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

2021-12-28 01:23杨文才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5期
关键词:企业家人才农村

杨文才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要鼓足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 当前,河南省正在加快建设“四个强省”、打造“三个高地”。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大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工匠人才,也需要大批乡村产业关键人才。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 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加快培育涉农“双高”人才

深入实施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打造一批高层次、 高技能人才队伍。一要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是培育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 积极推动河南高校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大院名所”,为本地培养一流人才。 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大机遇和国家出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历史机遇,加快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培养一流产业科技创新人才。 支持在豫高校和职业技术(技工)院校根据河南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强化专业与产业对接。 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 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 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加强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建设,加大涉农专业招生支持力度。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 所以,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推广企业和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主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农村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 优先支持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 开发技术研发平台、开设特色工艺班,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采取学制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对农村“两后生”进行技能培训。 鼓励农村退役军人、高素质农民、留守妇女等报考高职院校。 三要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技推广机构等培训机构的作用。 支持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对高素质农民、 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培养。 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推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 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投入机制, 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按规定列入各级预算,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四要积极培养乡土人才。当前,农村普遍缺少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且能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适用型人才, 导致很多乡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针对农村缺少适用人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因此,在发现和使用农村人才的问题上,要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加强对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团组织书记等乡村干部队伍的培训。要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入推进家庭农场经营者培养,要善于从脚下的土地上去发现人才,培养“本土能人”。 要建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加强对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 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大力推行培养“土专家”“田秀才”,让他们切实参与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二、发展壮大本土企业家人才

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创新活动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要真正把企业家当人才、当“宝贝”,着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带动一批科技型优质企业发展。 一是实施本土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引领,定期举办示范培训班。 打造高水平企业家培训基地,分层次培养领军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和成长型企业家。 建立企业家表彰制度。 二是统筹建设高水平企业家培训载体。 开办“企业家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举办专题讲座。 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国内外高端培训机构来豫建设分支机构。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企业家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专业机构和企业进行学习、研修、考察。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企业家培训。 三是大张旗鼓地倡导培育乡土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引导、鼓励和支持,倡导培育企业家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坚守实业、诚信尽责的担当精神。 支持企业家积极回报社会,投身公益事业,树立企业家良好社会形象。 开展企业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 四是支持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 引导农业企业依托原料基地、产业园区等建设实训基地,推动和培训农民应用新技术。 鼓励农业企业利用信息、 科技、品牌、资金等优势,带动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 支持农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三、着力推动开放引进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为本。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有为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 关键在于优化政策吸引人才,将人才引入乡村、留在乡村、有发展机会, 激励优秀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施展才华。 围绕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发展需要,整合人才、科技等各方面资源,重点引进一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引领和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引进农业农村高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鼓励各地实施农业农村领域“引才计划”,加快引进一批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突出服务基层导向,支持粮食、瓜果和蔬菜方面的土壤、育种、育苗、肥料、有机农药等高科技领军人才,按照有关政策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落户。 二是加快引进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 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逐步实现各级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 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派驻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 三是建立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 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 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乡村和涉农企业创新创业。 鼓励地方整合各领域外部人才成立乡村振兴顾问团,支持引导退休专家和干部服务乡村振兴。 支持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基层开展服务活动。 四是加快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 以“政策招人、感情引人、项目等人、责任催人、环境诱人”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返乡来”,实现“人才回流”,把他们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乡梓。

四、切实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当前,河南省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一场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留住农业产业人才是关键。 一是提高薪酬待遇。 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人才收入分配政策,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 加大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实行市场化薪酬制和年薪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加大绩效考核和发明奖励力度。二是提高政治待遇。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服务专家制度。 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增加产业人才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 三是提高医疗待遇。 完善高层次产业人才医疗保健待遇,为产业人才提供就医预约、诊疗等优质服务。为产业人才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为急需紧缺人才就医开辟绿色通道。四是提高工作待遇。为技术研发人才创新创造提供好的实验设备、器材等,为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进修培训机会。

五、强化政策服务吸引人才

一是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制定“十四五” 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在管理规范、技术领先的企业,可自主评审主系列相应学科高级职称,适度增加一线产业人才评聘比例,特别是要向涉农领域、农村一线倾斜。 探索在部分专业性密切相关的职业领域打通职业资格与职称制度的贯通渠道,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等,可通过专设职数、特设岗位、直接考核认定等多种方式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三是加快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变“管理”为“服务”。 为急需紧缺人才出入境、居留落户、创业扶持、专业培训、 社保医疗、 配偶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 围绕人才积极搭建不同形式、实质运作的产业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平台建设。 加强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四是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企业关键人才成长环境, 建立有利于关键人才参与创新决策、 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 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氛围。 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壁垒,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全力营造公平竞争、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公开平等、 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 形成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确保重点产业关键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干得好。

猜你喜欢
企业家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对话“疫线”企业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