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2021-12-28 08:36郭晓雨
南方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

郭晓雨

(锦州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辽宁锦州 121000)

相较于传统自然旅游模式,生态旅游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致力于构建合理的旅游方式满足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共同需要。实际上,推广生态旅游的是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发展之道。生态环境是自然保护区的立足之本,若是因为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会损害发展的基础。因此,近年来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在开发新型旅游模式的同时健全管理条例,以此维持自然保护区的原始生态,保障生态旅游的发展根本。从本质上来说,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产业中的体现,有关自然保护区应当及时调整经营行为,将生态旅游作为主要开发手段,避免自然保护区生态遭到持续破坏[1]。

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联性

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共同维持自然保护区的经营和发展。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基础,若是不能保障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也就无从谈起;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开发生态资源,为生态资源的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能够有效防止传统旅游业产生生态破坏现象[2]。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过分透支景区生态资源的旅游开发行为只会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逐渐降低,最后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自然保护区应在认识到这点的基础上维持良好生态环境,将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发展的终极手段,而非盲目跟从市场,选择不适宜自身的开发模式。

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农村或城郊地区都在依托生态资源开发旅游业,以期通过游客的涌入带动区域全面发展。结合相关地区的旅游资源成果来看,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生态旅游确实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生态旅游的作用下,旅游业开发产生的环境破坏显著降低,并未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生态保护区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及人工干预完成生态修复。由此可见,生态旅游模式良好地适应了当前旅游产业开发的现实需要。

自然保护区多位于人类活动不频繁的区域,这就意味着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状态不是很理想。将生态旅游引入当地产业机构中,可以有效改善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生产形式,给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明确认识到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切不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破坏生态环境。相关自然保护区及管理单位应考虑到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良性关系的重要性,积极改造传统旅游模式,借助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障生态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3]。

2 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

2.1 生态旅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保护区,主要采用禁止旅游、限制人员进入的干预性措施进行保护;对于无法禁止开发或生态环境稳定、良好的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部门持适度开放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发展生态旅游模式,不会出现传统旅游模式以环境换经济的现象。在自然保护区出台有效管理措施的情况下,生态环境也会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游客也能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生态景观。

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可持续特征,在生态旅游的持续影响下,旅游行业势必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旅游景区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提高。

2.2 生态旅游发展具有边界性

生态旅游开发立足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所以该旅游模式会存在一定的边界性,且在地理、游客人数、时间上都有所体现。地理的边界是指生态旅游的活动范围有限,景区的开放范围并不会涉及核心自然保护区域;游客数量的边界指的是自然保护区承载能力有限,短时间内大量游客涌入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间边界指的是景区在特定时间不宜出现过多人为活动,否则会对动植物的繁衍产生消极作用。所以,当地旅游资源管理部门要对景区的开放条件作出明确规定,以此保障旅游资源的开发在“边界”范围内进行,这样才能提高生态旅游模式的有序性、合理性[4]。

3 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能力的有效措施

生态环境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开放过程中,不少生态保护区会因为经营理念、管理能力的问题而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对此,旅游监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要强化对生态旅游理念的认识,借助多样化的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生态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水平。

3.1 旅游管理部门承担责任,加大监管力度

旅游管理部门若是放任自然保护区进行无序的生态资源开发,会严重破坏景区内的生态环境,导致野生动物资源消失、自然景观受到创伤性破坏等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对此,旅游管理部门要辩证地看待生态保护和发展间的关系,理清生态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生态资源开发的眼光放长远,强化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对景区的开放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杜绝过度干预景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与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监管部门正逐步提高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并且在长期的监管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这种状况,旅游管理部门应在维持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尝试修复原有生态,以此为野生动物繁殖和珍稀植物保护创造更好的环境。

3.2 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机制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是维护生态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将保护环境纳入立法,才能长期有效地维持生态环境。对于自然保护区现行立法中的不合理之处,应及时调整,并提高保护机制的执行力度。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立法尚未形成体系,所以很难在实际管理中发挥作用。相关管理部门应在认真调研的前提下出台管理条例,以此限制生态破坏行为和不当开发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生态保护机制的涉及面极为广泛,其中涵盖景区管理单位的职权内容、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的保护等级和破坏处罚等。然而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立法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的有关立法表现出高度关注,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只能根据现有零散的法律法规进行工作,难以依靠针对性的法律规定约束游客行为,导致游客破坏生态环境的状况时有发生。因此,完善景区生态保护机制刻不容缓,有关管理部门和立法部门要结合生态保护现实需要,共同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以此约束游客的不正当行为,提高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警惕意识。

3.3 多种途径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游客破坏景区环境的报道屡见不鲜,“游客掰坏2.8 亿年的钟乳石”“游客破坏丹霞地貌”等报道背后均是令人痛心的生态破坏行为。自然保护区应对游客进行引导,防止游客因为地理知识缺乏而随意破坏生态环境。在实际引导工作中,景区管理部门可以将管理规定置于显眼处,以此向游客强调游览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信息化时代给了引导工作更多途径,景区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投送信息,向游客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在实际游览中,景区可以在各个景观前设置二维码,当游客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就会出现景观的介绍,当游客对景观形成的来之不易和景观背后的价值产生基本认识后,自然就会珍惜和爱护景物。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游客的破坏行为都是无心之过,类似“女子接连推倒景区垃圾桶,警方通报”的报道提示人们,对待素质低下的游客应采用严厉措施。自然保护区的景观需要全体游客共同维护,如果每个人都在景区任意妄为,那么后来人将无法观赏到美好的景观。景区管理部门必须对各种破坏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对恶意破坏者进行罚款或报警处理,若有情节严重者,应上报旅游局,将其列入旅游黑名单。

3.4 借助绿色科技保护环境质量

节能环保理念催生了一大批绿色技术,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应积极引入绿色技术,提高自然环境的开发与修复能力。绿色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极为广泛。1)绿色技术中的清洁能源开发可以为景区提供能源支持,若是在合理设计的情况下使用风能和太阳能,可以为景区增添一道美好的风景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游客保护景区环境。2)绿色环保技术可以用于处理景区内产生的垃圾。大量的游客到来必然会产生很多垃圾,即使游客将垃圾投入垃圾箱,最后也难免要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为了避免垃圾堆积恶化生态环境,景区要适当引入污染防治技术和垃圾处理技术,科学、高效地处理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维持好景区干净、整洁的外在形象[5]。

4 结语

生态旅游的优越性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相关管理部门及立法部门应积极作为,在强化监管力度的同时逐步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景区旅游资源开发行为,引导游客自觉遵守景区管理制度,确保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能够实现和谐统一,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水平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