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28 12:04胡雪莲
关键词:金融类国际金融院校

胡雪莲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现今,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使对外贸易及国际金融人才缺口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应紧抓这一时代机遇,加强国际金融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国际金融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能力,弥补现阶段国际金融专业教育不足,使高职院校能基于新时代国际发展形势及行业发展局势,科学进行国际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布局。

一、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问题

(一)教师层面

高职院校职业教师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大部分集中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及教学方法滞后两个方面。由于部分教师缺乏教育经验,无法基于国际形势开展教育布局,导致职业教师教育质量有所下降,难以满足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多元化需求,对专业学生国际金融知识学习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1.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合理规划课程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尤其对于国际金融类专业课程而言,做好系统化教育规划,能在细节上弥补教育不足,使教学工作稳步推进能达到更好教学效果。但由于部分专业教师课程教学布局设计较为混乱,未能基于标准化教育流程开展教学工作,导致教学目标的设计不符合当前阶段教育需求,难以在专业课程中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供良好帮助,最终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专业课程教育质量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教师教学思想上差异,也是影响教师制定教学目标重要影响因素。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教师国际金融类教育课程的开展一定程度受到基础条件的制约,导致专业教师不能基于专业教育全面化推进开展教育规划,仅能针对学习成绩优异学生开展教育布局,从而,使教师教学目标制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2.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滞后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滞后问题,始终是困扰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主要要素。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受教育资源匮乏及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影响因素制约。但归根究底,与国际金融类专业课程基本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国际金融类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主要面向对外贸易、金融体系研究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由于国际形势发展瞬息万变,加之世界经济发展形态不断改变,使国际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根据行业发展调整教育内容、教育方向。但频繁改变教学策略势必增加教师教学工作量及学生学习压力,同时对于教育质量也产生一定影响,使专业教学工作不能基于预期规划有计划落实教育方案。因此,部分高职院校难以在教学质量、教学时效性及教育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可科学抉择,最终导致出现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专业教育方式、教育模式滞后的基本现状。

(二)学生层面

高职院校学生国际金融课程学习问题产生原因相对复杂,但总体而言与学生课业压力繁重及缺乏学习兴趣有较为直接的关系。高职院校学生课业压力繁重问题由来已久,高职院校由于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导致在课程设计方面总体课程数量多于普通高校,因此,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国际金融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又具有较高要求,加之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最终使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学生学习兴趣逐步下降,学习能力也有所降低。

1.课业学习压力繁重

国际金融专业要求专业学生先要对国际金融体系、金融理论、金融思想等有一定了解,而后基于对外汇管理、外汇储备等内容学习,提升自身对国际信贷、国际投资及国际证券等内容理解。在此过程中,专业学生不仅掌握多方面金融知识,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国际市场发展观察能力,提高自身对金融市场发展敏感度。正是由于国际金融专业涉及内容过于宽泛,使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需要在保证教育内容完整性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这对于学生、教师而言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部分专业学生长期处于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进一步对学习质量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国际金融专业学习对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在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方面必须时刻保持相对优异的成绩,确保专业学生能对后续阶段国际金融教学知识充分消化。进而,无形之间增加专业学生课业压力。

2.缺乏良好学习兴趣及明确学习切入点

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性较强,且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学习状态,以兴趣为引导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但事实上,部分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并不能长期对这一专业保持良好兴趣,仅对部分阶段课程知识具有一定探索意识。在此条件下开展专业教学工作,势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专业教师教学质量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国际金融专业学生产生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专业学习切入点,对系统化知识内容不能自行消化,必须依赖课堂教学知识学习方能保证对专业内容进行理解。因此,使国际金融专业学生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另外,由于国际金融专业课程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缺乏良好学习自信心也是导致专业学生兴趣匮乏的重要因素,对专业学生参与学习实践形成阻碍。

(三)高职院校层面

教育资源匮乏是制约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专业由于涉及教学内容较为宽泛,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在多个角度为专业教育提供必要支持,确保专业教师能在教学实践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但事实上,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在专业教育实践方面资源投入不足,导致国际金融类专业教育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显著提升,专业教师也难以根据教学现状及时调整基础教育方案,对后续阶段国际金融专业教育工作开展形成束缚。此外,高职院校教育结构设计不合理也对国际金融专业教育产生直接影响,使专业学生无法有效融入专业学习环境,专业教师也难以运用自身优势弥补专业学生学习不足,使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形成单向循环,对于国际金融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形成教育条件方面的限制。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金融类课程教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满足新时代环境下国际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发展战略逐步落实,国际经济发展局势与产业发展重心发生改变。基于国际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科学开展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教育布局,是提高专业教育水平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做好国际金融类课程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发展目标与国际发展方向的契合度,确保国际金融类专业课程教育,能从多个角度为专业学生教育培养提供支持,切实保证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开展系统化教育创新,加强国际金融类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前瞻性,为未来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专业学生教育培养创设适应时代的新环境。

(二)提高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能力

未来阶段,我国京津冀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将逐渐对对外贸易进行经济产业优化。国际金融行业将迎来新的人才缺口。届时,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将不再基于现有产业规划人才,而是围绕产业布局多元化发展选择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作为主要吸纳对象。为此,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应积极做好国际金融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加大现阶段教育改革力度,加强国际金融类专业教育体系化建设,推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多元化发展,以未来阶段国际经济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为基础开展教育课程设计,使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能更好地满足未来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类专业课程教育质量,为人才教育培养水平的提升做好充分铺垫。

(三)建立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新生态、新体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水平及知识理解能力进行提升,保证学生在未来岗位就业过程中能切实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但事实上,未来国际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将更倾向于专业人才的实践水平,理论型人才将难以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环境。所以,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建立新的教育发展体系,调整课程教学重心,将实践教学作为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主要方向,使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专业教育,可以切实满足未来人才教育培养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培养导向优势,从根本上实现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充分对接。以此,基于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生态环境。

三、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及路径

(一)突出教学重点、简化教学流程

国际金融类课程内容涉及宽泛,为更好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应做好教学内容简化,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为更好满足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需求,专业教师要针对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选择教学方向,并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规划。例如,国际金融中国际资本流动教学,对于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特点的学生,教师应放缓其学习进度,将教育重点放置于补充学生基础课程知识,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印象,使其形成完善的思想逻辑,使学生在具备良好专业知识学习基础的同时更好地弥补学习不足。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适当提升教学难度,将部分高难度教学案例分析融入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合理选择教学侧重点,为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教学帮助。

(二)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

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不应追求短期教学效益,要从教学工作长效化教育发展角度开展规划。因而,专业教师能先将阶段性教学目标、总体教学目标进行区分,按照学生对不同国际金融类课程学习兴趣,科学调整教学方向,并在此过程中及时优化教学结构,基于学生专业学习特点制定教育方案。譬如,设计讲授国际货币体系的教学方案,要求专业学生不仅要对国际主要货币基本构成、流通方式等有初步了解,同时也要对小币种货币有一定认识,使其能充分掌握国际货币构成逻辑。在此过程中,若学生对某一货币体系具有强烈探索欲,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辅助,以此作为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基本切入点,为学生树立短期学习目标,使其基于对不同国家货币体系的学习,能对国际金融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兴趣。此时,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现有教学结构做出一定优化,使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能围绕学生学习诉求开展教育工作。

(三)创新教育内容、改变教学策略

教育内容创新是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之下,专业教师教学工作不应过度依赖原有教学体系,要基于行业发展现状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随时根据教学环境变更教学策略,使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能适应不同时代环境。例如,在讲授国际证券投资课程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国际证券概念进行学习,了解国际证券运行机制及盈利模式,并基于国际证券发行特点,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基于自身对国际证券理解,模拟真实国际环境创建虚拟国际证券体系,并对该证券发行、管理制定一套规范方案。第二组则基于对第一组所创建证券货币体系进行盈利,并寻找该证券体系漏洞。通过两个小组对真实国际证券发展环境模拟,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使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印象。以此,运用教育创新提高专业教师教育水平及专业学生学习质量。

(四)加强教育对接、提升教学质量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应积极做好教学对接,与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协作,基于企业用人需求及岗位需求优化教学机制,确保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可以针对人才定向教育培养目标开展教育实践。譬如,在外汇交易课程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专家团队或企业在职岗位人员对国际金融教学课程进行指导,并共同参与教学设计工作,加强专业学生对不同国家外汇交易管理规范、法律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使专业学生能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在有关专家及企业员工教学指导之下,稳步推进金融课程教学工作,使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能满足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企业人才应用两个方面基本需求。与此同时,专业教师要侧重于企业人才应用需求,做好对重点知识内容的筛选,提高对重点知识综合教学质量及教学能力,使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教学可以为未来阶段专业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环境及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五)规范教学标准、完善教学体系

规范教学标准的目的在于确保教学工作开展能朝着正确的教学方向稳步推进,使专业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要针对教学体系的完善,对现有教学标准进行汇总,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级评价,按照不同学习等级选择适宜的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工作,既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对知识消化能力差异,同时也要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完整性,进一步避免学生学习掉队问题。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针对教师教学需求,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知识,使教学工作开展能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更好地从多个角度进行教育实践,不断将新模式、新理念及新内容纳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体系,充分保证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有效性,使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多种不同教学策略,为专业学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创造有利基础条件。

四、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课程改革发展未来化展望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量子计算机商业应用及5G物联技术大范围推广,将进一步对国际金融产业发展形成颠覆。随着我国在量子计算机等诸多领域逐渐掌握国际话语权,未来国际金融经济产业,将逐步向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进行靠拢。届时,对外贸易及国际金融发展将不再依赖于单一的人才输出、应用,培养多元化专业技术人才,将是未来国际金融发展必然趋势。为此,高职院校应基于当前阶段国际金融课程体系改革,为未来阶段适应国际人才培育新环境做好充分准备,进一步利用自身优势拓展人才培养机制,使国际金融类课程教育改革,可以充分融入未来教育发展及市场经济环境。以此,建立更为完备国际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国际金融类课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的根本要求,对提高当前阶段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积极做好教育拓展,加强对教育与体系优化,调整基础教学结构,使国际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能发挥良好教育优势。

猜你喜欢
金融类国际金融院校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创新创业的金融类学科教学体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美CFA认证高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基于金融类专业的高职英语特色考核机制的构建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