两边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肉,显露椎板;开门侧为症状较重侧,沿双侧小关节突内侧缘2 mm部位开槽,对椎板全层进行打磨,于门轴侧打磨椎板至内层骨皮质,将椎板边缘黄韧带粘连清除;掀起椎板,确保“开门”轻柔,避免折断门轴;适当咬除小关节突内侧缘及神经根管后壁,促进脊髓后移,同时降低神经根张力;选择微型钛板并塑形,使用螺钉一端固定于开门侧椎板,另一端固定于侧块处,将咬除的部分棘突修剪成骨粒回植到门轴外侧。

术前,所有患者接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Pfizer Ma nufacturing Belgium NV,国 药 准 字 H20170199,规格:500 mg)治疗,500 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术后24 h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引流量<50 mL/d拔除引流管,术后第3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佩戴颈围保护制动3周,在医师指导下行颈部肌肉功能练习。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根据称重法进行评估:失血量(g)=揩净全部失血后的纱布质量(g)-干纱布质量(g);1 g计为1 mL。②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5]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总分值为17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越明显。③比较两组患者的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术后复查颈椎正侧位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曲度、复查颈椎CT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椎管矢状径。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失血量(mL)手术时间(min)对照组 40 211.23±22.54 198.84±10.70观察组 40 216.91±22.63 205.63±10.61 t值 -1.125 -2.850 P值 0.264 0.006

2.2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s,分)

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组别 例数 JOA评分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对照组 40 11.31±3.20 14.97±4.68观察组 40 12.39±3.15 15.82±4.55 t值 -1.521 -0.824 P值 0.132 0.413

2.3 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颈椎椎管矢状径比观察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比较(±s)

组别 例数 颈椎曲度(°) 颈椎椎管矢状径(mm)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 40 17.81±1.82 19.42±1.66 8.54±2.11 10.73±2.76观察组 40 17.94±1.83 19.44±1.81 8.51±2.13 13.52±1.24 t值 -0.319 -0.052 0.063 -5.832 P值 0.751 0.959 0.950 0.000

3 讨论

在对MCSM患者治疗期间,主要通过手术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确保颈椎功能改善,维持正常的颈椎序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使椎管前后径扩大,增加椎管容积,使脊髓向后方漂移,以此确保脊髓前方压迫得到有效缓解、脊髓血流灌注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6]。颈椎前路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随着时间延长极易产生术后再关门、门轴侧椎板愈合障碍等后遗症,从而影响疗效[7]。为此,常用丝线将掀起的椎板固定到小关节囊上。但缝线很难达到高强度,在颈部肌肉收缩与颈后外力下蠕变,导致椎板稳定性变差,使门轴侧骨性愈合延迟,增加已开门的椎板塌陷的风险[8]。微型钛板在开门侧的阻挡及支撑固定,可减少瘢痕组织过度压迫脊髓,加快门轴侧骨质愈合,缩短颈部制动时间,以此确保轴性疼痛有效缓解,且降低再关门的发生率[9]。

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术式在术中的失血量比较差别不明显;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表明颈椎前路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的用时更短,手术进程较快;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种术式改善神经功能的程度差异不明显;术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颈椎椎管矢状径比观察组小(P<0.05),表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扩大椎管的作用更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压迫的作用更显著。

综上所述,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在MCSM的治疗中,通过扩大患者颈椎椎管矢状径以达到椎管减压、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相比于颈椎前路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各项术中失血量、JOA评分和颈椎曲度均无明显差异,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钛板曲度椎板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