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12-27 09:11
大医生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心肌梗死

时 猛

(临沂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山东临沂 276002)

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健康度不佳,容易出现梗死、堵塞,导致患者血液供应不足,损伤心、脑组织,引发多种并发症,需要患者尽早接受相关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病症。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步骤,关系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尿激酶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溶栓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研究中[1]。以往尿激酶相关的临床研究主要侧重于其血管再通效果,在心功能改善效果与用药安全性上研究相对较少[2]。鉴于此,本研究选取60例实施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尿激酶对此类患者血管再通及心功能改善方面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1日至2021年3月10日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2~85岁,平均(75.32±1.04)岁。试验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2~85岁,平均(75.33±1.02)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3]中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②接受冠脉造影;③住院治疗患者。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年龄<60岁。本研究经由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者对本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湖南尔康湘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160,规格:0.3 g/片)治疗,1次/d,300 mg/次,连续用药3 d后减少至100 mg/次;②冠状动脉造影:由心内科医生使用日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的形态进行观察,检查其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病变位置、病变支数,为患者实施介入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①先静脉滴注50万U尿激酶,10 min滴注完毕;②给予100万U尿激酶,30 min内滴注完毕;③完成尿激酶静脉滴注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规格:1.0 mL∶5 000 U)500 U/h;④入院治疗第3天后,皮下注射5 000 U低分子肝素,每12 h为患者注射1次,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①血管再通情况:造影梗死相关血管(IRA)狭窄<75%,前向血流≥TIMI(血流分级)为3级则视为再通[4]。②治疗效果:痊愈为血管无阻塞、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为血管再通达75%以上,症状轻微;有效为75%血管再通、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血管没有再通、症状严重,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占总例数之比。③心功能评估:治疗前、后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超声心动图人员采用盲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验(设备为S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MHz)。④不良反应:心率高于100 次/min或低于60次/min为心率异常;视物昏花、外界景物旋转为头晕目眩;通过肾功能检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异常,如果下降至正常人的30%~50%,尿素氮(BUN)高于正常值,则为肾功能受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之和占总例数之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情况 试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和LVEDD均有所改善,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s)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LVEF(%)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47.23±2.03 50.36±2.03* 56.12±1.32 48.03±0.32*试验组 30 47.24±2.02 63.10±2.04* 56.13±1.31 47.56±0.06*t值 0.038 24.247 0.029 7.907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略高于对照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危重症疾病,心肌功能能量储存较少,如果出现功能性障碍,将会导致严重的脑部缺血、缺氧,进一步影响患者脑部神经系统健康,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并发症[5-6]。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介入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放置支架使患者血管再通,但如果在治疗之前为其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管健康度,减少心脏支架治疗难度,提升其血管健康状况[7]。尿激酶是从人体泌尿系统中提炼的酶蛋白,适合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可以起到降解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凝血因子作用,因此具有溶栓效果,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用药安全性高[8]。此外,尿激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冠脉血管再通率[9],且药物价格便宜,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提前做皮试,有被广泛应用于基层急诊临床工作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尿激酶具有降解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凝血因子的作用,故在血管溶栓上效果显著,提升了血管的再通率与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尽管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但试验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说明尿激酶溶栓治疗更明显地改善了心肌缺血、增强了对心功能的保护。

上述研究结果与刘朝军等[10]的结论一致。此外,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用药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尿激酶溶栓治疗用药安全性高,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张正生等[11]发现,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其心脏功能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合本研究结果,推测尿激酶溶栓治疗可能对心功能有更好的恢复作用。

综上所述,对实施冠脉介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明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治疗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