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校长的三个视界

2021-12-28 20:35娄延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视界教育家常规

娄延果

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是每一位校长的专业追求,更是新时代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那么,教育家型校长是什么样的,在学校治理的维度、发展的视角等方面又有哪些异同呢?

在对多位校长工作样态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育家型校长在学校治理中都具有三个视界。

常规的视界

这是教育家型校长必需的第一个视界,也是所有合格、称职的校长都有的,在学校已有的发展水平上,每天都在展开和进行的教学、管理、活动,也就是学校的常规工作。

不同办学层次的学校,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学校的常规工作不尽相同。但是作为育人的专门场所,学校的常规工作还是有共同的范畴和主体内容的。如行政管理、教学视导、师生发展、校园安全等,每一项都包含了大量的管理细节,都是应做好的常规工作。

需要指出,常规管理的实质是对可预见的学校周期性工作的计划、布置、实施和评估。既然可预见,那就可采用完全的制度管理,用制度规定常态工作的目标、程序,评估常规工作的效能。

第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制度,让学校的日常运转都在制度的引导和约束之中。

第二,在制度的建设中,要把握学校制度的四个层次,明确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以使各项工作协调同步,让制度发挥核心的管理职能。制度的四个层次在《河北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6期的《管理制度化,还是人文化》一文中已有详细论述,不再赘述。

第三,把常规工作全部交由中层处室管理。既然常规工作都是可预见的工作,是周期性重复工作,那就应该把这项工作的操作、落实完全交由责任处室按制度完成,校长团队只负责督查和处理疑难遗留问题。

第四,抓好末端的评估反馈,可以避免常规工作在环节、力度和执行标准上的自然衰减。同时,还能促进中层干部管理能力的提升。

常规工作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现实发展水平,这对教育家型校长的治校很重要,也是后续两个视界的基础和前提。在常规的视界中,校长日常工作的着力点是制度的完善、落实,往往通过抓标准、抓操作来实现管理意图,其典型特征是“堵漏”,使学校在平稳、有序的教与学过程中运转。但如果一位校长一直或只是在常规视界中工作,学校也会在已有的发展水平上徘徊,他本人距教育家型校长也就很遥远。

发展的视界

这是教育家型校长必需的第二个视界,是校长谋划学校发展的眼界。其内容一般有三大来源领域:

解决学校自身发展问题的需要。校长很清楚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提炼,形成了校长眼中发展的领域和维度。

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经验。外地、外校发展的思路、途径、维度,促进师生成长的项目、措施,乃至走过的弯路等,都是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培训、考察,有发展意识的校长一定能从中发现并汲取有益的办学操作,进入自己的学校发展视界,移植、转化为学校的发展项目。

迫于外来竞争压力。虽然学校间本质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当下的学校治理还必须面对来自同行的竞争。这主要是社会、家长对学校管理行为和业绩成效的单维度比较。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时代,这种评价会迫使校长屈从于压力,把缓解和消除压力的途径转变为学校发展的维度,进入校长的学校发展视界。

校长发展的视界决定着学校近期可能的发展。但这种发展的典型特征是模仿办学,靠经验解决问题。如果校长的办学思路只是立足于对社会需求的简单适应和被动回应,仅着眼于教师、学生的功利性成长,会导致学校的发展表现为外延式、重复性办学,少有自己的特色,更难以被认为是教育家办学。

研究的视界

这是教育家型校长独有的视界,校长从研究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决策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多是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归纳概括等。研究的主要途径和内容是:

从办学经验中提炼办学规律,这是教育家型校长具有的优良思维品质之一。观察、比较学校日常教育现象,获得直观感性认识,再对经验事实与办学目标的关系做出归纳性描述,就形成了校长办学的规律性认识。保持对教育现象的敏感性,不断追思教育现象的脉络、本质、教育学价值,用主线从纷繁的教育现象中梳理、概括等,都是教育家型校长惯用的提炼方法。

用科研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疑难问题。面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真问题、新难题,不拍脑门决策,不简单模仿和移植,而是通过研究的方法获取实证支撑,找到最优途径,甚至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这才是教育家型校长应该拥有的解决难题的思路和策略。如,学生评教调查问卷效度一直不理想。而开发一份让学生只描述他眼中看到的现象,不做任何价值判断的调查问卷,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学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于是校长将其列为学校重大课题,列出专项资金向社会招标。这就是用科研的方法解决发展难题。

善于与同行交流治校方略。教育家型校长不仅提炼办学规律,更善于把自己的办学体会发表分享给同行。写作的过程既是一个促进自己更深度思考、更完整认识办学经验的过程,还是一个形成办学思想、产生教育理论的过程。文章的面世、同行的指教,使得作者与读者这一科学共同体的专业水平都获得提升。

教育思想的不断凝练。教育家型校长能发现自己拥有的多个教育观点间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形成涵盖这些教育观点的思想体系。这是一个集中凝练,再不断丰富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实践积累、内化凝练、形成体系、自我完善的过程。

研究的视界,是校长治校的高水平高境界,其典型特征是靠研究解决问题。一位校长拥有了研究的视界,就能把身边鲜活的教育教学现象全部纳入研究视野,就能够不断深化教育认识,在功利性的办学诱惑前淡定,有所为有所不为,更能尊重教育规律,做教育发展的引领者。

校长治校的三个视界,是不同的学校治理策略和办学层次的表征。一位校长拥有哪个视界,就在哪个水平上办学。但可肯定的是,只有拥有、优化、融合了这三个视界的校长才可能是教育家型校长。

猜你喜欢
视界教育家常规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著名数学教育家熊斌荣获Erdos奖
当代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获聘光明教育家书院副院长
机视界
教育家
别受限于常规
视界
视界
郭泰:行走在大地上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