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中学的“逆袭”之路
——承德县第二中学管理探秘

2021-12-28 20:35张海涛通讯员吕兴文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逆袭二中青年教师

本刊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吕兴文

教育教学成绩下滑,生源流失,人心涣散……曾经一段时间,作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半寄宿制初中,一度有着数十年辉煌历史的承德县第二中学“病了”。为了扭转办学困境,2016年8月,承德县委、县政府决定任命陈英春为该校校长。陈英春是何人,当地教育系统都十分了解。他曾做过老师,担任过教研员,当过县教研室主任,调任二中之前在县教育局担任9年的副局长,负责全县教育教学工作,被同事们钦佩地称为业务型、管理型、专家型局长。或许正是因此,即便是短短三年的时间,二中从一所教育教学成绩垫底的初中一跃成为排名承德市前列的优质学校,带给当地教育人振奋之余,也并没有让大家感到意外,“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二中的“逆袭”似乎理所应当。但是,陈英春究竟是如何带领学校快速走出困境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还是引起了教育同行的极大兴趣。前不久,记者走进这所焕发新机的老校,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

给校园注满正能量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基,业务出身的陈英春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抓住老师,也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有着曾经主抓全县教学工作的经历,陈英春对二中有着一定的了解。据他所知,二中的师资底蕴较为深厚,学校的办学水平却没有与之相匹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初到校长的岗位上,陈英春并没有急于“施政”,而是频繁地与老师们交流,以便充分掌握学校的真实情况。

在与老师们不断拉近距离开展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们逐渐敞开心扉,学校管理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说到底就是一些不公的现象,破坏了整个学校生态。”看准时机,陈英春迅速挥出“三板斧”。

第一板斧,中层竞聘。原有中层干部全部免职,实行民主投票,重新竞聘上岗。这就改变了以往校长大权独揽、中层缺乏活力的状况,让德才兼备的老师走上管理岗位。

第二板斧,均衡分班。在县中,教学成绩普遍是对老师考核的硬指标,然而现实中,一所学校中往往存在高低层次不同的班级。可以说,分班决定了老师的考核结果,在成绩好的班级任教的老师教学成绩自然就好,反之则没有悬念地排在后面。二中也不例外。如此分班,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人为造成的极大不公。

实行均衡分班后,每个班的成绩、男女生比例、走读住宿生比例等情况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师资同样进行均衡调配,让每位老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三板斧,完善考评。在实现均衡分班的基础上,教代会讨论修订考核制度,实行动态量化考核,让业务水平高的老师脱颖而出。

“第一年考核结果出来后,没有一位老师有意见找校长的,考核方法和结果都公开透明,大家心服口服,心气儿顺了,干劲儿足了。”在二中工作了多年的督考办主任崔利锋见证了这种变化,以往评职评先“靠人情”在学校没有了“市场”,老师们将精力专心放在育人上。

大刀阔斧的改革有效堵住了制度的“漏洞”。与此同时,二中的管理团队注重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校大力选树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通过网上公开评选投票,每年评选十佳儒雅教师,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校长亲自撰写颁奖词,获奖老师手持奖牌,身披绶带,在全校师生的见证下接受褒奖。

“相对于物质奖励,老师更注重精神上的激励与认可,我们希望通过榜样带动师德向上,宣扬正气,也给学生良好的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崔利锋说。

做教师成长的引路人

让校园充满正能量,营造公平公正的学校氛围,解开教师心里的“疙瘩”,学校各项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但是,学校能走多远、走多高,关键在于教师。一支有思想、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

基于自身成长经历和教师培养方面的多年经验,陈英春认为,读书无疑是培育有思想教师的捷径。在他的主导下,教师“四个一”读书活动在学校启动。

“四个一”,即“每日一语、每周一文、每月一讲、每期一书”。

每日一语:每天由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在“校园读书吧”里向教师推荐一句教育名言,大家写感想,说心得,并在工作群里“晒”感悟。

每周一文:每周由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向全体教师推荐一篇精选美文。教师阅读、欣赏、批注,畅谈自己的感想。

每月一讲:在月度工作总结大会上,增加教师读书论坛活动,采取随机抽签的形式,确定部分教师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认识和感悟。

每期一书:每个学期,学校向每位教师发放一本教育专著,要求教师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并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展示。

在校长办公室,陈英春从书柜中小心翼翼地抱出了一摞旧笔记本向记者展示,这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来他推荐的“每日一语”及撰写的读书感悟、教育反思等,“四年来,每天坚持写,基本一个学期就要用掉两三个本子”。

随手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看着写满字迹的纸张,陈英春若有所思地说:“教育就是相互影响,要求老师做到校长先要做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示范老师坚持与向上,老师同样言传身教,再做学生的榜样。”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二中管理团队格外注重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与引领。

在陈英春的倡议下,二中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学校,这是全县率先成立的“校中校”。该学校致力于青年教师管理和教学基本功的提升,由陈英春出任校长,并担任青年教师成长的“总设计师”。

为了给青年教师做好指导,陈英春一头扎到课堂里,哪里做得不错应该坚持,哪里存在问题需要改正,哪里还有欠缺需要调整,他都给予青年教师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

“陈校长每天早上6点到校,晚上8点多离校,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基本上不是在巡课就是在听课,全校谁也没有他听得多,而且评课到位,老师们服气。”主抓全校教学的刘景旺说。

此外,青蓝工程、校领导听课巡课、青年教师大赛等一系列举措,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他们三年后基本都成为了优秀教师。

教政治的王伟杰初登讲台时被同事们评价“讲课不行”,如今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已经成为学校骨干,并获得全县政治学科教学一等奖;郭彦秀在入职教师的第二年,便在全县教学比武中获得同学科一等奖的第一名……

去年,二中一共选派了10名教师参加全县青年教师大赛,其中7人获得了一等奖,3人获得了二等奖。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在乡下的一个学校教学,那时一年也难得赶上专家听课指导,全靠自己琢磨,四五年也达不到他们两年的进步水准。”看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科研处主任张永敏不禁感叹道。

“要让老师活得有尊严”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校工作向前推进,“破立结合”的改革,让学校生态得到显著改善,师资的培养,深化了学校发展内涵。

但是,学校的社会评价不高,老师在社会上没有尊严的现状短时间内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陈英春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落后,而只有用过硬的成绩说话,才能赢得家长的支持与尊重。

学校成绩的最大例证是什么?无疑是育人——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之人。

遵循这个思路,二中管理者强化顶层设计,实施“读思行三大步励志教育”,创建“测学考三段七步”教学模式,推动德育与教学双线并进,开展“读书工程、弯腰行动、社团课程”三大工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读思行三大步励志教育”就是学校每天通过读励志信、书写《成长手册》、开展集体实践活动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在此基础上,学校实行全员导师制,每名老师都要负责《成长手册》的批阅,在发现学生思想问题后及时找学生沟通谈话。

“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主抓全校德育的副校长王雪峰说。

在教学改革方面,二中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探索“测学考”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中考成绩稳步提升。从2017年开始,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全县教学质量一等奖,2020年中考位居全市前列,获得县委、县政府授予的突出贡献奖。“测学考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还立项为河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并已顺利结题。

“读书工程”让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教学楼内设置多处图书角,方便学生随手可取,随处可读。

“弯腰行动”提出“一人弯腰是行为,百人弯腰是风景,即时弯腰是习惯,随时弯腰是品德”的号召,要求学生捡拾校园垃圾,保持环境清洁。二中的管理者认为,将一个简单的动作上升为一项工程,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更是从小处入手和落实劳动教育。

“社团课程”是二中的特色工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学校大力发展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社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目前,全校有校级社团21个,年级社团44个。这些社团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社团为例,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该社团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在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在去年举办的第35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宋秀杰和周丹老师指导的2名学生绘制的科幻画全部荣获一等奖,王晓芳、杨广珍指导的学生作品荣获二等奖,另有10名学生的作品荣获三等奖。

近年来,二中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学校、省级素质教育示范校、省优秀科普学校、省奥林匹克示范校、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办学美誉度不断提升,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猜你喜欢
逆袭二中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