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酸蚀粘接修复系统应用于牙列缺损并重度磨耗修复中的效果分析

2021-12-27 09:11刘爱花
大医生 2021年16期
关键词:牙列牙本质牙龈

刘爱花

(曹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山东菏泽 274400)

牙列缺损好发于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人体牙齿中的钙逐渐流失,促使牙齿局部缺损严重,严重破坏牙列完整性的同时,影响牙齿美观,牙齿咀嚼功能低下。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将进一步加重牙列损伤,牙齿磨耗更严重[1]。临床往往采取高浓度磷酸进行修复治疗,虽疗效显著,但易造成术后敏感,且对操作者技术的要求较高[2]。自酸蚀粘接修复技术采用有机酸溶解玷污层内矿物质,促使表浅的牙本质脱矿,形成杂化层,同树脂突实现粘结,操作简单且术后敏感度低,已获得临床认可[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实行自酸蚀粘接修复系统治疗的应用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牙列缺损并重度磨耗修复患者,依据抽样法等比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7.5±2.03)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33例;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68.5±2.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曹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被确诊为牙列缺损并重度磨耗[4],具体标准为存在咀嚼功能减退、牙周组织改变、发音功能障碍、颞下颌关节病变等4项表现,且以患者全牙列或者牙列中多个牙的牙冠表面硬组织发生明显缺损为重度磨耗;②口腔卫生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颌骨畸形、缺损者;②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③合并其他牙科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即全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常规清洗口腔,使用齿科酸蚀剂(Kulzer GmbH,国械注进 20152171159,型号:Gluma Etch 35 Gel)涂抹在牙釉质洞缘和牙本质,酸蚀15 s后,使用0.9% 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高压冲洗,用棉签擦干窝洞后使用3M 粘接剂涂抹洞底,并依据牙体缺损大小及严重程度,随后用3M P60复合树脂充分填充缺损牙体。观察组实行自酸蚀粘接修复系统,使用适量自酸蚀预处理剂[3M,国食药监械(进)字2010第2630589号,型号:712-090]覆盖牙体缺损处,接着用气枪对牙面轻吹5 s,然后使用光固化灯照射10 s,最后用3M P60复合树脂进行充填。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牙齿修复情况。包括牙列外观、咀嚼功能、辅助发音功能和精神心理状态4项条目,采用曹县人民医院自制的牙齿修复量表,已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系数Cronbach‘α=0.823,每项评分0~12分,分值越高,牙齿修复状态越好。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牙本质敏感性。判定:实行Ryge评价标准[5]进行评测,其分为3个等级,即A、B、C级,A代表不敏感,B代表一般敏感,刺激消失敏感也消失,C代表敏感,刺激因子消失后敏感依旧。③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 指标包括牙龈乳头指数(PIS)、牙周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和牙龈沟出血(mSBI)4项;mSBI分值在0~5分,分值越高表明牙龈沟内出血状况越严重[6];PIS、PD、mPLI根据《口腔科学(第9版)》[7]中测量方法与相应量表进行评估,其中PIS计分在0~4分,0分表无牙龈乳头,1分表示牙龈乳头不超过邻间隙高度的1/2,2分表示牙龈乳头超过邻间隙高度的1/2,3分表示牙龈乳头占据了整个邻牙间隙,4分表牙龈乳头增生;PD为齿缘到袋底的测量距离;mPLI采用0~3分机制,0分表无菌斑,3分表充填体表面存在大量菌斑。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取SPSS 22.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使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牙列修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牙列外观、咀嚼功能、辅助发音功能和精神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牙列修复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牙列修复情况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比,*P<0.05。

分组 例数 牙列外观 咀嚼功能 辅助发音功能 精神心理状态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5 6.41±1.159.42±2.32* 5.02±0.878.37±2.11*6.02±1.027.62±1.72*6.98±1.289.28±2.17*对照组 65 6.42±1.178.54±1.61* 5.03±0.866.53±1.43*6.03±1.017.04±1.25*7.01±1.258.36±1.55*t值 0.049 2.512 0.066 5.820 0.056 2.199 0.135 2.781 P值 0.961 0.013 0.948 0.001 0.955 0.030 0.893 0.006

2.2 两组患者牙本质敏感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牙本质敏感性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本质敏感性构成比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Z=0.206,P=0.837;观察组Z=1.204,P=0.229);治疗后观察组牙本质敏感性构成比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程度不同,观察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度级别较低,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牙本质敏感性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IS、PD、mPLI和mPIS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PIS:牙龈乳头指数;PD:牙周探诊深度;mPLI:改良菌斑指数;mSBI:牙龈沟出血。

组别 例数 PIS(分) PD(mm) mPLI(分) mSBI(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5 2.78±0.322.24±0.17* 2.02±0.241.78±0.12* 0.95±0.180.77±0.15* 0.69±0.080.94±0.13*对照组 65 2.80±0.292.43±0.28* 2.01±0.251.86±0.23* 0.96±0.160.84±0.17* 0.70±0.070.85±0.16*t值 0.373 4.676 0.233 2.486 0.335 2.489 0.758 4 3.520 P值 0.710 0.001 0.816 0.014 0.738 0.014 0.449 6 0.001

3 讨论

牙列缺损作为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特征以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具体表现为咀嚼功能、牙齿外观、生活质量等受到影响。而牙齿磨耗则是牙体缺失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于人体渐进性生理表现,适当的磨耗能够建立咬合平衡,但一旦过度磨耗则会对牙本身、牙周、面部形态及面部肌肉、关节等产生影响。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有效干预,合严重危及患者口腔健康。

自酸蚀粘接系统主要是通过弱酸对牙龈组织酸蚀,将酸蚀产物直接转变为粘结材料的一种修复手段。其作用特点为操作简易,无需冲洗残留磷酸酯或是酸蚀产物,避免冲洗引起过度干燥促使牙本质胶原纤维塌陷,降低牙齿敏感度问题;该技术采用树脂材料修复,树脂的渗透性强,且同自酸蚀粘接相同,防止渗漏发生,进一步保证术后降低牙本质敏感性的发生[8-9]。自酸蚀粘接技术使用的酸性功能单体也能直接作用于牙本质小管内部,同蛋白质相结合,继而阻断小管内液体流动,减少术后敏感性;此外,酸性功能单体可溶于亲水性溶剂中,一旦溶剂挥发便能将牙本质内的胶原网表面的空气和水排出,形成树脂突,堵塞牙本质管道,酸性稳定度高,减轻牙本质敏感性[10-11]。

研究结果指出,治疗后,观察组牙列外观、咀嚼功能、辅助发音功能和精神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牙本质敏感性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程度与自身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本质敏感度级别较对照组更低(P<0.05)。这表明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在降低牙本质敏感度的作用上虽然有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牙本质的损伤较小,可去除玷污层,酸蚀产物充分渗入牙本质后形成树脂突,封闭牙本质管道,避免渗漏发生,继而降低患者牙本质敏感性,提高牙齿的咀嚼功能;选用的树脂材料美观性、安全性较高,提升牙列缺损的美观度,牙列修复完好的同时提高患者自信心[12]。观察组治疗后PIS、PD、mPLI和mP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自酸蚀系统对修复体和牙本质边缘密封性好,有效缓解牙周状况。

综上所述,采用自酸蚀粘接修复系统治疗疗效确切,有效提高牙列修复,改善牙敏感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牙列牙本质牙龈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怎样呵护牙龈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Single Bond Universal牙本质粘结强度及牙本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Nd:YAG激光作用下牙本质脱敏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